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個省份當地的傳統文化及傳統文化特色。經過悠久的歷史,漫長的歲月里,省份不斷的發展和繼承,有很多豐富的民俗文化互動,進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當地文化特色。小編整理了一下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門峽歷史文化悠久。馳名中外的仰韶文化遺址奠定了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根基,聳立黃河的中流砥柱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著名的虢國博物館、函谷關宣示著厚重的文化內涵?梢哉f,這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黃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國文化、老子文化的重要“邂逅區”。這里有兵家必爭之地的千古雄關函谷關,有絲綢之路上的崤函古道,有道教圣祖老子寫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的太初宮,有西周時期大型邦國墓葬群遺址虢國墓地……“中流砥柱、紫氣東來、起死回生、假虞滅虢、唇亡齒寒、雞鳴狗盜、秦趙會盟……”等成語典故皆出于此。這里有中華民族太多太多古老的記憶,更是海內外炎黃子孫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
三門峽市文物資源豐富,全市共有3413處文物點,國家、省、市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00余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點1處,國保單位12處、省保單位64處、市保單位90處。全市館(庫)藏文物近7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萬余件。在我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中,我市占有仰韶村、廟底溝、虢國墓地三處。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北陽平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入選“十三五”時期國家大遺址名錄。西坡遺址被列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廟底溝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經建成開園,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在建設中。文物開發利用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一是依托虢國墓地遺址建成的虢國博物館,獲全國十大精品陳列、4A級景區,成為我市文化旅游業的龍頭;二是函谷關景區初步形成享譽中外的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建成了黃帝鑄鼎原、空相寺、鴻慶寺等景點。
我市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有地處黃河金三角的區位優勢,更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經最近調查統計,全市共有文化經營單位6264個,其中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單位64個,法人單位2259個、個體工商戶400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9個;資產總計95.37億元(不含個體工商戶),年總產值達到57.19億元,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數達18232人。
近年來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國文化、廟底溝文化、黃帝文化等在全國乃至世界受到矚目;白天鵝攝影、豫西剪紙、陜縣地坑院、溫泉旅游文化等成為三門峽極具特色的亮麗名片。現已基本建成了以三門峽國際文博城、三門峽虢國博物館、澠池仰韶文化博物館、靈寶文化藝術中心、義馬文化城、湖濱區南山文化藝術品市場等一批標志性文化產業項目工程;命名了以市電影公司、虢國文化研究所、三人形象策劃有限公司、靈寶函谷關古文化旅游公司、澠池仰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打造了以澠池仰韶文化、靈寶函谷關老子文化、三門峽虢國文化、黃河文化、陜縣地坑院民俗文化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名勝景區;創演了以《大山的兒子》《甘棠遺愛》《紅高粱》《虢都遺恨》《曹端還鄉》等一批優秀劇目;培育了仰韶彩陶、虢國澄泥硯、石硯、雕塑、青銅器、寶輪寺塔、老子騎青牛、黃河大壩、黃河奇石、仰韶酒、虢州石硯、陜州澄泥硯、陜州糟蛋、豫西剪紙、泥塑、白天鵝文創系列產品、中流砥柱石擺件等一批知名歷史文化品牌,涌現了虢州石硯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盧氏河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靈寶羅門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振宇產業有限公司、仰韶藝術傳媒有限公司、弘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企業。一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特色鮮明、效益凸顯的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門峽民間文化特色鮮明。民間傳統工藝主要有剪紙、布藝、皮影、澄泥硯、虢石硯、面塑、蛋雕、根雕、烙畫等20多種,現代工藝主要有青銅器仿制、工藝制鏡、秸桿畫等10多種,民俗文化主要有社火、秧歌、民居、廟會習俗等6類50余種,以及陜州糟蛋、靈寶肉夾饃、觀音堂牛肉、大營麻花、陜州面豆等特色名吃。百佛頂燈、王家熱鑼鼓、齊天圣鼓、大營社火、靈寶皮影、木偶戲等民間藝術更是備受人們的青睞。