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那么濟寧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臘八到了,這天早晨,家家都要熬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等到過年時和餃子一塊兒吃。
濟寧是運河民俗最集中的地方。當年慈燈寺門前有熱鬧的廟會,春天有城隍爺出巡,夏天汛期有迎送小龍王,呂洞賓誕辰時呂公堂煙火興旺。每年春節,龍燈、旱船、高蹺、秧歌、獅子舞,走街串巷,絡繹不絕。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主要活動為打發老灶忽爺爺(灶君)上天,通常在傍晚進行,一般扎紙馬,連同灶君一塊灑酒焚燒,口中念念有詞,讓他上天多說好話,并擺有貢品,灶君像旁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
大年三十中午開始帖春聯,并上林請先人回家過年。到了晚上,家家點亮天燈,一個大家的男人們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婦女則會在一起包水餃,包完后一般就睡覺了(我們那里沒有晚飯一說,都不吃)。
大年初一,男人們在凌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爺爺,還有門神,放鞭炮,發馬子,下水餃吃早飯。而后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顧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則會出門拜年,一般先到近門近族家拜年,給長輩磕頭。
然后近門近族聚在一起到別人家中拜年。就不用磕頭了,見面問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吃扁食了嗎?然后抽棵煙,喝口茶,吃點瓜子,同老人聊聊天。從村西拜到村東,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這些活動都在天亮之前完成。東方發紅的'時候,都已經拜完年了。然后可能有人會到其他村子給同姓人拜年。這是初一,給本家及本村人拜年。
到了初二,開始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別初六,一般新姑爺都在初六上門。
初七來臨,要送火神了。小孩子們都拿著用高粱桔、稻草等東西綁成的火把,上面還插著小鞭炮。他們聚在一起,三五成群,一路有說有笑,給這寂靜的麥田增添了幾分趣味。就要到頭了,火把里的鞭炮霎時間全部響了起來,好生熱鬧。到了頭,把火把仍在火堆里,燃起熊熊大火。
元宵節來臨,又一個春節的高潮來到了我們的身旁。晚上,孩子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打著燈籠,東家竄了西家竄,可是要竄夠八家呢!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歷史已久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大部分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顒舆@天被人們視為最吉祥的日子。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弊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帧4汗澷N“!弊郑俏覈耖g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F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濟寧,山東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山東省政府批復確認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歷史文化名城、濱水生態旅游城市。 濟寧位于山東西南部,東鄰臨沂,西與菏澤接壤,南靠棗莊和徐州,北與泰安交界,全市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濟寧市常住人口為8357897人。2021年,濟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069.96億元。
濟寧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初祖黃帝和儒家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時期,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濟寧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三孔”和京杭大運河為世界文化遺產。擁有孟廟、孟府等4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微山湖旅游區等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濟寧是資源大市。煤炭儲量250多億噸,年產原煤8000萬噸、占山東省的一半以上,稀土儲量居全國第2位,電力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年發電量550多億度。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濟寧是全國糧棉油基地和特色農產品基地。
濟寧是交通樞紐城市。地處北京和上海的黃金分割點,京滬高鐵曲阜東站至北京2小時、至上海3小時;魯南高鐵在濟寧境內設有6個站點。京杭大運河縱貫全境,主航道210公里,航運能力達1億噸,千噸級船隊可直達長江。濟寧機場為全國百強機場。
濰坊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煙臺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東營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棗莊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淄博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青島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濟南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山東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