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點工作
(一)著力深化“四大一高”,增創轉型發展新優勢。堅持以“四大一高”戰略引領經濟轉型,培育綜合競爭優勢。
搶抓政策機遇,持續提升大通關。落實國務院加快大通關建設的精神,加快申報綜合保稅區,謀劃建設鐵路開放口岸和陸港物流中心。落實《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建立推進機制,梳理政策項目,積極與國家相關部委開展對接,推動盡快出臺《河南省關于貫徹落實<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的實施方案》。
完善基礎支撐,持續推進大交通。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連霍高速公路改造、三淅高速南段年底前建成通車;爭取蒙華鐵路、澠垣高速、芮寶高速黃河大橋等項目早日開工;加快推進國道310、209、344線和省道331、245線改造工程。扎實開展干線公路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安全、文明、暢通的交通環境。
釋放消費潛力,持續繁榮大商貿。順應“互聯網+”機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持續推動阿里巴巴三門峽產業帶建設,培育電子商務示范企業3—5家,加快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大中海、義烏商貿城等項目優化業態、提升管理,增強市場號召力;宏江龍街、嘉億廣場等項目準確定位、集聚品牌,早日開業;萬達廣場等項目強化服務、明確節點,加快進度。加快建設各縣(市)商貿項目,積極發展農產品、果品、建材、汽車等專業市場。辦好第四屆特博會,以“一節一會”為龍頭,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發展物流業,抓好萬石物流、大一物流等項目,謀劃推動“一帶一路”大宗商品服務中心項目。
整合優勢資源,持續發展大旅游。落實《三門峽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沿黃半島景觀帶為主體框架,整合天鵝湖、黃河公園、函谷關、地坑院等資源,培育主城區旅游產業增長極。推動雙龍灣、黃河丹峽、甘山、燕子山等景區提檔升級,完成旅游項目投資25億元,新增4A級旅游景區2家;辦好第21屆中國(三門峽)國際黃河文化旅游節。加強宣傳營銷,重點開拓北京、西安旅游客源市場,接待海內外游客增長13%,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2%。
實施創新驅動,持續加快高新產業發展。堅持創新驅動“一招上水平”,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抓好賽諾維制藥、速達電動汽車等項目,加快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新建省市級創新平臺10家以上,建好高新企業孵化器,積極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二)著力提高質量效益,主動引領經濟新常態。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和出口的帶動作用,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強化投資拉動。實施市級重點項目245個,總投資1988.6億元,年內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建立“十三五”重大項目庫,謀劃儲備重大項目300個以上。
激活消費需求。實施旅游休閑、文化教育、健康養老、節能環保等消費工程,鼓勵企業適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潮流,開發新產品、新服務,讓大眾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培育出口比較優勢。用好“鄭歐班列”機遇,發揮通關比較優勢,支持電池隔膜、銅箔、果汁、磨料、香菇等優勢出口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力爭全年新增進出口備案企業50家以上。
優化企業服務。加大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抓好工業經濟運行分析,加強煤電油運調節調控,積極拓寬大用戶直供、大工業用電渠道,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加強銀企合作,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著力防控風險。堅決制止、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妥善化解市場風險、行業風險、金融風險等各類風險,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堅持長短結合,謀劃好全局性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措施,爭取一批重大項目、重要試點、重點工作列入國家和省規劃。
(三)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持續增長新動力。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抓好駿通車輛年產1萬輛起重專用車、速達電動汽車、河南能化汽車產業園等項目,加快發展精密量儀、特種專用車、數控機床等終端、高端產品,提升先進制造業比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黃金、煤化工、鋁工業等傳統產業技改提升工程,幫助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條,讓傳統產業“老樹開出新花”。推進新興產業規;,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新材料、食品藥品等產業,抓好靈寶匯源果汁、盧氏樂氏同仁堂藥廠等項目建設,讓新興產業“新芽長成大樹”。加快“兩化”融合發展,實施一批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項目,開展信息化建設示范企業試點。加快數字化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推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產量穩定在5億公斤;果品產量保持在20億公斤以上;完成煙葉收購60萬擔;發展蔬菜5萬畝,食用菌1.6億袋,水產品2萬噸。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加快培育雛鷹生態豬等現代畜牧產業化集群,年內新發展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集群。抓住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機遇,規劃建設一批都市生態農業、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發展新型農村經濟組織,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50家、家庭農場80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00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白虎潭水庫、大石澗水庫等項目,啟動總投資2.7億元的國家抗旱規劃項目。解決好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抓好精準扶貧開發,集中改善40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對4400名貧困群眾實施搬遷,實現3.7萬人穩定脫貧。
推動服務業發展壯大。以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為載體,推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高成長性服務業提升質量,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業擴大規模,商貿流通、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增添活力。實施服務業重點項目50個,總投資500億元以上,年內完成投資180億元以上,確保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四)著力完善科學載體,蓄積產業發展新勢能。加快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增強戰略支撐和綜合帶動功能。
推動產業集聚區“三上一提高”。依托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0個以上,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個以上,每個產業集聚區新引進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2個以上。加快污水處理、電力、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產生活配套服務,推動產業集聚區持續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提高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
推動“兩區”繁榮發展。著力壯大產業規模、提升服務能力,年內完成投資160億元以上。三門峽商務中心區,突出生產性服務功能,年內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以上,確保高速公路通道、歡樂谷廣場等項目建成投用。持續推進天鵝湖環球金融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年內新引進投資2億元以上項目3—5個,盡快形成規模,聚集人氣。特色商業區,突出生活性服務功能,年內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億元以上,新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個以上。
(五)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構建城鄉一體新格局。堅持新型城鎮化“一發動全身”,以中心城區和縣(市)城區為平臺,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重點,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優化城鎮體系和布局。落實《三門峽市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構建空間布局合理、要素配置高效、區域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分步啟動中心城區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實施城鎮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加快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雨污水管網改造,推進集中供熱擴面提質工程。完善城市路網,加快停車場建設;開展城市河流清潔行動,抓好天鵝湖濕地公園、黃河公園、青龍澗河提升工程,健全城市水系、生態廊道、環保設施,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穩步推進城中村和舊城區改造,加快中心城區上村片區改造進度,每個縣(市)、區確定1個以上改造項目,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持續推進“城市管理年”活動。鞏固城市管理成果,完善市容管理標準和辦法,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成數字化城市監督指揮中心,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對建筑開發企業的管理,嚴厲查處違法建設行為,維護城市建設秩序。
加快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爭取《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規劃建設實施方案》早日獲批。加快示范區內部基礎設施與周邊對接。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優先解決進城就業定居的農民工落戶。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45萬人次,力爭年底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1%以上。
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編制完成各縣(市)、區新農村建設規劃,繼續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民居,全市美麗鄉村示范村達到130個以上,讓廣大農村更富、更美、更宜居。
(六)著力創新體制機制,釋放改革惠民新紅利。落實國家、省改革措施,努力交出一份為發展加力、讓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穩步推進擴大“營改增”試點,控制債務規模,化解債務風險。
深化農村改革。完成全市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萬畝。探索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試點,促進交易公開、公正、規范。建立健全集體林權流轉合同備案登記制度。支持發展農業保險。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鞏固完善全民醫保體系;力爭年內完成市直醫藥流通企業改制。
深化其他領域改革。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實施文藝院團股份制改造,支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企業登記“三證合一”改革,年內力爭實現“一證一號”。完成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快教育、環保等領域的改革。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