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安排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始終保持發展升級的戰略定力,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十六字方針,按照市委十六字總體要求,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持之以恒抓產業、抓項目、抓投入,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助推發展升級;最重要的是要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創新定力,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突出問題導向,創新開放思路,把改革創新貫穿于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力;最核心的是要始終保持民生優先的施政定力,堅持把群眾利益擺到最高位置,做到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統一,多思民生之盼,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以民生福祉的不斷增進,凝心聚力促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始終保持攻堅破難的實干定力,以“釘釘子”精神,一年一年干下去,一件一件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進,使我們的發展更有活力、產業更具實力、城鄉更富魅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會精神,遵循“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按照“主攻項目、決戰‘三區’,凸現特色、實現跨越”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推進“8+1”重點工作,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注重轉型升級,更加注重城鄉統籌,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奮力邁出打造世界銅都、中華道都、田園新城新步伐,為建設富裕秀美宜居和諧鷹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計劃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進工業強市,形成集群發展新態勢。
堅持以“1+6”產業體系為方向,以沿320國道產業集聚升級帶為主戰場,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00億元。
1.加速銅產業轉型升級。圍繞建設世界銅都的戰略目標,加快銅產業發展要素集聚,進一步延伸銅產業鏈條,努力打造“七位一體”的產業體系。做大銅精深加工,力促勝華集團22萬噸銅桿、眾鑫成銅業2萬噸銅基復合線材等8個項目開工建設,紅旗銅業12萬噸、江冶實業1.8萬噸高性能銅材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產,力爭全年銅精深加工和終端應用產品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做活銅貿易市場,依托銅期貨交割倉庫和中江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健全完善銅貿易發展措施,大力開展銅貿易招商,加快形成集展示、交易、采購、倉儲、配套服務于一體的交易平臺,力爭銅現貨貿易交易量增長50%以上。做旺銅原料市場,以列入全省關檢“三個一”試點為契機,積極爭取廢六類進口轉關轉檢正;蛷U銅綠色通道,加快進口廢物原料拆解、循環經濟技術研發與孵化中心等項目建設。做優銅研發檢測平臺,加快建設國家銅及銅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整合銅產業技術平臺,積極申報銅基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國家試點,增強銅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2.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按照“依托龍頭帶動一批、立足優勢培育一批、招大引強擴展一批”的要求,加快推進水工、節能照明、硫磷化工、大健康等十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狠抓工業項目建設,力爭養元“六個核桃”20萬噸飲品、百煉化工8.8萬噸氟化新材料等10個項目年內投產見效,力促吉智食品、英弗五金等10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黃金產業園、博蘭得光伏小微逆變器等10個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3.強化工業發展保障。推進沿320國道產業集聚升級帶建設,實施工業園區提升計劃,著力打造富有活力、可持續的“經濟走廊”。創新體制機制,建立高新區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工業園區擴區調區,力爭龍崗工業園創建省級產業園。完善園區配套,著力完善與產業集群相配套的金融、物流、市場服務體系,加快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園、總部經濟大樓等項目建設,確保電鍍集控區投入運營,新增標準廠房5萬平方米;大力實施“新市民”工程,推動園區向城市功能區轉型。破解要素瓶頸,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對競爭性領域的產業,政府由支持具體項目改為設立工業發展基金;用好“財園信貸通”等政策措施,規范運營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加強企業用工幫扶,抓好職業技能培訓,探索建立對外勞務合作機制。
(二)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構筑全域鷹潭新格局。
堅持以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和全省“多規合一”試點市為契機,以信江新區為市域中心,全力實施“1+3+10”城鎮發展模式,努力形成“四區同城、十鎮聯動、產城融合、智慧共享”的城鎮化發展新格局。
1.突出中心城區帶動。實施產城融合工程,出臺扶持政策,積極引導總部經濟和公共服務機構進駐中央商務區,大力推進天虹商場、鷹潭大廈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建設,建成市民廣場步行街,完善新區功能配套,使信江新區成為宜居宜業的核心區。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推進老一中、鹽業公司、朱埠村、上下桂村等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科學布局社區文教衛體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市民“15分鐘生活圈”。實施景觀提升工程,突出信江兩岸道路景觀和慢行功能,加快鷹西大道濱江沿線和白露河景觀提升改造工程、信江國家濕地公園、信江植物園、鷹西濕地公園等建設,營造“碧水繞城、綠樹融城”的生態宜居環境。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加快新區路網四期、環城東路延伸等16條城區主次干道建設,推動中心城區交通大貫通;加速鷹北公路客運綜合樞紐站和公交樞紐站建設,爭取鷹西客運站、鷹南公交樞紐站年底建成運營。實施便民服務工程,加快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改造完善主城區農貿市場、垃圾中轉站等市政配套設施,加快開放式群眾性運動場、老城區公共停車場、供水供電供氣管網、加氣(油)站等項目建設,優化城區公交線路,構建網格化、標準化、數字化城市管理格局,進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2.構建新型城鎮化格局。著力推進同城發展,編制完成鷹潭市域總體規劃(2014—2030),加快320、206國道拓寬改造步伐,力爭206國道改造年內全面竣工;開工建設余信貴大橋,啟動信江南路延伸段、余信貴大道貴溪段和余江段建設,全力推進鷹貴、鷹余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縣城建設,認真落實好促進縣域經濟發展20條措施,加快縣城新區拓展和老城改造步伐,推動貴溪市現代工業新城、余江縣產城一體化示范試點區建設,盡快繁榮發展月湖新城。著力推進鎮村聯動,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擴權強鎮政策,加快推進十強中心鎮建設,完成187個自然村點的秀美鄉村建設任務。
