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全面貫徹“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按照“主攻項目、決戰‘三區’,凸現特色、實現跨越”總體要求,認真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推進“8+1”重點工作,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預計(下同)全年完成生產總值606億元,增長9.8%;財政總收入101.7億元、增長9.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4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0億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億元,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0元、增長11%。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圍繞“小政府、大服務、活市場、優環境”,一系列關鍵領域的改革取得突破,進一步累積了發展升級的后發優勢。政府機構改革穩步實施,整合組建市衛計委、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事務管理局、農業和糧食局、白鶴湖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綜合檢驗檢測中心等機構,完成市政、環衛、園林綠化、公交公司等管理體制改革,建立“12345”政務服務熱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制定了市本級行政審批項目目錄和行政職權目錄,精簡審批項目245項、精簡率79.6%,清理歸并行政權力760項、保留行政職權1248項;制定了工業服務業等企業注冊登記聯審聯批和建設項目優化審批流程試行方案,聯審聯批系統上線運行。市場體制改革相繼推出,制定了加快非公經濟發展、公共領域擴大開放、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文件,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市場主體7600戶,新登記資金25.42億元,分別增長16.5%和12.3%,非公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0%。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全口徑預算改革順利實施,政府、部門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全面向社會公開,綜合治稅平臺上線運行;進一步優化市級四大融資平臺,完成城市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授權經營,平臺投融資規模和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領域改革成效明顯,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土地流轉面積30萬畝、流轉率達33%,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教育體制、文化體制、醫藥衛生體制等社會事業改革扎實推進。
(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速。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考驗,克服了銅產業震蕩波動、物流運輸業稅收回落、房地產業持續走低等諸多困難,科學應對,主動作為,在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上取得明顯成效,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9:62.4:29.7。工業經濟加快發展。沿320國道產業集聚升級帶建設穩步推進,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300億元、增長11.4%,市屬工業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5%,我市列入國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和國家第二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銅產業取得新突破,內陸首個銅期貨交割倉庫和中江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成功獲批,銅精深加工業逆勢上揚,淘汰落后產能22.75萬噸,置換先進產能30萬噸,銅合金材料列入全省20個工業示范產業集群。地方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三川水工產業園、節能照明基地、硫磷化工基地分別進駐企業15家、18家、10家,水工產業列入全省60個工業重點產業集群,微型元件產業列入省級產業基地。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成功承辦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來自27個國家2500余名嘉賓參會,進一步提升了鷹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十大旅游項目有序實施,“尋夢龍虎山”實景演出順利試演,逍遙城主體完工,全省旅游重點產業集群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龍虎山景區被評為2014“美麗中國”十佳旅游景區,智慧龍虎山被評為中國智慧旅游創新項目。全市接待國內游客增長36.7%、旅游總收入增長43%,龍虎山景區接待游客增長34%、旅游直接收入增長24%。商貿物流業穩步發展。鷹南現代物流園周邊環境整治成效明顯,鷹西國際商貿物流園初顯雛形,十大專業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勝華機電五金商貿城一期基本完工,手拉手汽車城、浙商聯盟建材家居城、國際眼鏡城投入試運營。上海鋼聯等電商平臺投入使用,我市列入全國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貨運業實現銷售收入67.49億元、上繳增值稅5.8億元,F代農業集約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達69.7萬噸,實現“十一連增”。雷溪、楊溪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進展順利,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白鶴湖現代農業示范區獲批國家級示范區。全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10家、家庭農場120家、專業種養大戶897家,183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2億元。
(三)新型城鎮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域總體規劃(2014—2030)編制完成中期成果,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和省級“多規合一”試點市,城鎮化率達54%,提高1.27個百分點。信江新區30平方公里內的主干路網基本貫通,建成區面積達8平方公里。老城區鹽業公司、老一中、上下桂等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全市完成棚改面積188萬平方米。高鐵站前廣場、市民廣場、四海路延伸、龍虎山南大道改造和北極閣主體等項目全面竣工。貴溪東城區、余江城東新區、月湖新城建設快速推進,同城發展步伐不斷加速。十強中心鎮建設穩步實施,194個秀美鄉村建設點全面完成,“一江兩河”綜合治理穩步推進,86座小(二)型以上水庫除險加固全面竣工,完成人工造林4.7萬畝,改造農村公路353.5公里,農村建房“三清理一整治”行動初見成效。城鄉環境明顯改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加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成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信江鷹潭段監測斷面達標率100%,中小型水庫水質專項治理取得較好成效,貴冶周邊土壤修復、貴電脫硫脫硝改造等治理工程順利完成。
(四)開放帶動效應進一步凸顯。全年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240億元、增長15.3%,實際利用外資2.15億美元、增長11.9%,外貿出口8.8億美元,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外貿百強城市。贛港、贛臺經貿合作等重大招商活動成果豐碩,引進中船重工、養元“六個核桃”等5億元以上項目14個,科明銅業、九隆科技等27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鑫發實業、昇興包裝等40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開放平臺不斷提升,海關、國檢掛牌運營并列入全省關檢“三個一”試點,電子口岸基本建成,鷹潭至寧波“五定班列”運行平穩。
(五)民生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十大惠民工程64件實事基本完成,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63.4%,提高5.1個百分點。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78萬人、城鎮就業率96.8%,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28萬人。全省社會保險“多險合一”信息系統在我市試點運行,實現“五險”統一征繳、市內就醫“一卡通”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連續10年為企業退休人員提高養老金,養老金支付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100%。全市近3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啟動農村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90元。社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為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助資金2.68億元。新開工建設公租房4000套,基本建成2512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57戶。市區與余江供水管道連通應急用水工程順利竣工。
(六)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萍歼M步綜合水平明顯提升,省級創新研發平臺達10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達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翻番達32家,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實現年度雙翻番,鷹潭高新區列入全省首批10個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鷹潭職院遷建工程進展順利,城區學校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大班額”治理成效明顯。我市列為全省唯一一個居民健康卡發放試點城市,市人民醫院信江新院主體完工,新建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118個!皢为殐珊ⅰ闭唔樌麑嵤3修k了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舉辦了第七屆海峽兩岸道文化藝術交流論壇,首次晉京舉辦鷹潭歷史文化之光展,黃蠟石文化集聚區正式開園。參加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實現競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我市列入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平安鷹潭、法治鷹潭建設加快推進,信訪維穩、應急處置、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七)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增強。深入開展“連心、強基、模范”工程和“四進三改兩覆蓋”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161項意見建議全部整改結束。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65件、政協提案120件,代表、委員滿意率100%。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強化政府部門績效考核和行政問責,電子政務綜合辦公平臺試運行。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中央八項規定,開展整治“小金庫”、“三公”經費、公務用車、辦公用房等專項治理,加大審計監察和腐敗案件查處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政風行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與此同時,統計、檔案方志、外事僑務、氣象服務、防災減災、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擁軍優屬、人民防空、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成績和進步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銳意進取、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鷹單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鷹潭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重大項目支撐乏力,發展升級的壓力仍然不小;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不強,縣域經濟總體實力有待提升,統籌城鄉發展的責任仍然重大;公共服務供給與民生改善需求存在差距,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任務仍然繁重;轉變政府職能、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發展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環境還需優化,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仍然迫切。對此,我們一定認真對待,切實加以解決。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