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個時期之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數來表示。1月21日,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數據顯示,2018年人口出生率降至10.94‰,較2017年的12.43‰下降1.49個千分點。山西公布的往年出生人口率是多少呢?一起來看看下文。
2018年,全省上下堅持以,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人為本謀篇布局,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全省常住人口平穩增長,人口結構發展均衡,新型城鎮化質量水平雙提升。
一、人口總量處于平穩增長期
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3718.34萬人,比2017年末凈增16萬人,增長0.43%,高于全國平均增幅0.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低速平穩增長態勢。
(一)人口自然增長態勢趨緩
全省人口出生率為9.63‰,比2017年下降1.4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32‰,比2017年下降0.1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1‰,下降1.3個千分點。2018年全省出生率的下降,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育齡婦女的持續減少。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叭鎯珊ⅰ闭咴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集中釋放效應弱化,二孩生育趨于平穩,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1.82個千分點,致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于上年。盡管如此,由于我省育齡婦女仍然有相當規模,雖然今后一段時期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會繼續減少,但仍將明顯多于死亡人口數量,人口總量仍然處于相對平穩的增長期。
(二)“全面兩孩”政策效果依然顯現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后,2016年和2017年我省出生率有了一定提高。雖然2018年我省出生率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從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看,仍高于“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水平;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高于一孩2.84個百分點!叭鎯珊ⅰ闭邔Υ龠M生育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二孩出生數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孩出生數量減少的影響,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齡結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三)常住人口空間分布格局相對穩定
常住人口占全國比重保持穩定。常住人口由1949 年的 1281 萬人漲到 2018 年的 3718.34 萬人,占全國比重小幅上升,從 2.36%升到 2.66%。2010年以后,山西省人口增長趨勢與全國保持一致,常住總人口占全國比重基本維持在 2.66%左右,城鎮人口占比基本維持在 2.61%左右。
與2010年相比,2018年11個市人口規模占全省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仍然為運城市、臨汾市和太原市。2018年全省人口密度為238人/平方公里,與2010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0人,增長4.12%。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依然為太原市、運城市、陽泉市、晉城市、長治市和大同市。全省人口的分布格局繼續呈現以太原為一核的多點分布模式。
二、人口結構發展均衡
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人口的均衡發展是關鍵。人口的均衡發展不僅僅是人口的數量,更重要的是人口結構的平衡、優化。
(一)常住人口性別結構繼續處于平衡區
性別比是指常住人口中的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之比,表示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對應的男性人口數量,是衡量人口性別結構的主要指標。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895.11萬人,占總人口51.19%;女性為1807.24萬人,占總人口的48.81%,性別比為104.86,處于國際公認的95-105的合理區間。
(二)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
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中16?59歲人口為2491.2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67%。與2017 年相比,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14.46萬人,比重下降0.68個百分點。全省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2500萬人,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擴大和保障就業等方式,發揮好現有勞動年齡人口的作用,進而通過優化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結構,提高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素質,發揮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的作用,潛力很大。
(三)人口文化素質穩步提高
2018年,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9.7%,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5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8.5%,分別比2017年上升0.6、0.05、2.38、1.9個百分點。2018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省15歲及以上人口文盲率為2.41%,比2017年下降了0.06個百分點。全省6歲及以上人口中接受過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達到了77%。
(四)婚姻和家庭狀況在穩定中發生緩慢變化
普遍結婚仍然是全省人口婚姻的典型特點。2018年,15歲及以上人口中有80.25%的人有婚姻經歷,其中在婚的人口占73.67%。20歲以上人口中有過婚姻經歷的占86.11%,在婚的占79.04%。與2017年相比,在婚比例略有上升,上升0.22個百分點。2018年未婚人口所占比例為19.75%,比2017年稍有下降,下降0.53個百分點。這主要與全省近年來年齡結構變化和隊列婚姻推遲有關。
2018年15歲及以上人口離婚比例為1.67%,比2017年上升了0.11個百分點?梢钥闯鲭x婚比例雖然有所上升,但仍屬較低水平,整體婚姻狀況比較穩定。
近年來,我省家庭戶規模在緩慢縮小,2018年降到了2.91人/戶。在家庭戶規模不斷減小的背景下,二人戶、三人戶和一代戶、兩代戶仍是全省家庭形式的構成主體。2018年,全省二人戶、三人戶家庭占54.55%,一代戶、兩代戶家庭占到了87.42%。與2017年相比,二人戶、三人戶家庭比重提高了0.04個百分點,一代戶、兩代戶家庭比重提高了0.21個百分點。
三、城鎮人口規模和城鎮化質量繼續提高
近年來,山西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城鄉融合發展提速,新型城鎮化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城鎮化水平穩步增長
2018年末,全省城鎮常住人口為2171.88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48.9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546.46萬人,減少32.97萬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城鎮人口比重)為58.41%,比2017年末提高1.07個百分點。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0.85%,比2017年提高了0.79個百分點。
(二)城鄉空間布局更加合理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建設,積極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統籌推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全省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重點實施大縣城擴容提質戰略和百鎮建設工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做大城鎮體量。2018年大同市撤銷城區、礦區、南郊區、大同縣,設立新榮區、平城區、云岡區、云州區4個市轄區,形成“四區六縣”新格局;長治市撤銷城區、郊區、長治縣、潞城市、屯留縣,設立潞州區、上黨區、潞城區、屯留區4個市轄區,中心城區擴容后形成“一市四區”的發展格局;朔州市懷仁縣撤縣改市。2018年全省市轄區和縣級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為45.41%,比2017年提高了3.21個百分點,大大提升了城鎮的承載能力。
(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