這些民間文化資源,近年來被深度整合、開發,向“專、精、特、新、奇”方向發展,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形象,形成了虢國青銅器仿制、豫西剪紙、陜州澄泥硯等一批地方特色鮮明、富有文化內涵的優勢項目和品牌,建成了陜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園、陜州秀云民間藝術館、陜州人馬寨王玉瑞澄泥硯展示館等民俗文化旅游景點。近年來,三門峽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和傳承人體系,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個(地坑院營造技藝、靈寶剪紙、盧氏剪紙、老子傳說、陜州鑼鼓書)、省級項目44個、市級項目13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人、省級48人、市級285人;創建了陜縣地坑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三門峽市唯一一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其依存的環境進行整體性保護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區內,擁有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1項,有國家級的地坑院營造技藝、陜州鑼鼓書非遺項目2項,省級的地坑院民俗、陜州剪紙、大營社火、揚高戲等12個項目,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252人;陜州人馬寨王玉瑞澄泥硯展示館、陜州秀云民間藝術館、陜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展示館、示范傳習所;地坑院民間藝術館、陜州剪紙藝術館、南溝村剪紙協會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F有國家級文化藝術之鄉1個、省級文化藝術之鄉4個,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3個,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社區)6個。
三門峽地方戲曲、民間藝術種類繁多。戲曲有豫劇、曲劇、蒲劇、眉戶、揚高戲、皮影戲等多種,形成了以三門峽市戲曲研究中心(原市豫劇團)、盧氏縣戲劇文藝中心(原盧氏縣豫劇團)、義馬市豫劇團、陜州區蒲劇保護傳承中心(原陜縣蒲劇團)、靈寶市蒲劇團、澠池縣戲曲藝術服務中心(原澠池縣曲劇團)等專業劇團為龍頭,三門峽市青年蒲劇有限公司、義煤集團豫劇團等多支民間文藝團體為主體的演出隊伍,演出活動覆蓋全市城鄉各地,輻射陜西東部、山西南部。近年來,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秉承“名劇、名人、名團”的工作理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藝術舞臺上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創作生產了如《清風亭》《大山的兒子》《甘棠遺愛》《姚崇辭官》《虢都遺恨》《曹端還鄉》《紅高粱》《女人是座山》《源頭活水》等在全省全國叫響,多次獲得國家和省戲劇大賽金獎;舉辦了全國性的“唱響三門峽”歌曲征集評選活動。連續五年承辦中國攝影藝術節,民間影視機構異軍突起、網絡文藝佳作紛呈。形成了獅子舞、齊天圣鼓、亞武天鑼、旱船舞等一批地方特色鮮明的非遺項目及民間藝術形式,多次應邀到國外表演或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大型文化活動。這些底蘊濃厚、特色鮮明的戲曲文化及民間藝術,共同織就了我市“戲曲之鄉”的美譽。
202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7個,7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62個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了免費開放,讓更多人能免費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10家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榮獲“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先進單位”稱號。全市有市級廣播電視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5座。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
三門峽是伴隨著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
三門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邊陲,豫晉陜三省交界處,秦嶺山脈東延與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匯地帶。東北接洛陽市新安縣、東臨洛陽市宜陽縣和洛寧縣;東南鄰壤洛陽市欒川縣;南同南陽地區西峽縣為鄰;西南與陜西省商洛地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相連;西和陜西省渭南地區潼關縣共界;北隔黃河和山西省運城地區芮城縣、平陸縣、垣曲縣相望?偯娣e10496平方公里,總人口230.85萬,其中常住人口227.65萬人,城鎮化率57.7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9人,F轄2區(湖濱區、陜州區)、2市(靈寶市、義馬市)、2縣(盧氏縣、澠池縣),及1個經濟開發區、1個城鄉一體化示范區,62個鄉(鎮)(33個鄉,29個鎮),1211個村委會,12個街道辦事處,167個居委會。
全市邊界線總長1310.96公里,其中省級2條,“豫陜線”長223.898公里,“豫晉線”長200.8公里;市級2條,“洛三線”長388.187公里,“三南線”51公里;縣級5條,盧靈線、澠陜線、澠義線、湖陜線、陜靈線,總長度447.07公里。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