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是指經過一定選拔程序被各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錄用的,并在以自然居住小區為基本服務區域,為居住在小區內的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協同治理)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目前我們所說的社區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居委干部。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目前跟大學生村官相差不多,各省市、各區縣的工資待遇并不相同。那么泉州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標準是怎么樣的?社區工作人員有沒有編制呢?本文小編整理了關于泉州社區工作人員的待遇標準相關知識,可供參考!
近年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任務多、責任重、待遇偏低等問題一直受大眾關注,這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此,在今年泉州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泉州市快捷汽車出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強通過前期翔實全面的實地調研,將帶來一份《關于給社區減負及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的建議》,提出針對性建議,想幫社區工作人員“減負”,提高收入待遇,提升工作積極性。
調查 普通社區工作人員月薪不高工作量大
張保強在調研時了解到,目前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涉及黨建、文明創建、特困救助、社會保障、醫保繳納、計劃生育等100多項,但社區工作人員數量少,因此肩上擔子重。而據了解,他們既不屬于公務員編制,也不屬于事業編制,退休后享受不到相應的福利待遇,只能領取社保金。
據統計,在泉州社區工作10年以上,擔任中層領導干部的社區工作人員,扣除個人應繳醫保、社保,每月實際到手的工資僅有2000元左右,而普通社區工作人員僅有1700元左右。
他在走訪調研中還得知,在工資不高的情況下,對于社區工作人員來說,晚上值班、加班和取消雙休日繼續上班已成家常便飯。一旦遇到臺風暴雨、洪澇災害或山林火災,社區工作人員還需24小時值班巡查。
建議 制定工資增長機制 暢通職務上升通道
針對社區工作人員收入待遇與工作強度的不平衡,張保強提4點建議。
首先要依法制定社區應承擔的事項清單和準入制度,明確社區公共事務和行政事務范圍。理順社區居委會責任,對于社區居委會依法履職內容和各類辦事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嚴格準入制度。
其次,實行社區和政府相結合的考評制度,考評分各占50%。聘請居住在本社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熱心社區建設的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擔任議事會成員,代表社區居民對社區居委會干部工作行使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再次是制定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增長機制,切實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使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調整有程序可依、有路徑可循,學歷越高、職稱越高、職務越高、年限越長、考核等級越高,相應的工資也越高,解除社區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
最后是暢通社區工作人員職務上升通道。政府拿出一定比例的行政事業指標,規定工作年限,通過考試擇優錄取,將優秀社區工作者納入行政事業編制,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