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各地在除夕還有一些習俗和禁忌。關中興平一帶有"爬門坎"的習俗。"矮個要想超房檐,除夕夜晚爬門坎。"說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矮個子娃娃,要從門坎底下爬過。爬時門里門外各站一個大人,一人撤頭,一人撤足,小孩不許說話。外面人問:"撤長了沒有?"里面人答:"撤長了。"然后讓小孩從門坎底下爬過。爬過門坎后,小孩還要走向門外的椿樹,手搖椿樹,邊搖邊喊:"椿樹椿樹你甭長,我長高了你再長。"這樣來年就會長高許多。這顯然是一種古老巫術的遺留。蒲城等地有"吃忍柿"的習俗。大年三十守夜,一家人特意要分吃冬藏的柿子,名日"吃忍柿"。"忍柿"諧"忍事",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要相互忍讓,和和睦睦地過日子。陜南一些方吃團年飯不能泡湯,據說泡湯第二年要垮田。除夕守歲時,要把刀、秤藏起來,以免第二天看見,因為大年初一看見刀就要犯"口舌",愛和人吵架:見了秤第二年就經常見蛇。三十忌破敗,要說吉利話。小孩要是打碎一個碗,大人趕快說:"啊,歲歲平安!歲歲平安!"("碎"與"歲"諧音)誰的衣物燒著了,其他人趕忙說:"燒發!燒發!越燒越發!"(發財)接飲水叫"接銀水"。守歲不能睡,萬一要睡,不能說睡覺,要說"挖窖"(即挖金銀窖)。關中人年三十不準說"壞"、"破",不準罵人生氣打壞東西。餃子煮爛子,要說餃子"笑了"等等。
大年初一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人們黎明即起,敬神、祭祖,開門放炮,吃餃子或臊子面,這頓飯吃得特別早,餃子中有一兩個提前包上銅錢、銀幣、硬幣,誰吃上了它,表示誰的福份大。關中有的縣區,要請剛過門的新媳婦到各家吃飯。據說新媳會給人帶來好運。穿著花花綠綠的孩子,爭著拉新媳婦到自己家里吃飯。有時每家去只吃一個,有時只吃半個,因家數太多,就這最后也只能去轉一下。午飯時已分家出去的孩子,要請父母吃飯,以示不忘養育之恩。同時也有同族中晚輩邀請長輩吃飯的。吃罷早飯,先向家中老人拜年,然后走出家門向戶族拜年,再向鄉黨友好拜年。一般不出村。陜北神木、府谷一帶還有"打醋壇"的講究。所謂"打醋壇",就是把燒紅的火炭放進醋里一激,用冒起的蒸氣薰屋子。醋壇神據說是姜子牙的封號,統管天地三界一切鬼神,比玉帝、閻王還大。所有兇神惡煞,一聞見醋味都敬而遠之。所以就留下打醋壇驅妖邪的作法。人們不僅過春節打,平時有個七災八難的也打。其實,醋味確一定殺菌消毒作用,防治感冒有奇效,對于預防疾病倒是不無好處。春節放炮也有講究,不像小孩子到處亂放。在陽坡露天放的是五色花炮,表示五谷豐登。有的把麻雷炮(二踢腳)按東西南北中五方排列,從東開始,依次燃放,叫"五方吉利炮"。哪方的炮聲最響,起得最高,說明哪方通順、吉利,今年就向哪方走。
正月初二到初四
從正月初二到初四,相互串親走友拜年。先是女婿拜丈人,外甥走舅家,然后大體以親,疏為序,親朋之間相互拜年。過去是步行、騎牲口、坐馬車、牛車,F在是自行車、三輪車、拖拉機、汽車與行人相競賽。"籠籠來,籠籠去,,已變為"提包、皮包來回飛"了。拜年要拿規定性的禮物。城市人一般拿糕點、煙酒、水果:農村除點心、罐頭之外,還要帶包子、禮饃。一般性拜年,只拿點心或包子就行了,"走條''的已親必須帶禮饃。如果外甥走舅家忘記或未帶禮饃(或帶了禮饃而舅家未留禮饃),就表示終斷以后來往,舅家也不給回禮,也不給追節送燈了,第二年,外甥也自然不再去拜年了。這是無聲地終斷親戚"走條"的重要標志。拜年期間要盛情待客,待客飲食因地而異,待新女婿則最為隆重。韓城、合陽講究吃過年餛飩,乾縣、禮泉一帶興吃烙面,岐山、寶雞、風翔一帶吃酸辣香的臊子面。陜南以酒菜、米飯為主,陜北多吃繪菜、麻花、油糕。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