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當前我省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爬坡越坎關鍵階段,經濟周期性波動與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疊加、結構性矛盾與體制性矛盾疊加、經濟下行壓力與社會矛盾凸顯疊加的挑戰依然十分嚴峻,發展的內外環境仍不容樂觀。但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面臨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特別是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戰勝挑戰、深化改革、加快轉型、促進發展提供了根本動力。做好今年工作,最核心的是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既要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創造必要條件,又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行政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領域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激發市場活力,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優質增長,推動區域協調,提高開放水平,深化綠色發展,辦好民生實事,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進出口總額增長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計劃。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扭住經濟建設中心不動搖,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和出口的支撐作用,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提質增效。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深入推進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加快省外廣東商貿城和廣東商品國際采購中心等平臺建設,完善覆蓋面廣、輻射力強的內銷網絡。加快廣州、深圳、汕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培育一批綜合性電商龍頭企業和行業性電商平臺。加強商業網點規劃和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升級改造和農超對接。加快培育養老服務、社區金融、醫療保健、家庭服務、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性消費。創新信息服務產品和模式,加快4G網絡建設和市場拓展,推進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擴大信息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快全國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促進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抓好項目帶動,加快建設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重大發展平臺和重大民生工程。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285項、投資4500億元,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投資1504億元,能源建設投資730億元。制定實施促進服務業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技改投資力度,實施重大產業鏈配套工程。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拓展民間投資領域,推動面向民間投資招標簽約項目落地建設。
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開拓多元化市場,支持企業境外參展、拓展海外銷售渠道,重點扶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一般貿易出口,積極拓展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的出口新優勢。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壯大供應鏈管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出口集成服務。加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加快通關、結匯、退稅速度。加強貿易摩擦案件應訴指導,建設公平貿易工作站。完善進口目錄和貼息政策,擴大緊缺資源、設備、技術、產品進口。規劃建設一批進口商品交易中心。推進全省統一的電子口岸建設,推廣“三個一”通關模式。
推進實體經濟發展。落實培育大型骨干企業和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省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推動企業壯大規模增強實力。進一步清理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規范中介組織收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進中小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新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推動發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集合債券。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完善廣東價格指數、重點企業PMI等監測平臺,強化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加強重要商品儲備管理,提高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和調節能力。強化價格監管,依法打擊價格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抓好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做好我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二)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抓住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個核心,著力把市場化改革引向新的廣度和深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完善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政策法規體系。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民營企業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完善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推進省屬企業資產重組,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財政比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平等參與競爭,廢除各種形式不合理規定,落實“非禁即入”投資政策,制定各類企業平等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開展負面清單管理方式試點。全面實施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對企業投資項目推行網上在線備案,壓縮辦理時限。探索公共投資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在公共資源配置中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健全資本、金融、產權、股權、技術、知識產權等要素市場,促進要素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綜合性產權交易平臺。完善現代流通體系,推進貿易流通體制改革,以信息化等手段創新流通業態,加快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發展內外貿一體的無障礙現代大流通。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推進公用公益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打造廣東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推動水、電、氣等資源價格改革,推進節能發電調度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市場準入、運行、監管、退出制度,推進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清理和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行政和區域壁壘。年內全面完成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開通“信用廣東網”,強化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健全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擴大企業法人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建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統一執法,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逐步實現省市縣三級平臺互聯互通。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政府經濟調節科學化,增強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能,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控制新設審批事項,制定公布各級保留的審批事項目錄并實行動態管理。規范和優化審批流程,推行實時在線監察,建立“辦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諾”機制。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抓緊落實省以下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探索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推進經濟發達鎮和中心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開展深化開發區行政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完善和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健全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法定機構試點。加快省網上辦事大廳建設,省直部門80%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和70%以上的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今年連接到珠三角地區全部鎮街,并向粵東西北地區中心鎮街一級延伸。
深化財稅金融制度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系,完善預算編制征詢人大代表、部門、專家和社會各界意見的機制,細化預算編制,提高預算透明度。明確省市縣鎮事權劃分,合理配置各級財政支出責任。完善轉移支付體系,壓減專項轉移支付,提高省級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增加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加強省級專項資金規范管理。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省財政經營性資金實施股權投資管理改革。嚴格政府舉債程序,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和預警機制。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推進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和珠三角重大金融創新平臺建設,爭取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民營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公司設立、期貨交易市場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探索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加強地方金融生態建設,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三)加快建設創新型廣東。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戰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扶持新型科研機構發展。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發展科技服務業,培育科技服務骨干機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示范省。實施標準化戰略,建設質量強省。
推進多主體協同創新。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組建各種形式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一批協同創新中心和研發平臺。推動創新型企業全面建設企業研發機構,實施創新路線圖。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重點建設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平臺,加快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二期)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大力推進“天河二號”應用。加強國際和區域科技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引進第五批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
