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談及城鎮化問題時稱,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需要每年城鎮化率提高一個多百分點。讓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就是拓寬入戶通道。
從戶籍制度向居住證制度的轉變
《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我們國家有2.7億人在外打工,可能有一億多人不愿意回到農村去,他們在城市有很好的工作,但在城市享受到的公共服務相對較弱。
未來,我國希望實行城市居住證制度,在這里居住,就應該享受到本地居民一切的服務。居住證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進行落戶。對于不愿意再回到農村去的人,可以選擇慢慢在城市居住下來,并給予一定的優惠(例如買房等),讓他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
現在,我國的城鎮化比率按照戶籍制度才30%左右,但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我們有一半的人在城市居住了,這10%左右的缺口可以通過居住證制度改革,讓這些人待下來,享受到城市居民的服務。農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也可以退出,使得農村的經營也有很大的好處。
關鍵詞
《建議》里說的“就業”主要是指年輕勞動力,而“生活”則包括他的家人!芭e家進城落戶”從客觀上講,對于解決農村留守的老年、兒童、女性等問題,是一種利好的信號。過去的年輕人單獨出來打工,容易造成對家庭的斷裂,形成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而“舉家進城”概念的提出,也是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新理念。
人口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實際上是為此前提出的“城鄉戶籍統一”提供了路線圖。
在談到“居住證”制度時,陸杰華認為,建議提得很精煉,內涵還需要再豐富。由于特大城市普遍面臨人口調控、公共財政的問題,包括如何與此前提出的“積分落戶”形成統一的制度,這些都需要細則進行完善,如果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就很難做到讓這些“漂”在大城市的流動人口真正受益,真正享受到和戶籍人口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而沒有“可預見的前途”,就會形成新的社會問題。
讓進城和留守在農村的人都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公共服務,是城鎮化過程的應有之意
《建議》提出: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現在,城鄉之間公共服務差距依然很大。我們要做到,不僅僅讓人進城,還要讓農村居民享受到跟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減小城鄉差距。
以金融服務為例,在城市銀行網點很多,在農村就很少,存個錢不方便。怎么能通過互聯網金融讓農村居民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樣的服務,這里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方面,城鄉一體化是讓已經到城市的人享受到一樣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讓留在農村的人通過一體化的服務也享受到同樣的服務,這也是城鄉一體化一直以來強調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