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外出人員即使再遠都盡可能趕回家與家人過年,F在很多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總覺得過年并不怎么熱鬧,畢竟現在不少城市為了安全和保護環境,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較傳統的習俗也都逐漸被人遺忘了。但其實在各個地方的鄉村里依然還保留著那些傳統的年俗。那么白銀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動和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甘肅白銀的春節習俗與全國大同小異,只有景泰的習俗稍有差異。景泰人過年的習俗與忌俗
農歷臘月開始,景泰人便忙里忙外,外準備起過年的東西來。家家殺豬宰羊,做新衣服。農婦們不要選擇個天晴日麗的好日子。,將自家屋子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將一些陳舊的年畫換上新買的,這種活動名曰:“掃房”。
臘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這天的早上各家的農婦們早早起來,做一大鍋米飯,米飯中拌有熟肉片或肉絲,和在一起蒸熟。這天的早飯只吃這種米飯,不準吃菜。
“臘月二十三,灶火娘娘要上天!备骷以缭绲貙ⅰ霸罹毕裾埖郊抑匈N在灶房中,待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烙“灶干糧”,這是一種巴掌大的圓餅,上面放上糖,獻在灶火娘娘像前,意為糊住灶火娘娘的嘴,要她“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多說主家的好話。天黑以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灶馬”焚燒掉,放鞭炮便送灶火娘娘升天去了。
在景泰蘆陽方圓的地方,過年前還要上墳。臘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幾天,同一家庭的人帶上紙錢和饅頭到祖墳上去祭祖,給陰世的先人們送錢送吃的,寄托思念之情,希望他們也過一個歡喜年。
除夕這天下午,家家便早早的將院子里外徹徹底底打掃一遍,老式房子紙窗戶還要將舊的紙扯完,按窗格糊上窗花和花紙,景泰鄉間流傳一則謎語:“有個大姑娘,年年換衣裳”,說的就是這貼窗花的事。這一切都準備好后便開始貼春聯。
年前夕,婦女們忙得不可開交,蒸“棗盤”(一種供祭神用的饅頭,頂部放一顆紅棗)、做長面(如今多為壓面機壓制),切好肉臊子,準備過年幾天的豐盛食物。
除夕的晚上,吃過飯后就開始接“神”。每家上房的八仙桌上供著本家祖先的牌位,牌位前面獻著棗盤、點心肉類等祭品。接“神”前先用燒紅的石頭放在醋盆中,端著醋盆在所有的屋子里轉一圈,然后燃香放花炮,迎接先人們來家中過年。
除夕的深夜,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煮熟的豬耳朵,名曰“咬鬼”。
“神”接到家后,要供奉三天,一直到初三早上才送“神”上天。這三天,家里不能動掃帚,地臟了也不能掃,出嫁的女兒這三天也不能回娘家。每天早晚要有一位男的上香磕頭、放炮,一直到送“神”上天。
初一早上開始,大人小孩成群結隊的去各家各戶拜年,先拜長輩和近親,熱鬧非凡。
初三以后,過年的熱潮便告一段落,一直到正月十二三又開始熱鬧了。俗話說:“小年大十五”,正月十五便是過年的又一個高潮。從正月十二三開始,各村各莊的社火隊就開始出動了,高蹺、秧歌、旱船、花燈,白天默認的鬧。元宵節的社火,景泰地區以蘆陽的最為熱鬧。另外在蘆陽一帶。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里,家家門前除了掛著各種各樣的燈籠外,還要架一爐紅通通的炭火,一則為觀燈的人取暖提供方便,二則暗喻著來年這家的日子紅紅火火。
社火一直鬧到正月十六夜里,到了這天夜里,夜深人靜后,社火隊的人便開始“追瘟”,敲鑼打鼓沿街奔跑,做出追什么的樣子,意為將全村的瘟神鬼怪都驅除出村,保佑全村百姓一年平安。追瘟的隊伍一直跑到村外很遠方罷,所以這天夜里,除了社火隊而外,一般人家都是不出門的。 忌俗
從除夕夜接“神”到初三早上送“神”的這兩天三夜中,因“家神”接回供在家中,故有許多忌俗。如:
這幾天家中里里外外不準掃地掃院。據說,如破了忌掃了什么地方,來年什么地方就會有許多螞蟻。
家中老小要和睦相處,婆媳之間、夫妻之間不得吵架,家里不能有哭聲,否則來年家中不會平安。另外,要特別小心不得過年期間打破家什,如鍋碗之類,若過年幾天打破什么家什,這一年便會常常出現這種情況。
與人說話,要多講些吉利的話,特別忌說一些“死”呀,“病”呀之類的話來。
正月初七、十七兩日,稱為“黑日”,這兩天在家的人不能出遠門遠行。另外,初八和十八兩日,在外的人不能回家,故有“七不出八不進”之說。
還有,正月期間,不得干炒吃各種食物,也不能在火上燒著吃,否則,傳說一年中便會生口瘡。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
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金昌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
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白銀市過年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炸油貨。什么是炸油貨就是將面和好,做成各種形狀,在油鍋中炸熟。最長見的是油餅、麻花、油糕、翻翻等。當然有的老年人們還要做出各種形狀,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鴨子、有的像魚兒、有的像小狗等等。以前不光是過年時炸油貨,在紅白喜宴席上也要炸油貨,現在多為成品的點心代替了,但是過年炸油貨,還是重要的習俗之一。
剛炸好的油貨,外酥內軟,咬上一口,香甜綿軟,油鍋剛撈出來就吃最好,以前在小鎮上常見街邊炸油貨的師傅支個鍋,現場炸,買的人,買時還要問上一句“熱著嗎”,“來個熱的”。師傅挑上幾個剛吃鍋的,顧客買上站在街邊就吃了起來,那香味能飄出一條街道。
小時候由于家里困難,所以平日里家里很少做油貨,只能到街上趕集,買幾個來嘗嘗。一到過年時間,母親總要炸出各式各樣的油貨,常常還沒等到油貨出貨就圍在邊上等著。長大些,母親做油貨時,我也幫上一把,母親負責做油貨和下鍋,然后告訴我時間,我就等到炸好了往外撈。以前在村子里,一般是大年三十才炸油貨,家家戶戶飄出炸油貨的香味,整個村子都籠罩在油香中,過年的味道格外的濃。
我常思付這個油貨名稱的來源,但無從考證。但是,家鄉的村子,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炸油貨,一鍋油燒開,先炸油餅,再炸麻花,然后炸出各式各樣的油貨,有進還會炸土豆片、蝦片……
炸油貨就是甘肅老鄉濃濃年味中的鄉愁。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