促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三鏈融合”,推動國家級高新區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和綜合試驗區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加快發展省粵科金融集團,設立省級種子基金。支持各市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融資擔;,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科技孵化基金。支持設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或組織,發展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探索開展科技保險。規劃建設一批民營小微科技企業孵化器、前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平臺。
(四)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存量調整與增量提質相結合,以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點企業、重大科技專項和信息化為抓手,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打造廣東經濟升級版。
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強產業規劃政策引導。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廣州、深圳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放寬服務業對外資和民間資本準入,加快發展金融、物流、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軌道交通、汽車、石化、航空等重大產業及項目建設。重點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第三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推進海洋經濟強省建設,打造現代產業黃金海岸,辦好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加強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強化能耗、環保、安全等標準的硬約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
加快重大平臺建設。落實國家賦予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的政策措施,加快南沙明珠灣起步區建設,打造前海以金融為主體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推進橫琴新區分線管理封關運行。加快中新(廣州)知識城、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中以(東莞)產業園、中德金屬生態城等平臺建設,構建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的國際合作特色園區。
打造全國信息化先導區。實施寬帶廣東發展戰略,建設智慧廣東。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光纖入戶和WiFi熱點覆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優勢傳統產業整體提升工程。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
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服務產業。積極跟蹤推進3D打印技術及應用產業發展。培育“三網融合”新業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五)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優化對外開放格局,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好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加快外經貿轉型發展。推進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落實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加工貿易產品內銷便利化水平。建立多層次服務貿易推廣平臺,支持技術、軟件、文化、中醫藥等服務出口,推動特殊功能區服務貿易集聚發展,做大做強服務外包產業。簡化審批程序,擴大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完善境外投資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建設境外營銷網絡和生產基地,運用跨國并購、股權投資等方式加大對技術、品牌等的兼并收購,推進境外能源資源共同開發利用。
提升招商引資規模和水平。落實創新招商引資工作行動綱要和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經貿投資合作,加大面向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招商引資力度,開展產業鏈招商、園區特色招商,擴大引進高端產業、優質項目、先進技術和總部經濟。落實與友好省州簽訂的經貿合作協議,重點加強低碳環保、科技創新、精密制造等領域的項目合作?茖W布點設立境外經貿代表處,加強海外廣東商會建設。
全面促進粵港澳臺僑合作和對外交流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推進粵港澳服務業規劃銜接、服務機構跨境設立和服務要素資源便捷流動,重點加強金融、商貿、專業服務、科技文化和社會民生等領域合作,率先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加快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珠江口宜居灣區。深化粵臺高科技產業和服務貿易等合作。發揮僑力僑智和外事資源優勢,更好服務經濟轉型。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支持民間智庫發展。繼續發揮經濟特區的帶動作用。申報設立自由貿易園區,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岸結算試點。
(六)扎實抓好“三農”工作。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深入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組織實施超級稻產業工程,建設連片大規模的糧食產業示范區。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抓好“菜籃子”工程。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推進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推進畜牧業生態健康養殖。發展特色林業和林產品深加工。加快漁船更新改造和現代化漁港建設,推進漁業資源修復,發展遠洋捕撈和深海養殖。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提升現代農業裝備水平。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建設,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實施農村中型及重點小型機電排灌項目。加快雷州青年運河、高州水庫和韓江粵東三大灌區改造,加快高陂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推進幸福村居創建和名鎮名村示范村建設,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啟動實施世界銀行貸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穩妥推進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和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農村集體產權管理服務交易平臺,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完善農村金融信用體系,推進粵東西北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分類推進珠三角和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啟動國有林場分類改革。
(七)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原則,編制實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積極創建國家新型城鎮化示范省。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逐步解決長期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落戶問題。健全居住證制度,完善積分制入戶和高技能人才入戶城鎮政策。推動城鎮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步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
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發揮廣州和深圳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珠三角各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質量。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壯大粵西城鎮群,促進粵北地區城鎮集約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提高中心城區人口和產業集聚度,科學有序加快新區起步區建設。促進產城互動、產城融合,強化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依托縣城和中心鎮建設一批衛星城,引導小城鎮專業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
提升城鎮建設水平和服務功能。加快完善供水、供電、供氣、防災減災等市政基礎設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抓好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地下管網、防洪排澇等體系建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推進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確保建筑質量和公平分配。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優化城市智能管理。啟動低碳生態城市示范省建設,保護城市自然生態,發展綠色城鎮。突出嶺南文化特色,建立歷史建筑保護名錄,加快旅游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山水風貌的美麗城鎮。
健全新型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多運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爭取發行市政債券,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推進城市規劃改革,限定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適當增加居住和生態用地。選擇若干市縣和建制鎮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
(八)提高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水平。堅持統籌兼顧、優勢互補、分類指導,創新區域合作,提升珠三角,振興東西北,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扶持力度,努力縮小區域城鄉發展差距。
推進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實施“九年大跨越”方案,推進珠三角現代產業集聚發展,開展城市升級行動,率先建成全國創新型區域,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統籌推進三大經濟圈融合發展,加快區域合作園區建設。推進基礎設施等五個一體化規劃實施,編制實施科技創新、生態安全、信息、物流、旅游等新的五個一體化規劃。促進珠三角金融一體化。強化跨行政區域河流污染聯合治理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抓好珠三角跨市地方道路銜接和公交對接等示范項目。積極推進深中通道建設。
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創新園區投資建設運營機制,擴大園區經濟管理權限。適度超前規劃,構建快速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廣樂、二廣等出省通道和縣縣通高速公路建設,推動貴廣、南廣鐵路年內建成通車,加快深茂鐵路建設。推進西江、北江航道改造和湛江機場遷建工程前期工作。推進設立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壯大財力規模和綜合實力。推進濱海旅游產業園和生態旅游產業園建設。健全利益分享、產業鏈合作、干部選派等幫扶機制,全面加強珠三角對粵東西北地區的對口幫扶。
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制約,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統籌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交通、飲水、信息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到農村興辦各類事業。引導工商資本投向農村企業化經營,向農業農村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增強縣城和鎮的城鄉銜接功能。
推進扶貧開發。落實扶貧開發“雙到”政策,加強資金項目到村到戶對口幫扶。強化產業扶貧和連片開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產品。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重點抓好貧困地區教育培訓、基層醫療衛生等工作。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加強省際合作。創新完善泛珠合作機制,辦好第十屆泛珠論壇暨經貿洽談會。促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推動粵東、粵西分別融入海西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與閩贛合作加快原中央蘇區縣發展。加強省際環保預警和協同干預。推進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規劃建設。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