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那么開封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臘月初八喝碗粥
源于宋朝都城開封的臘八節,從開封流傳至全國,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臘八那天家家熬粥、人人食粥,臘八粥是臘八節必不可少的美食。
臘八粥原稱為“七寶五味粥”,“七”為吉祥數,“五味”指五谷雜糧,“寶”指干果,即將干果、五谷加水熬制成粥。后來又被稱為臘八粥或八寶粥。
如今做臘八粥的原料可謂豐富多彩,谷豆類可用紅豆、黃豆、綠豆、黑豆、小麥仁、燕麥、小米、大米、糯米、花生等,干果多為板栗、大棗、蜜棗、桂圓、青果、松仁、核桃仁、蓮子、百合、銀耳、桃脯、柿餅、葡萄干、杏脯等。谷豆類用冷水先洗干凈,再浸泡至軟,加水后上火熬煮,干果大的切開,也放入熬制,至香味撲鼻、豆類酥軟、湯汁變成糊狀時即成。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
祭灶始于夏!抖Y·月令》中稱神農炎帝、火神祝融為灶神。漢代漢武帝為祈求神農長生不老“始親祀灶”。
宋朝時,朱仙鎮以木版雕刻出灶王神像,后來又在上面附《旱澇農耕圖》,把祭灶神(灶王爺)普及到了千家萬戶,祭灶神也逐漸被演變為宅神。灶神有“上無門宗,直隸天庭;下無廟宇,獨居廚房”的說法,即為玉皇大帝的欽差,“代天司察人間善惡”,又是人間灶廚皇帝。
祭灶用什么食品呢?據《土風錄》記載:夏代作耳,素饈四簋,漢代為只雞斗酒。唐時敬茶,有羅有隱的《送灶詩》為證:“一杯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有“粘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門上”的說法,門市上出售的膠牙餳,即今日的灶糖,意即用酒將灶王爺灌醉,以膠牙餳封神嘴,為的是避免灶神陳述人間過錯,獲罪于天。
祭灶糖是祭灶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原料多為白糖、飴糖等,有膠牙餳、麻糖等品種。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過去,開封冬季比較寒冷,又因物資匱乏,蔬菜品種較少,自磨自制的豆腐,則成為春節期間的主要素食。
因天氣寒冷,磨好的豆腐能夠長時間存放,且不易變質,經過冷凍的豆腐,口感和風味較獨特,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凍豆腐”也逐漸成為現在餐桌上的一道素食佳肴。
凍豆腐一般可油炸、鹵制、蒸制、燉食、熬菜、涼拌,吃法多變,可熱可涼、可葷可素,實為春節不可或缺的美食原料。
臘月二十六蒸饅頭
面食是中原地區和我國北方人們的主食。據古書記載,宋代開封就有出售饅頭的,開封民間過春節,面食的品種可謂豐富,有饅頭、豆包、棗包、油餅、棗饃、棗饃塔(山)、包子、麻葉、馓子等。
豆包、棗包同為甜味主食,它們是分別將紅豆、紅棗蒸熟煮爛,去皮制泥,加入適量白糖拌成餡,外包發面皮后蒸制而成。人們為了討個吉祥,常在這兩種食品上分別點上1個或3個紅點。
每家每戶蒸饃時,還要蒸出許多形狀各異的棗饃和棗饃塔。棗饃是把發好的面搓成條,再搟成長片,運用不同的手法,通過折、疊、壓等方式,制成一定形狀,再在適當的位置放上一枚棗后蒸熟即成。蒸棗饃塔相當費工夫,塔底層的棗饃特別大,向上層逐漸縮小。塔最少有三層,最多為九層,“三”取長久之意,“九”取最大、最好之意。蒸好的棗饃涼透后在家中堂屋的條幾上擺放,以示家庭富足、生活殷實。待春節期間走親戚時,棗饃塔便成為孝敬長輩的饋贈佳品。特別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帶去的棗塔越高、越大,層數越多,表明女兒越孝順,同時也說明在婆家生活得幸福、舒心,吃得好,不受窮。長輩則在晚輩離開的時候,在饃籃內放一些棗饃,意為富貴常有,并暗喻晚輩早(棗)開花、早結果、早成材、早立業。
年三十吃餃子
“大年三十吃餃子,大年初一拜個年!迸D月三十日,古稱歲除之夜和除夕。
據史書記載,從周代開始就有除夕夜吃團圓飯的習俗,即同鄉人一起祭祖后“聚眾會飲”,后逐漸變為“家庭會飲”。因而時至今日,即便遠在他鄉工作的人們也會在除夕來臨之前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中,吃團圓飯,過團圓年。
除夕之夜除了享用佳肴之外,重頭戲便是吃餃子。餃子是祭神、祭祖之食,宋代陸游《劍南詩稿·歲首書事》中曰:“以夜分畢祭亨,長幼共飯其余!
