新常態作為治國理政新理念首次見諸報端,是在5月考察河南時:“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7月在與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重申了上述觀點。
決策層以新常態定義當下的中國經濟發展變化,并以之透視中國宏觀政策未來選擇,絕非“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之舉。
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產業業態以及增長動力都已經今非昔比。中國經濟基本面不僅發生了量的巨變,更是發生了質的飛躍,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用過去的思維思考中國經濟既不準確,也不現實。
那么,新常態究竟“新”在何處?在不久前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在發言中首次為外界清晰地勾勒出了新常態的內涵。
首先是速度,即“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經濟的傳統競爭優勢變弱,潛在增長率開始下降,面臨著“三期疊加”所帶來的挑戰,經濟增速放緩不可避免。與此同時,考慮到此前積累的諸多矛盾和挑戰,以及繼續強行維持高增長所可能付出的代價,國家也有意增加了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從而讓一直緊繃的增長之弦有喘息調整之機。
當然,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回旋余地以及保證就業和社會穩定的需要,經濟增速既不會,也不能下滑過多,因此在新常態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將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其次是結構,即“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雖然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會有所放緩,但不能簡單地認為增速放緩就是新常態。一般而言,評價經濟發展的標準可以分為兩種??速度和質量。新常態下,對速度的追求雖有所降低,但對質量的提升卻更加重視,這就要求經濟運行的結構更優、效率更高。而這也正是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經濟所發生的最大變化。
最后是動力,即“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投資驅動型,靠的是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雖然成果顯著,卻也“后患無窮”。而新常態就是要改變這一粗放的增長模式,逐步向集約的發展模式轉變。但在轉變過程中,既不能讓增速放緩變成一落千丈,又要實現結構更優、效率更高,這意味著不能再依賴于傳統的經濟增長引擎,而只能更多地向創新要動力。
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保馕吨鄬Ψ定。決策層首次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并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了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決定了未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基調。
去年以來,決策層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了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等新思路,這反映出新常態下,宏觀調控也要創新,要扭轉以往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要在尊重規律中順勢而為,不動輒進行過度干預,不搞“大水漫灌”,要更多地為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當然,新常態往往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實際上一些潛在風險正漸漸浮出水面。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鋒教授看來,這些可能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風險,比如房地產的“去泡沫”、影子銀行與地方債務的“去杠桿”、產能過!皵D水分”等等,都是對早先累積的失衡因素和矛盾的調整和化解。
所以說,新常態不僅是經濟轉型的過程,同時也是風險釋放的過程,如果不主動積極作為,就會出現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掉進“中等收入陷阱”。
而能不能適應新常態,能不能讓新常態逐漸走向成熟,關鍵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以來中國改革力度讓人矚目。僅上半年,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中,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145項,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等領域推出了多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的示范項目,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公車改革正式出臺,國有企業改革重大試點的啟動均有序推出……
正如所言,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就要為創新拓寬道路,就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新常態”或許具備了遠超出經濟的更全面深刻的意涵。
準確把握經濟新常態深刻內涵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經濟發展一季度交出GDP同比增長6.7%的答卷,顯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符合預期,但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權威人士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追求質量和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這個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形態,需要我們準確地理解和把握。
準確理解新常態,不能戴“有色眼鏡”。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對此,要保持戰略定力、科學研判,做到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對經濟運行中取得的成績和發現的問題,既不盲目樂觀,也不悲觀失望。要高度重視、冷靜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針對性采取措施,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所以,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不必驚慌失措。要力戒頭腦發熱、主觀臆斷,而應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通過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實現新跨越,帶動新發展!癓型”是一個階段,有它內在的發展過程。今后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并存的格局會逐步得到改變,各種政策工具會確保經濟在中高速上運行,這種中高速是內在質量提升的中高速。權威人士把脈說,L型走勢下消費將引領“中國制造”新風潮。中國制造會唱響中國聲音,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準確理解新常態,要避免“不求甚解”。新常態不是一個筐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裝。要聚焦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善于謀劃,筑牢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突出落實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通過穩定政策來穩定社會預期。要客觀分析經濟運行中的“頑疾”和“病根”,因地制宜,科學施策,標本兼治。要堅定不移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摒棄短期刺激的做法,打破“以增速論英雄”的陳舊政績觀,避免“大水漫灌”、打“強心針”。
準確理解新常態,要防止當“擋箭牌”。新常態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各級領導干部要勇于擔當,更要善于擔當。要通過加強學習改進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領。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問計于民,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積極性,使經濟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要把握好工作的度,既避免“用力不夠”,又防止“下藥過猛”,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制約經濟發展的要害對癥下藥,找準創新驅動的著力點精準發力。
最新黨員一對一談心
時間:2024-04-24 02:0:08通用版一對一談心談話記錄2
時間:2024-04-24 02:0:27最新普通黨員一對一
時間:2024-04-24 02:0:33最新一對一談心談話
時間:2024-04-24 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