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前一直被視作改革攻堅點的“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則不見了蹤影!霸凇秾嵤┮庖姟分,這段話全部沒有了,這就是這次改革最大的區別。”楊東平教授評價道。
與楊東平觀點相似,接受采訪的幾位學者多認為新方案中招生改革“力度不夠大”,“與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此前在《實施意見》的起草過程中,“招考分離”的內容均有涉及,“但有關領導為了改革穩妥計,把原來方案修改了,最后出臺了現在這個方案。”前述熟悉整個起草過程的相關人士稱。
今年7月,曾有民辦教育智庫提出過更為激進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方案。
在這份名為《以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為重點,推進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議》中,課題組建議:率先實現“招考分離”,國家教育考試中心作為專業化考試機構,負責全國統一高考的命題;省級招辦轉變職能,考試報名的責任交給考試中心,制定具體招生政策、評價考生的權力還給高校,取消控制學生志愿和投檔的權力。
對于這個民辦版的方案,有學者評價,該份方案抓住了問題的核心。
“高考改革這個制度設計真正核心到底是改什么?是改一考定終身,還是學業負擔過重?都不是,F在的高考模式最需要改革、最需要反對的,是分分計較的總分評價模式!”楊東平稱。
有學者進一步表示,推行“招考分離”,本身也是還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題中應有之義,“大學辦學,連招什么學生都自己決定不了,更何談保證辦學自主權?”
顯然,民間版方案最終并未被官方所采納。據此,楊東平教授進一步表示,這次出臺的《實施意見》,從操作層面來講是圍繞著考試科目而推進的改革,并不是一個“目標模式的改革”。
為何專家以及民間智庫的建言,最終沒有被吸納到正式文件中?
有熟悉整個起草過程的相關人士分析:在整個改革方案草擬過程中有三種力量在參與,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分別是教育部的專業司局、專家智囊以及中央政府。
教育部的專業司局在方案起草過程中,更多強調以科目改革為主;專家智囊群體則從教育改革的本身出發,更多關注招生錄取制度改革;而在中央政府層面,則從更大的格局來思考這個問題。
“這次改革討論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教育部的專業司局,他們是主管部門!鄙鲜鍪煜ふ麄起草過程的相關人士表示。
牽一發而動全身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文東茅給記者講了一件近期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