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公務員,我很榮幸參加了肥西縣轉型發展與十三五規劃培訓班的學習,在浙江大學學習的五天時間里,無論是專家教授們的博文廣識,還是產業園區的考察學習,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充實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此次學習確實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一、心靈洗禮
走進有著“東方劍橋”美譽之稱的浙江大學,撲面而來的是濃厚的學習氛圍和醉人的陣陣書香,校園無處不體現著“求是”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扒笫恰毙S栍绊懥艘淮愦笕,激勵他們追求真理、勇于創新、敢為人先、愛國奉獻,正是這種精神使浙江大學學脈綿延、人才輩出、創新不斷、聲譽遠播,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求是”精神也讓我們每位學員進一步審視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干實效、為民服務。
走進校園的正門之后,不遠處的草坪上面有這么一個牌子深深吸引了我,是竺可楨老校長問浙大學子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干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要做什么樣的人?”這兩句話,更使我明確了參加此次培訓班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我今天來浙大是干什么的?學習結束后回到工作崗位上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里默默的拷問自己。
二、知識盛宴
課堂上學富五車教授們的生動講解就像是一場豐盛的知識盛宴,精美的大餐呈現在我們每位學員的面前。張衛良教授從“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態”及浙江桐廬縣經驗等方面深入淺出的給我們系統的講授了“十三五”規劃編制的意義、要領和創新問題。同時,張教授還聯系“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及肥西縣情給我們講解科學規劃,立足長遠。沈峰工程師重點給我們介紹了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內涵、意義及主要內容,他還以專業的視角從指標體系、指標評價到三類空間劃分,系統的講授了規劃中的三類空間結構優化。朱文斌院長則通過京杭大運河、錢江科技城、浙大科技園、溫州市大學科技園、江蘇寶應經濟園、松山湖科級新城、蘇州工業園等豐富的成功案例與我們分享其規劃理念和創新機制。王紀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是滿意度的最大化”讓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邊緣區”理念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湯海孺總設計師則通過“為什么這樣做?做什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為我們講解了“多規合一”理論及具體工作思路。
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經驗拿出來分享,深入淺出,異彩紛呈。他們課堂上啟迪性的點撥,讓我們對規劃編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頂。
課堂教學之余,我們還深入桐鄉市產業園區考察學習。全國重點鎮、建設示范鎮的濮院在城鎮建設中的“都市城鎮和城鄉一體化戰略、市場帶動戰略、工業興鎮戰略”三大戰略,讓我們對現代化新城鎮建設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驚嘆桐昆集團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這家企業的黨建工作卻不經意間深深地吸引著我,“黨建就是生產力”理念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三、個人感悟
五天的學習,短暫而又難忘。參加此次轉型發展與十三五規劃培訓班學習,既是對知識的豐富和更新,又是對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無論是聆聽專家教授的諄諄教導還是深入園區企業參觀考察,都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場知識盛宴、一次心靈洗禮。專家教授講授的內容精彩新穎、理論鮮明、案例生動,園區的參觀目不暇接、引人入勝、觸發思考。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我們更重的工作任務還在后面。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繼續對培訓的內容細心體會,用心思考,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諸實踐,結合肥西實際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和為企業服務工作。更要常常問問自己:我來學習是干什么的?學習結束后回到工作崗位上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范文二
本人有幸作為學員之一再次走進教室,聆聽了浙江大學及浙江省規劃設計單位教授的講課,為期一周的學習和考察,讓本人深受啟發和教育,聯系我縣農業發展實際,談談幾點感受。
一、要認清“新常態”下農業發展特點,譜寫好“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新篇章。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所謂的新常態,農業也展現出新階段、新常態下發展特點。表現為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進一步下降;農業發展呈現降速趨勢,呈現“兩板(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的天花板和農業生產成本的地板)效應”;農業發展由“十二五”時期追求“量”的擴張轉向“十三五”時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較高水平的“質”,這種“質”的要求體現在農產品內在質量和安全質量的高度統一、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高度協調;農業發展約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資源剛性減少造成不能通過增加種養總規模提升農產品生產能力;農業進步更加依賴科技支撐,科技將成為農業騰飛的翅膀;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會大大改善等?梢,“十三五”期間,農業發展是挑戰和機遇并存,面對這些巨大變化和挑戰,我們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抓住機遇,趨利避害,做好“三農”新文章,為實現“三全”目標打好基礎。
二、“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農業定位和肥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五大功能分區總體規劃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相融。根據合肥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我縣“主城融合、中間突破、兩翼保護、西北控制”發展空間布局,未來5年,要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行點面結合的結構調整計劃,依托肥西縣的自然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著力打造沿湖環山生態型、近城都市服務型、遠郊農產品保障型的農業板塊,推行一產、二產、三產高度融合發展,走一條高效、環保、安全、現代化的農業發展道路。
三、“十三五”將是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城鎮化也必將對農業農村發展產生深刻深遠影響。因此,要繼續堅持“加快發展、融合發展、轉型發展、統籌發展”的發展路徑,抓好美好鄉村和新市鎮建設這個牛鼻子,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規劃等統領下,抓好美好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明確不同區位、不同類型村莊建設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留住鄉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鄉村產業規劃,避免以往只抓村莊建設忽視產業發展的現象。產業發展要突出優勢,推行具有“一村一品”特點的規模化、產業化、高效化發展,著力農業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物聯網。
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因素”,“十三五”農業發展好壞取決于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受城鎮化的加速、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響,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力素質低下的問題更加凸顯。要實現農業健康持續發展,未來五年,必須在扎實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基礎上,突出規劃引領,加強土地流轉,強化科技支撐,加大政策扶持,采取外引內培方式推進規模經營主體的培育,培養一批扎根農村、立志農業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以保障農業穩定發展農村穩定繁榮。
范文三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性矛盾凸顯,新舊增長點青黃不接,各類風險挑戰增多,舊的增長路徑難以為繼,轉變發展方式日益緊迫。“十三五”期間,安徽必須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切實擺脫舊的路徑依賴,推動經濟發展轉入新軌道。