近年來,全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進一步拓寬。全省新增戶籍城鎮人口中,2017年,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所占比重為63.12%,出生人口占比26.64%,城鎮人口遷入占7.20%,退出現役、港澳臺人員和華僑回內地定居等因素占比3.05%。2018年,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所占比重為55.41%,出生人口占比28.41%,城鎮人口遷入占13.02%,退出現役、港澳臺人員和華僑回內地定居等因素占比3.16%。兩年累計實現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81萬人。伴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扎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進城落戶人口增加,進城落戶使更多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享受到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真正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四、人口發展中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經濟問題、發展問題。人口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最基礎、最活躍的因素,人口趨勢的變化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產業布局、資源配置、福利安排等。因此,人口發展戰略毫無疑問應當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
(一)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少子化現象日益凸顯
按照聯合國老齡化標準,一個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7%,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2018年末,全省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386.7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10.40%,比2017年提高0.45個百分點。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省有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占家庭戶總數的21.58%,即平均每5戶的家庭就有1戶有老年人生活。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戶中,單身老人戶和有兩個老人戶占到了47.22%。
國際上通常認為,0-14 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在18%-20% 的為少子化,15%-18% 的為嚴重少子化,15% 以下的為超少子化。2018年全省0-14歲人口占比為15.81%,雖然比2017年略有提高,但仍處于嚴重少子化區間。
(二)育齡婦女逐步減少,生育意愿低迷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2011年以來全省15-49歲育齡婦女、20-35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呈現減少趨勢。衛健委全員人口數據庫匯總表明,2015-2018年全省已婚育齡婦女人數三年減少了30.5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0萬人,年均下降率為1.56%。
2018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育齡婦女打算生育下一個孩子的比重為13.95%,不打算生育下一個孩子的比重為86.05%。在不打算生育下一個孩子的諸多原因中,“入托、入學、就醫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需求”為家庭選擇的首要原因。
(三)城鎮化發展不充分,“半城鎮化”現象依然突出
由于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地域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全省各地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11個市中城鎮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個,其中太原市城鎮化率最高,為84.8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7個。城鎮化率最高和最低相差34.68個百分點,區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
2018年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2個百分點。近年來,隨著城鎮發展方式的轉型,城鎮發展更加強調質量的提升,人口市民化問題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大重點,山西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的差距有所縮小,從 2014 年的 19.93%下降到 2018 年的 17.56%。由此測算,全省仍有大約650萬人口未能實現真正的城鎮化,戶口在農村,長期往返于城鄉之間,享受不了與戶籍掛鉤的城市服務,人口“半城鎮化”現象依然突出。
五、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山西人口發展呈現出重大轉折性變化,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實現人口均衡發展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一)樹立人口發展的新理念
當前,少子化、老齡化的結構失調和婦女低生育已經成為全省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并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建設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意味著后備勞動力的減少,將削弱全省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從而降低經濟發展的活力和競爭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強化人力資源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二)加快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按照人口學概念,撫養比低于50%是人口紅利的窗口期。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撫養比為35.52%,仍處于人口紅利期。但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口紅利將逐步減少。應對人口紅利減少問題,關鍵要提升人力資本的質量。一方面要繼續重視基礎教育,盡早實現將義務教育延伸至高中階段,普及高等教育,加快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管理,對于已經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勞動者,要通過在職培訓或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繼續學習新的知識和掌握新的技術,進而激發勞動者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三)促進各項政策配套銜接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地區差異,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省整體協調發展,重點解決安居、就業、社保、入學、醫療等現實問題,逐步給以城鄉居民公共服務方面的平等待遇;二是健全以政府主導的養老市場機制。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效提高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大力弘揚孝親敬老、養老助老優秀傳統文化,為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力量參與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提供更多更好支持。三是完善激勵措施,刺激生育愿望。開展基本生育全程免費服務試點工作,實行懷孕前優生檢查、懷孕中產檢、住院分娩基本服務和新生兒體檢等全部免費;對生育二孩家庭落實生育津貼、奶粉補貼、稅費減免等補助,在交通、廉租房、公租房安置等方面給與政策優惠;探索二孩家庭享受購房補貼,放寬公積金購房貸款和提取限制,提升普通家庭的生育欲望。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宣傳“全面兩孩”生育政策,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全面兩孩”政策深入人心。四是強化家庭發展能力,健全家庭服務體系。要建立完善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抵御風險等家庭發展政策體系,提高家庭發展能力。
(四)扎實推進城鎮化進程
各地應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要著力抓好重點人群落戶,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實現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切實做到“人口落了戶,城市要接得住”;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讓未落戶城鎮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著力抓好城市群和都市圈規劃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升硬實力和優化軟環境,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持續提升城鄉融合水平。隨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市群和城鎮發展質量提高,城鎮發展與產業支撐、就業轉移和人口集聚相統一,城鎮化向高質量發展,潛力不斷釋放,必將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