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五千年,不知形成了多少傳統習俗和民俗節日,又不知有多少在歷史的流變之中逐漸衰敗,而在數千年漫長光陰中不斷發展演變,如今依然為人們所紀念、慶祝的那些節日,本身就刻滿了時光的痕跡,令人肅然起敬。那么就讓老黃歷為你介紹,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寒衣節。
農歷十月初一是傳統“寒衣節”,在冬天到來之前,群眾選擇向祖先“燒(捎)包袱”的方式來表達對先人的緬懷紀念之情,是中華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一個表現。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谷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他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時,行“授衣”之禮,并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南京民諺曰:“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御寒冷”,有說法認為,“寒衣節”即由此而來。人們在加衣避寒的同時,還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游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農歷十月初一,民間認為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農歷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寒衣節”的實質是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燒紙錢”的習俗是深層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國人表達感恩的重要方式,應當得到尊重。但鑒于環境污染問題,可加以引導,如可以考慮在社區組織集體祭祀活動,以漢族民間表演、上香行禮等方式來慢慢引導傳統改變,“移風易俗不宜靠強硬取締實現”。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