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解讀提案
省長王學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美好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13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攻堅克難,開拓奮進,保持了經濟社會穩定健康較快發展。全省生產總值19038.9億元,增長10.4%;財政收入3365.1億元,增長1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75.1億元,增長15.8%;固定資產投資18251.1億元,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81.4億元,增長14%;進出口總額456.3億美元,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8098元,增長13.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4%;城鎮新增就業6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實現了本屆政府的良好開局。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持續加強實體經濟,夯實穩定經濟增長基礎。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我們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及時出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減免緩抵各項稅費400億元。省財政安排31億元專項資金充實融資性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這些舉措有力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穩定了企業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59.6億元,增長13.7%,實現利潤1758.8億元,增長16.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00戶;民營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57%,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民營企業5萬戶。
第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啟動創新型省份建設,擴大合蕪蚌試驗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加強智力引進和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新增授權發明專利4241件,增長38.3%,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4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顯示、機器人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獲國家批準,合肥京東方8.5代線建成投產,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量居全國首位,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6863.4億元,增長23.4%。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100項,銅陵有色“雙閃”、安慶石化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發展服務業,出臺加快流通產業改革發展意見,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旅游總收入3010億元,增長15%。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橋國際機場、九華山機場、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宿淮鐵路建成運營,商合杭客運專線獲得立項批復,新增高速公路311公里、一級公路78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71公里。加快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強以大氣、水為重點的污染防治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新建24臺火電機組和37套水泥脫硝設施,新增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400公里,新增造林304萬畝,建成城市綠道430公里。池州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效,建立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的機制,健全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嚴把項目準入關,投資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
第三,加大統籌力度,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合肥經濟圈與皖江城市帶聚合發展步伐加快。編制實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實和完善支持皖北、大別山區發展政策,南北合作共建園區取得實質性進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5+1”工程全面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積極探索四化同步、產城一體的新路徑,確立了以強化產業支撐保障就業、以完善公共服務保障安居、以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與國家開發銀行開展合作,在3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加快建設美好鄉村,啟動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省工作,586個重點示范村基本建成,完成20.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246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等重點任務,水電供區農網改造基本完成。
第四,突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發放涉農補貼223.5億元,增長14.3%。加強農產品高產創建,戰勝低溫凍害、高溫干旱和禽流感疫情等多重災害,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總產達655.9億斤,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64%。全面實施培育家庭農場、促進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扶持龍頭企業等政策,全年注冊登記家庭農場7305個,新增農民合作社12519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6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7221億元。啟動20個縣(區)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全省耕地流轉率達32%。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減少扶貧對象80萬人。加強淮河干支流、長江支流、中小河流治理,蚌埠至浮山段行蓄洪等工程開工建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管機制逐步完善。
第五,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銜接落實國務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實際減少41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省級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縮短47%。完成省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啟動省以下工商、質監行政體制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主業整體改制上市穩步推進。新增“營改增”試點企業3.8萬戶。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新開業農村商業銀行15家、村鎮銀行12家,徽商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省股權交易市場設立運行,149家企業進場掛牌或托管。新增本外幣貸款2859.2億元,增長17.2%,直接融資額1078.2億元,增長16%。鞏固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果,在全國率先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實現縣級醫院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和零差率銷售,啟動大病保險試點。著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6796.7億元,增長28.6%,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06.9億美元,增長23.7%,新增淮南、六安、寧國、桐城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7個一類口岸一次性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考核驗收。
第六,堅持民生優先,全面發展文化和社會事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3487億元,增長9.9%。全面完成33項民生工程建設任務,支出605.6億元,增長7.1%。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施新一輪援企穩崗政策,發放穩定就業崗位等補貼49億元,加強以創業帶動就業,保持了就業形勢穩定。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均提高40元,實現城鎮基本醫保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九連增,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1.8%和18.4%,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老民師、老村干反映的突出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1.78萬套,基本建成32.04萬套。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省濱湖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圖書館和文化館(站)全部免費開放,完成950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逐步壯大,獲全國性重要文藝獎項138個,文物和非遺保護成效顯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參事文史、檔案、地方志工作得到加強。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啟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覆蓋率達60.9%,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學取得積極進展,發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金20.3億元,99.4萬名農村學生享受到免費營養餐。全民健身活動深入推進,我省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7.3‰。第三次經濟普查有序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臺、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得到加強,援疆援藏、氣象、地震、防災減災工作扎實推進。
第七,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新增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517個。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信訪形勢繼續穩定向好。推進“六五”普法,加大人民調解力度,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1萬件。積極化解行政爭議,辦理行政復議案件8251件。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和假劣藥品行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推進“打非治違”和隱患治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大力開展治安突出問題整治行動,強化網絡安全防范,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基本完成廢止勞教制度工作。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駐皖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八,堅持依法行政,不斷提升政府工作水平。認真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中央關于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貫穿于政府工作中。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56件。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辦理政協委員提案912件。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加強作風建設各項要求,認真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思想、作風、能力和制度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堅持求真務實,把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作為行為準則,完善省政府工作規則,省政府發文、會議和檢查評比量均減少30%以上。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全面開展政府性債務等重要資金、項目審計,嚴格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省級行政機關一般性支出壓減5%,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我們戰勝各種困難,贏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局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國前列,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結果,是歷屆班子堅持不懈、奮發努力打下良好基礎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離退休老同志,向駐皖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安徽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量不大,部分傳統行業產能利用率低、競爭力不強,服務業發展較慢,農業基礎依然薄弱,城鎮化質量不高;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部分市縣政府負債較重;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加大,霧霾天氣增多,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部分群眾生活困難;政府工作還有諸多缺點和不足,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并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找準根源,切實解決,絕不辜負全省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二、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我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省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但總體上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很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必將在江淮大地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積極作為,以改革開放的新思路、轉型升級的新舉措,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果。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民營經濟為重要驅動,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