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外出人員即使再遠都盡可能趕回家與家人過年,F在很多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總覺得過年并不怎么熱鬧,畢竟現在不少城市為了安全和保護環境,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較傳統的習俗也都逐漸被人遺忘了。但其實在各個地方的鄉村里依然還保留著那些傳統的年俗。那么遵義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動和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熏臘肉
腌臘肉是我們遵義農村的傳統習俗之一,把豬肉切成不到一寸厚、一尺多長的長條,要用鹽巴反復搓揉肉(有條件的,可以把鹽巴放在鍋里炒一下,再搓到肉上),待腌透后再放入罐子里,蓋好,防止耗子、貓兒狗兒撈嘴。
有條件的,還可以搭個棚棚,這就是俗稱的qiu臘肉。一般秋臘肉是用山上的松丫,也有用據木子的。要是在農村里就撇拖了,直接掛在火炕上就行。
香腸解饞
說到臘肉,當然不能不提到香腸。入冬以后,家家戶戶都會割上30來斤半精半肥的豬肉,用刀剁或用機器將肉絞碎,加適量的食鹽、生姜米、料酒和水,并調以五香粉、味精等佐料,灌入洗凈的豬小腸內,用筷子塞緊,扎緊兩端,扎成一節一節的,放著風干。
打糍粑
糍粑是遵義新年里必須吃的食物。打好的糍粑團成一個個小圓坨,經過反復捶打的糍粑柔軟細膩、香糯可口。若有小孩在,剛打好的糍粑必定會拿點出來現吃,家里鄰里的小朋友人手一個小糍粑,唱著童謠蹦蹦跳跳,別提多歡樂。
甜酒是遵義人的一大愛,平時里經常做甜酒吃或者買甜酒吃。而到了春節這樣重大的節日,寓意良好的甜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來年生活甜甜美美嘛。而且冬天做甜酒比夏天做更好,因為冬天做的不容易壞。一般在貴州,春節家里來客人了,又不是吃飯的時間,就可以煮一碗甜酒湯圓或甜酒粑粑給客人吃,香甜又暖胃。
甜酒湯圓
吃是過年的主要節目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起”
除夕夜,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去給祖先上墳。小時候,不但沒有電視,連電都沒有,吃過晚飯就睡覺!@是真正地開始過年了。
年夜里的餃子(湯圓)是包進了錢的,我們盼望著能從餃子(湯圓)里吃出一個硬幣,這是歸自己所有的財產啊,至于吃到帶錢餃子的吉利,孩子們并不在意……
現在,如果愿意,餃子(湯圓)可以天天吃,沒有了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如今,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但這年還是得過下去……我們所懷念的那種過年,現在的孩子不感興趣,他們自有他們歡樂的年。
1
正月初一,不動掃帚
春節的習俗中一般都會有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的說法,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正月初一春節的習俗講究的是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是必不可少的,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2
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飯住下,俗稱“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3
年初三,老鼠娶親
在春節的習俗中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民間風俗這日稱為“窮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戶戶都會“掃窮鬼”,將初一至初二囤積了兩天的垃圾掃出,意味著掃走污穢晦氣和窮根的民間習俗。所以這一天不外出串門拜年,就是怕被人當“窮鬼”一樣掃走。這一天又稱“赤口日”忌串門,人們都不會外出拜年串門,外出遇到就會容易引起與人有口角之爭執,故家中有長輩的對這日會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戶同時不讓晚輩外出拜年串門,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爭的兇煞。
4
年初四,恭迎灶神
這天,是灶王爺回民間的日子,他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后從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無火災。
5
年初五,拜財神,發利市
年初五,稱作“破五”,因為之前的禁忌過了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謂“初五隔開”。這天垃圾變成了“窮氣”,因此要清掃家里,將垃圾送出去,俗稱“送窮出門”。“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害發生。
6
年初六,“送窮”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說:(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7
年初七,安頓身心
農歷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人勝節”或“七元日”,即“人類的生日”。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叭巳铡保瑐髡f里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遵義人的年夜飯!雞鴨魚肉是每家桌上都有的,現在多了海鮮,傳統的糟辣魚現在多數都是清蒸鱸魚,多了一道白灼或者香辣的基圍蝦。
遵義人的年夜飯,吃的是氣氛。人不到一般不動筷子!吃年夜飯前會放一串火炮,火炮聲響完了大家就進屋開始吃飯。遵義人的年夜飯!有山珍海味,也有家常小菜。經典菜肴有糟辣魚,小米鮓,辣子雞,鹽菜扣肉,粉蒸肉,炸酥肉,蒸香腸,夾沙肉,涼拌折耳根,泡椒板筋等等。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