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個省份當地的傳統文化及傳統文化特色。經過悠久的歷史,漫長的歲月里,省份不斷的發展和繼承,有很多豐富的民俗文化互動,進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當地文化特色。小編整理了一下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媽祖祭典(?谔旌箪敕睿
媽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海南省海口市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谔旌箪敕顝脑_始在民間形成,是一項以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習俗和廟會為表現形式的崇奉、頌揚媽祖的民俗信仰活動。媽祖作為沿海地區百姓的海上保護神,曾被歷代皇帝先后36次疊獎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等,海南民間習慣稱媽祖為天后圣母、天妃圣娘、天妃娘娘。
?谫蛉诵潘
冼夫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革命家。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她臨危不懼、為穩定嶺南和海南的社會秩序、發展地方的經濟文化、保護百姓安居樂業、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作出了卓越貢獻。周恩來總理曾評價她: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海南人“鬧”軍坡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作為海南民間紀念冼夫人特有的節目,軍坡節是海南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精華、文脈所在,于2005年入選第一批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洗龍水
洗龍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端午節這天,所有人家都會像過年時一樣在祖屋擺上香案祭祖,而洗龍水,相比于吃粽子、賽龍舟,更顯重要,是海南本土民眾所必須進行的神圣“儀式”,人們可以不吃粽子,不賽龍舟,洗龍水卻是一定要進行的。一般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海南四面環海,老百姓們對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認為屈原投江后變成了龍神,在端午節這一天會出來活動,這天所有的水也就變成龍水。
海南齋戲
海南齋戲是海南省的漢族傳統祭祀儀式性戲曲,類似中國北方的儺戲,素有“北有儺戲,南有齋戲”之說,其源于漢族民間的祭祀儀式。早期的祭祀儀式只是簡單的舞蹈和念唱咒文,海南民間稱為“做齋”。隨著外地戲曲劇種的傳入,祭祀儀式吸收了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營養,發展成為齋戲。齋戲是海南戲曲的初生形態,海南最大的地方劇種瓊劇脫胎于齋戲,齋戲至遲在明代已產生,至今已有四百年以上的歷史。
瓊劇
瓊劇,又稱瓊州劇、海南戲,與粵劇、潮劇和漢劇同稱為嶺南四大劇種,是中國海南省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瓊劇是南方戲劇的其中一個支系,主要以海南話為戲曲語言,因此流行地域亦僅限于海南島及兩廣之間。2008年,瓊劇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瓊劇的音樂唱腔可分為兩大類:前期為“曲牌體”,并有幫唱。如《琵琶記》《槐蔭記》《蟠桃宴》《八仙賀壽》等一些劇目,唱詞均有牌子,有的還采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
瓊劇文化 瓊劇又名海南戲,是海南省的地方劇種。它源自海南瓊州(今瓊山區),故稱瓊劇。主要有《紅葉詩題》、《張文秀》、《搜書院》、《狗銜金釵》等優秀劇目。瓊劇曾經流行于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還被稱作“南海的紅珊瑚”。瓊劇的戲票很便宜,8元左右就能看一場。 小知識:瓊劇其實是南戲的一支,與粵劇、潮劇和漢劇同稱為嶺南四大劇種。據說它可能出現于明代時期,在海南流行的雜劇的基礎上,吸收閩南戲、徽調、昆腔、潮州正音戲、白字戲(潮。、廣東梆黃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戲、道壇樂曲等逐漸形成的一個弋陽腔支系的地方劇種。 椰子節農歷“三月三”期間 海南島又稱“椰島”,椰子樹是海南的象征。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海口均要舉辦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國際性的大型商業旅游文化節慶,融旅游、文化、民俗、體育、經貿于一體,以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為主要特色。 椰子節是海南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地方節慶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旅行者。 府城換花節農歷正月十五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夜,瓊山區男女老少總要歡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參加“換花”活動。玫瑰是換花的主要品種,人們希望通過交換鮮花的方式,表達對來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元宵節還是當地的情人節,青年男女們通過換花向戀人表達內心的情感。在換完花后,數以萬計的人們在路邊逛花市,吃小吃,隨著音樂的節奏跳舞。這一民間傳統活動始于唐代貞觀元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小貼士:換花節最壯觀的場面在海口市海府路至瓊山市府城鎮一帶。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4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也是在海南相傳1300多年的鄉情民俗。 每逢軍坡節,人們都要仿制當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傳下,百事百順。家家戶戶還要吃芋頭、番薯、蔥等,以求得做事穩妥,多子多福,長命百歲。各村還要組織秧歌隊、舞獅隊,摹仿冼夫人當年的出征儀式,兩軍對壘,起舞歡歌。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