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現行生活與哲學教材(人教2014版)第十二課已有這部分內容,并指出:“這24個字是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提供了基本遵循!边@不僅為學科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指明了方向。作為政治教師,既要以引領學科教學,又要認真研究,找準學科知識與的契合點,以融入性的方式將的內容滲透到生活與哲學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并引導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的內容,順利實現“三維”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圍繞三個層面、12方面的內容探尋其和生活與哲學教材內容的契合點。
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
1. 富強:國家追求的首要價值目標。“富強”是指民富而國強。人民富足,是一國存在的終極意義;國家強盛,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這集中體現了聯系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要防止建設中重物質輕精神的做法,克服國富民貧的錯誤傾向。十八大指出,在“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边@一判斷是我國追求“富強”目標的立足點,符合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國家建設要始終堅持從這個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 民主:國家始終高揚的旗幟。民主的本質特征是“主權在民”。在我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些內容符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由于歷史傳統、具體國情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各個國家的民主道路和模式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比如,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而美國實行總統制的共和制。這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從歷史來看,我國的民主實踐只有幾十年時間,在很多方面還不成熟和完善,我們可以吸收和借鑒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積極因素為我所用。這種做法堅持了辯證否定觀原理,沒有簡單的肯定一切,也沒有簡單的否定一切,而是在民主發展上堅持了“揚棄”。
3. 文明:國家發展的靈魂。文明是一個總體的概念,它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等多種表現形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文明,防止片面性。黨的十八大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边@些觀點不僅體現了聯系觀和發展觀,也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觀點。值得強調的是生態文明理念要求我們尊重自然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做到人與自然和諧。這一理念屬于正確的價值觀,必將對今后的建設起到積極導向作用。
4. 和諧:國家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諧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和諧世界”,強調國家之間的和諧,這是創新精神充分體現。和諧并不意味著社會沒有矛盾,我們面臨著如城鄉、貧富、區域差距拉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我們正是在勇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中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萬事萬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和諧是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在承認事物多樣性、差異性存在的前提下,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協調發展的狀態。
二、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1. 自由:價值追求的最高理想。自由是人的本質。從哲學認識論的觀點看,自由就是對必然的一種認識。恩格斯說:“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目的服務!睆闹锌梢钥闯觯瑢崿F人的自由必須要尊重客觀規律,必須要立足實踐,必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類只有自覺運用規律,在主動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中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自由。這種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內容的自由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價值目標,這也符合聯系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
2. 平等: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平等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不同層面的平等,也包括權利、機會、身分、資源等不同內容的平等。對學生進行平等教育,可結合每個人都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一旦違背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進行舉例;還可結合“人民群眾”的概念,引導學生理解只要是人民群眾都是歷史創造者,都對社會發展起作用,對大家都是平等的。
3. 公正: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所謂公正,是指“公平正義”。 公正是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離不開一定的價值判斷;诖,價值判斷與選擇方面的內容就與“公正”教育相契合。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那么,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呢?就要堅持兩個“自覺”。公正的核心是分配公正。這體現了要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4. 法治: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胺ㄖ巍笔且环N治國理念,強調法律的權威性,我國將法律作為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最高準則,反對“人治”。教師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法治”與“法制”、“法治”與“德治”之間的關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項內容。這些內容體現了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此法治理念是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古今中外法治思想精髓和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并充分考慮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符合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原理,是創新意識的集中體現,是“揚棄”的生動寫照。 三、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1. 愛國: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即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是每個公民首先要確立的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價值觀。目前,多數青年認同愛國主義,但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一類是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愛國主義,又稱“理性之愛”,其實質是質疑乃至反對愛國主義。另一類則是極端民族主義,它有兩種表現形式:民族分離主義者認為,一個民族對應一個國家。非理性愛國主義認為,只要打著愛國的旗號,什么都可以干。這些言行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很巨大的危害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運意識(社會意識)的反作用原理進行分析,引起學生的警覺,提高分辨力。如,可設計“假如我在國外”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分析,使之體會愛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讓學生明白,在全球化視野下,一位真正的愛國者,已不僅是守土有責,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揚國家和民族的精神。
2. 敬業:職業道德的靈魂。敬業就是熱愛、專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2013年底,蓋洛普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敬業比例只有6%,遠低于13%的世界平均水平。“敬業吃虧、鉆營得利”的觀念是其重要原因。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進行分析,讓學生體會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和樹立敬業精神的必要性。評價一個人的敬業程度,一般從敬業之心、敬業之舉、敬業之果三個方面進行。教師可結合聯系的觀點和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
3. 誠信:公民道德的基石。誠信是指誠于中,信于外。誠,是真實誠懇,強調內心自覺,是一種內在的德性與修為。信,言必行,行必果,是一種行為驗證,強調外在的確認與表達。這種“知行合一”的思想,已然成為一種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國無信不威,民無信不立,人無誠不行。這都表明誠信已濃縮為人們的一種最為基本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結合意識(社會意識)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等內容,分析尋找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的原因,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教育。
4. 友善:社會和諧的良藥。友善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善待他人。具體來說,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平等,是前提;待人如己,是重要方法;待人寬厚,是重要要求;助人為樂,是直接表現。友善可以和諧人際關系,減少社會矛盾。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量變和質變的角度進行分析!豆茏印吩唬骸吧迫苏撸艘嗌浦,這告誡我們友善是可以傳遞的,要倡導學生心存善念,友善待人和處世,這種思想意識將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在生活與哲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地把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使學生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從而自覺踐行。
街道黨員批評與自我批
時間:2024-04-23 08:0:57最新黨員批評與自我
時間:2024-04-23 08:0:01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
時間:2024-04-23 08:0:14黨員干部批評與自我
時間:2024-04-23 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