一、擺脫對投資拉動的過度依賴,走投資消費聯動的新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我國搶抓全球化和產業轉移機遇,積極擴大投資和生產規模,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出口和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外需和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下降。我國出口貢獻率由2002-2008年10%以上降為2011-2013年的-2%到-4%,投資增速由“十一五”時期的25.5%降至的15.3%。安徽外貿增速從“十一五”時期的20%以上滑落至的8.2%,投資由37.5%降至16.5%。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發展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擴大內需上。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以及信息、健康養老、旅游休閑等新的消費熱點和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業態快速涌現,內需增長空間廣闊。從安徽看,“十三五”期間要積極推動需求結構調整,逐步形成內外需協調、投資消費聯動的新局面。選擇好有市場、有長期回報的項目,創新投融資方式,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積極通過供給創新激活消費需求,進一步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統籌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加快各類開放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帶一路”經濟中的份額和競爭力。
二、擺脫對傳統產業的過度依賴,走創新驅動的新路
本世紀以來,我國制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發展迅猛,房地產市場快速成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目前,傳統產業面臨需求“天花板”制約,產能擴張空間收窄。我國鋼材人均消費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計消費量已接近西歐和日本的產量增長拐點,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新世紀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20xx年的11.2%,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8.7%;房地產增速明顯回落,上半年投資僅增長2.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7%。總體來看,隨著傳統產業接近增長拐點,數量擴張已經難以持續,結構調整的要求更為迫切。當前,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深入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涌現,既對產業平面擴張形成了挑戰,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笆濉睍r期,安徽應適應產業競爭格局新變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互聯網+”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制造等高成長性產業,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
三、擺脫對要素資源粗放投入的過度依賴,走綠色化引領的新路
隨著要素供給趨緊、環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發展難以持續。目前我國資源產出率僅為日本的1/8、英國的1/5、德國的1/3,人均淡水、煤炭、鐵礦石資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銅、鐵礦石等傳統優勢資源日漸枯竭,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一半。我省人口撫養比在20xx年降至42.9%的低點后開始回升,2013年達到44.4%,用工成本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差距不斷縮小。同時,隨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逐步落實,環境成本將大幅上升。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綠色化概念,綠色化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按照減量、節能、控污、廢棄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動經濟綠色化發展,也將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笆濉睍r期,安徽應按照綠色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制度創新加速生態強省建設,扎實推進巢湖流域和黃山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不斷創新和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完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努力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四、擺脫對非均衡發展的過度依賴,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
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大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總體戰略,但目前區域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落差。安徽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區人均GDP僅為全省的2/3,城鎮化率低5個百分點左右。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9.2%,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23%。伴隨城鄉區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矛盾凸顯,“中等收入陷阱”風險日益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針對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大力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笆濉睍r期,安徽應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引導各地特色化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促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鎮化從規模擴張向以人為本、質量提升轉變。
五、擺脫對政府主導經濟的過度依賴,走市場和政府協調配合的新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掌握的權限過大,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不惜拼土地、拼環境、拼政策,干擾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導致競爭不充分、要素價格扭曲等問題。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新型城鎮化、醫藥衛生等改革先行先試,一些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但傳統體制束縛依然嚴重,發展活力亟待釋放。新增長動力機制的形成有賴于市場化改革!笆濉睍r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隨著行政管理、科技體制、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逐步深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科技經濟“兩張皮”、市場準入“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有望逐步破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將得到充分釋放。安徽應抓住用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新型城鎮化、醫改等先行先試機遇,探索構建市場化發現培育增長點的新機制,推動市場和政府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時期,擺脫舊的路徑依賴,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辦法。一是強化系統思維。國際國內需求收緊,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發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體制創新上,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發現新的增長空間,也才能找到穩當前、管長遠的現實路徑。二是強化底線思維。在經濟下行周期主動進行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可以為長遠發展增強動力、預留空間。我們有必要明確經濟運行底線,在守住穩增長、保就業下限和防通脹上限的基礎上,努力在調結構、促改革處著力,為經濟持續健康增長蓄積能量。三是強化創新思維。新常態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政策快速涌現,不僅對企業、也對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新常態,各地既要勇于擔當,在國家頂層設計明確的框架內主動作為,更要破除在經濟平面擴張下形成的思維定勢,積極探索適應簡政放權、職能轉變要求的新思路、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