宋代開封人吃的馉饳(近似現在的餛飩)后逐步演變為角子(即現在的餃子),元代稱為匾食,大約到了明清時期才稱為餃子,民間多稱為水餃,年三十的水餃稱為團圓餃。從宋代開始,開封便有除夕之夜祭后吃水餃和團圓飯的習俗。
正月初七吃面繭
正月初七為“送窮日”,又稱“送晦日”。北宋時期,人們將面繭(面蛹)撒在野外,供鳥獸享用,以祈消災送窮。富裕人家則烙薄餅一千張,狀如手掌、薄如蠶繭,稱“千張”,贈送行人,古代將此舉稱為積德,借以消災送窮。
面蛹現已成為較常見的美食,制作時取面粉500克、五香粉少許、酵面100克、燙面50克放一起加入油150克、水250克拌勻揉成團,最后搓成直徑約2厘米的長條,切成小三角形,逐一放在木梳上,用拇指按住面劑,輕輕向前滾搓一周,壓出蛹狀花紋,放在六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金黃并浮起時撈出控油即成。
千張(薄餅)制作相對簡單,面粉內加鹽、水,制成稀糊狀,放在燒熱的鏊上烙成餅即可。
正月十五吃扁正月十六吃圓
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兩天,開封人稱為“小年”,即元宵節。民諺有“十五吃扁,十六吃圓”的說法。扁指餃子,圓就是元宵了。
正月十六過后,表明春節正式結束。正月十六當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每人吃上一碗元宵或湯圓,取大團圓之意,也含有大圓滿之意。
據史書記載,宋代就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上元”指正月十五;宵,夜也。宋孝宗時一位大臣寫了一首描寫元宵的詩:“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奴婢施新功。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元宵在中原地區以甜味的居多,傳統的以白糖、蒸熟的面粉、水果汁或果脯肉、食用色素等按一定比例拌勻,捶打成餅,再用刀切成小方塊,制成味道各異的元宵餡。后來物質豐富了,餡心內逐步加入了芝麻、花生、松仁、核桃仁等。制成的餡心在水中撈一下,放江米粉上滾動,略淋上水,再放在粉中滾動,直至制成,煮熟即可食用。
總之,從吃美食、放鞭炮開始,到品元宵、觀燈會、看焰火結束,其中講究頗多,也給春節平添了許多歡快、祥和、熱鬧的氣氛!俺浴敝宰鳛榇汗澋闹饕獌热,大抵是因為只有吃吃喝喝才熱鬧,并在吃中尋求一些平日難得的輕松與歡快吧!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總面積626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4個縣,建成區面積151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開封市常住人口為4824016人。
開封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鄭州毗鄰。開封自貿區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于此,開封擁有國家5A、4A級旅游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游客。
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4-5] 開封是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
2021年,開封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57.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
河南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河南春節習俗 河南過春節的習俗 | 河南春節習俗,河南春節過年習俗總結大全 | 鄭州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