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近日發布的《關于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顯示,剔除財政補貼等收入,基本養老保險費收支相抵為負的319億元。對此,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認為,提高退休年齡和提高領取居民基礎養老金年齡,可以起到很強的作用,能夠大幅降低養老金缺口。
就在2013年該項收支差額還為正的912億元,缺口到來的時點提前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財政審計室主任汪德華曾在2009年做過測算,當時預計才可能出現繳費赤字,這打破了2004年來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年度持續盈余的狀態,而未來這個窟窿可能越來越大。
以前,只要出現養老金告急之類的消息,“延遲退休”的呼聲就會及時響起,發出呼聲的人幾乎清一色都是專家;現在,“延遲退休”的同時又增加了“延遲領取養老金”。不知道,專家的意思是二選一呢,還是雙管齊下?
針對財政部上述“決算的說明”,媒體梳理發現,這打破了2004年來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年度持續盈余的現象,首度出現繳費赤字。首度出現赤字,當然也應嚴陣以待、未雨綢繆,但是做為政府智庫的專家組,率先研究出來的應對措施卻是犧牲老百姓的利益,讓人大跌眼鏡。如果兩個“延遲”能對解決養老金缺口發揮“很強的作用”,相信即使是智商平平的人也能想出比專家更管用的辦法,比如,一律80歲退休,不僅資金缺口不存在,而且錢會多得花不完。這樣的辦法,與削足適履有何區別?
應對養老金缺口,辦法有很多,不能老是打老百姓的主意。要知道,老百姓已經作出很大犧牲了,比如,今年元月份有報道稱,我國社會保險費率全球第一,繳費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連年上漲,成為企業和個人的負擔。當時人社部回應說,社保費率將適時適當下調?墒恰斑m時”是何時,“適當”是什么標準,至今仍不得而知。如果以全球第一的繳費負擔,享受著最遲(甚至無命享受)的回報,這對老姓來說,公平嗎?
解決養老金缺口,世界通用的做法有二:一是提高財政的補貼,二是劃撥國企紅利。關于第一點,有數據顯示,社保支出占中央財政的比例,西方發達國家為30%~50%,比如,加拿大是39%,日本是37%,澳大利亞是35%,即使一些中等收入國家也在20%以上。而中國只有12%左右。我國曾提出要將相關比重提高到25%左右,我想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養老金缺口也不會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