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日期:
12月13日 星期五(己亥年(豬年)冬月十八,始于1937年12月13日,距今82周年)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政府設立的紀念日,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2014年12月13日,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首個國家公祭日。在公祭日上講到: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國人民要莊嚴昭告國際社會: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者,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愿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
根據國務院批復,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主會場下半旗。
中國大陸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不充分。20世紀50年代雖然有在報紙和教科書中提到南京大屠殺,在20世紀60-70年代有很大的空白,如195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第四冊有南京大屠殺,但1960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科書《中國歷史》第四冊62頁就沒有南京大屠殺的事。在文革期間由于受左的思想影響,連高中歷史課本都不記入南京屠殺了,如197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試用的高中用《中國現代史》71頁只寫了“千百萬人民遭到殺害”卻沒專門提到南京的屠殺。根據《南京大屠殺在公眾記憶中的消失》1978年定稿的《中學基礎知識手冊-歷史增訂本》雖然說了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城鄉變成廢墟”卻沒提到南京。[8]徐師大1977年編訂的《中國歷史大事紀年》也不曾提到。朱世巍曾經提到他的老師做賊一樣告訴他南京大屠殺的事。傳媒也有類似的現象:《新華日報》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有30多篇南京屠殺的報道,之后到82年就沒有一篇了,人民日報在1960年5月30日登出了《決不容許歷史的慘劇重演 南京人民怒斥美日反動派》之后,到了1982年才又刊登南京屠殺的報道。南都的《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殺》一文提到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談起南京大屠殺,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外公,一位沒有經歷南京大屠殺,但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老人。20世紀70年代,吳先斌上小學。有一次外公帶他去南京秦淮河洗澡。在石頭城橋邊時,老人說:日本人在這里殺過很多中國人。年幼的吳先斌聽了非常震驚!瓣P于南京大屠殺,國家記憶曾經缺失了,但民間記憶一直沒有斷過!眳窍缺笥X得官方的修史不能表達全部情感,后來產生了創辦關于南京大屠殺民間博物館的想法。從1994年開始,江蘇、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鐘、敬獻花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
2005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趙龍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由參與公祭活動,同時還建議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鄒建平,第三次遞交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議案: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
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受委員長會議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就決定草案向會議作了說明。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