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個省份當地的傳統文化及傳統文化特色。經過悠久的歷史,漫長的歲月里,省份不斷的發展和繼承,有很多豐富的民俗文化互動,進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當地文化特色。小編整理了一下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觀燈賞月
在元宵節之夜,家家戶戶扶老攜幼,紛紛出門觀燈賞月、游覽良辰美景,是人們保持了千百年的習俗。淄博市是聞名海內外的花燈之鄉,每年元宵前后,無論鄉村還是城市,人們都要張燈結彩,各種民俗活動如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民俗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熱鬧非常。元宵之日,在山東淄博地區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感受到歡樂浪潮的沖擊。
打鐵花是淄博地區獨特而古樸的民間娛樂,據說產生于元朝。那時,這里的冶鐵業特別昌盛,鐵水熔化之后,金星四濺,這觸發了人們的創作靈感,于是一項神奇而又壯觀的民間活動---打鐵花便產生出來了。
打鐵花有很高的技術性,打花者無不使出渾身的絕招,打它個滿天開花。
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俗稱“過小年”,傳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稱“辭灶”。農家多以谷草、大豆置于灶前,表示給灶君喂馬,好讓灶君騎馬上天,一路順風。灶君像前供雜面、糖瓜(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并口中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少說是非話,多帶五谷糧”。供罷即將灶君像撕下,與紙錢、谷草一起燒掉,意味著送灶君上天了。至春節方重新貼灶君像。淄川在辭灶之后還有卜灶的習俗,即悄悄外出聽人說話以為休咎,此為古代鏡聽之遺,《聊齋志異》中有詳細記載,F在此風已止,唯吃雜面、糖瓜之俗尚存,同時家家戶戶開始置備年貨。外出者多在此日回家。
嫁娶
舊時男婚女嫁皆由家長包辦,通媒結親,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些窮苦人家因生活所迫,有的將女兒賣給人家當童養媳,亦有的實行換親,即互易其女為兒媳;辇g一般男大女小,男的到十五、六歲,甚至十二、三歲即有父母央人求親,更有甚者“指腹為婚”,訂“娃娃親”。也有女方托媒說婆家的,叫“倒提媒”。媒人受托后,往返男女兩家串通撮合,雙方家庭為慎重起見,暗中打聽情況,并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無相克和不中意處,即可訂親。也有通過串門子、走親戚等方式相親的。淄川的情況稍有不同,待媒人把親事說定后,須再請一媒成為雙數后,才送柬訂婚。
送日子:男女到了婚齡,男方請人擇定結婚吉期,寫紅帖送往女方。雙方根據吉期做結婚準備。
催妝:婚前兩天,男方用食盒盛鯉魚一對、公雞一只、豬腿一對及艾蒿、蔥等禮品送往女家,稱“催妝”。食盒上貼大紅對聯:“未及迎親先納彩,略借奠雁作催妝”。
送奩房:婚期早晨(有的前一天),女家將奩房(嫁妝)送往男家,男家對送食房人招待酒宴給賞錢。奩房的多少,窮富各異。一般是桌、椅、柜、箱、臉盆、被褥和衣服,并有繡花枕頭若干,有的多達二三十對,以備分送給婆家長輩。
結婚:吉日上午,新娘坐花轎前往男家。轎前旗、傘、吹鼓手,吹吹打打,稱“送親”。悅莊以東地區,新郎坐藍轎先到女家,舉行儀式后,藍轎在前,花轎在后,稱“迎親”。花轎有兩“送客”護送。送客多為新娘的兄弟。新娘身穿紅襖,系裙子,戴蒙頭紅(布),懷揣銅鏡或青錢,腳踩紅包袱包裹的粘糕。轎到門前,兩女“架客”打開轎簾攙扶新娘下轎。過門時鼓樂鞭炮齊鳴,紅氈或紅席鋪地,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人門兩邊各放火盆,門檻上放一馬鞍,意取紅火與平安。新人在香案前拜天地隍,賓客喜宴開始,新娘進入洞房。架客將新娘蒙頭紅取下,交婆母抱一抱,意為早抱孫子。晚上,晚輩進洞房嘻鬧,向新人索取糖果,名日“鬧房”。次日晨新娘給公婆磕頭認親,上午祭祖墳。第三天新娘回娘家,稱“回門”。
建國后,男女結婚多為自由戀愛,亦有靠人從中牽線的,叫“介紹人”或“紅娘”,雙方經過了解后商定婚事。
接年
淄博稱“請神”。即在除夕日落前,由家中男性青少年提著馬(紙吊兒)到墳瑩或村外,接已故祖先回家過年。焚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全國各地都有許多很有鳳趣的習俗和傳說,淄博也不例外。
香燒紙后,口喊:“爺爺、媽媽(奶奶)回家過年了!”然后回家,算是對祖先盡了孝。接年之后,直到初二夜里便不能掃地了,掃地意味著對祖先不恭,也會掃走財運,F在,有些農村此風俗還在流行。
守歲
接年后,人們便開始守歲了。
守歲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屋內燈光通明,一家人歡聚一堂,喝團圓酒,吃年夜飯,男女老少,盡情歡樂。年夜飯中,魚是不能少的,取“連年有余”之意,但沒有鱗的魚不能上席。驢肉、馬肉、兔子肉等所謂“雜亂肉”也不能上席。
年夜飯中餃子是主要的,餃子餡里要放上花生、棗、栗子、硬幣、糖果、年糕等,誰吃到這些東西就要說上一句有關的吉慶話,如吃到一塊糖則是“有甜頭”,吃到一枚硬幣便意味著“有錢花”。
守歲時禁忌最多,說話做事都要十分謹慎!捌啤、“壞”、“散”、“死”、“賠”、“病”、“輸”、“痛”等下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罵人,不能打罵孩子。餃子破皮了,要說“掙”了,蒜要叫“義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趕快說一聲“歲歲(碎碎)平安”或“越打越發”。
膠州民間過年,打碎了碗碟,要將碎片扔到井里,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說話,這樣才可以消災免難。所以民間就有了“大年五更死了個驢,下好也說好”的俗語。守歲要守到新舊年交接的時刻,也就是俗話說的“大年五更”。這時還要祭天地、敬祖先、吃滑扎(餃子)、放鞭炮,至此,就算是辭別了舊歲,迎來了新春。
近幾年,在淄博,守歲習俗已淡化,除全家歡聚一起喝團圓酒、吃團圓飯以外,最主要的活動就是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
拜年
辭了舊歲,接著給長輩拜年。先從自己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拜起,叫“家拜”。再出門給本家中的長者拜年(一般屬未出五服者),叫“近拜”。長輩要拿出錢來分給未成年的孩子們,叫“壓壓腰”,城市習慣叫“壓歲錢”。大年初一給家族中長輩拜年,稱“元拜”。有時,還由本族長者率領到外姓家拜年或互相集體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團拜”。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