3.健全城鄉一體機制。圍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圍繞公共服務一體化,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個人“三位一體”成本分擔機制,抓緊完善與戶籍制度相配套政策,穩步推進教育、就業、養老、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圍繞投融資體制多元化,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土地運作、項目融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逐步構建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投融資體制新格局。
(三)著力推進服務業發展,強化轉型升級新支撐。
充分發揮服務業對一、二次產業的重要促進作用,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爭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
1.加速發展旅游業。樹立全域旅游理念,整合旅游資源,推動龍虎山主景區、中心城區、白鶴湖示范區三大板塊旅游功能融合、要素互補,著力打造全國著名的休閑旅游目的地。主攻核心景區,加快龍虎山景區產品開發和功能配套步伐,力爭地質花卉公園、逍遙城、圣井山漂流、夢幻樂園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啟動天師林、農業生態園、大上清宮二期、景區路網等項目。加大“尋夢龍虎山”品牌推廣力度,提升演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其成為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推進全域旅游,挖掘道文化、銅文化等文化積淀,整合北極閣、眼鏡博物館、古玩一條街、黃蠟石市場等旅游資源,完善旅游賓館等服務配套,規劃建設慢行旅游通道,加快城景一體步伐。推進白鶴湖示范區旅游休閑功能開發,建成白鶴湖大道,啟動濱湖生態游憩區、苗木花卉景觀帶等項目,整合周坊、畫橋紅色旅游資源,著力形成“南有龍虎山、北有白鶴湖”發展格局。強化營銷管理,以創建智慧景區為契機,推進景區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標準化建設,依托高鐵開通百趟旅游專列,提升整體營銷策劃和宣傳水平,力爭全市接待國內游客增長38%,旅游總收入增長45%。
2.繁榮發展商貿物流業。按照“城內大商貿、城郊大市場、城鄉大流通”的布局,加快鷹南現代物流園、鷹西國際商貿園建設,推進萬壽宮商城、農機大市場及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力爭林安商貿物流園一期、勝華機電五金商貿城二期、大三江電商物流港一期等項目竣工。強化政策引導,嚴格劃行歸市,規范手拉手汽車城、浙商聯盟建材家居城、國際眼鏡城等專業市場管理,盡快形成市場輻射效應。完善貨運信息平臺、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等配套設施。健全電商交易網絡平臺,推進贛東北電商谷、中部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中心等項目建設,促進電商、網購、快遞等融合發展,形成區域性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實施農村商品配送中心、農貿市場改造升級。
3.創新發展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引進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設立分支機構,確保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推動“三農”政策性保險擴面。支持開展民間借貸登記管理機構試點工作,積極防范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四館合一”、文化創意產業園及特色街、銅文化產業園、余江雕刻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黃蠟石市場。鼓勵社會力量進入健康養老服務領域,加快市社會福利養老中心建設,提升改造15個農村敬老院,力爭建成4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積極發展家政社區、信息咨詢等新興業態,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四)著力推進“三農”工作,構建現代農業新體系。
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不斷挖掘新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
1.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抓好示范化引導,以白鶴湖列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契機,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力度,加快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引進落戶一批優質現代農業項目。抓好特色化產業,積極培育壯大蔬菜、果業、茶葉、休閑農業等八大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油茶、早熟梨、毛竹、葡萄等7個萬畝生產基地,推進林下經濟“12233”工程建設。抓好標準化生產,新增省級以上農產品商標名牌和“三品一標”20個,建成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5個。
2.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制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余江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斷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新增流轉土地5萬畝。深入開展“財政惠農信貸通”試點,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以上,銷售收入達80億元以上,新增家庭農場1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60家。
3.增強綜合生產能力。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新建高標準農田12萬畝,確保糧食總產69萬噸以上。深入實施第二輪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完成72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東川河改造、月湖童家聯圩等項目建設,力爭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1.2萬畝。推進城市公交向農村延伸,改造農村公路360公里。完善農技推廣、農產品檢測體系,提高農業生產安全保障能力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