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那么朝陽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春條
“春聯”家族中的一員,剪裁做春聯的紅紙剩下的邊條,用它寫成吉祥頌詞,貼在炕(床)邊的墻壁上。在朝陽的很多家庭,如今依然保留著臘月二十四貼春條的習俗。
掛錢
門上的橫批下面貼的類似窗花的工藝品。
一般貼三層,表示錢多錢厚。窗戶上貼綠色掛錢,意思是不會得眼病。一般和春聯、春條同在臘月二十四掛。
秧歌進村
本村或外村組織一組秧歌隊,踩著鼓點挨家扭,領頭的說些拜年的話,東家給賞錢,隊員謝賞,狠狠扭上幾下,領頭的報賞錢的時候都要大聲地把數目翻一倍。
秧歌匯演舞動正月
2月25日,農歷正月初十,朝陽縣賈家店農場生態旅游度假區鑼鼓喧天、歡聲雷動,賈家店農場2018年春節“感受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秧歌匯演拉開帷幕。來自附近十里八鄉的秧歌隊載歌載舞,共慶新春佳節。
匯演現場
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嗩吶聲,一支支秧歌隊伍依次在廣場上拉開了架勢,扭起了歡快喜慶的東北秧歌。圍觀的群眾自發將廣場圍成了圓形,中間空出的部分作為表演的舞臺,一個個秧歌角色身著艷麗的服裝,左手拿著手鼓或方巾,右手舞著飄飄灑灑的扇子,就像戲臺上的演員,有彩衣蹁躚的千金小姐,也有風度翩翩的公子小哥;有身披鎧甲背負令箭的將軍,也有粗布麻衣頭發斑白的老嫗……生旦凈丑,形態各異。雖然裝扮不同,但是卻隊伍整齊,步調一致,人們隨著鼓點的輕重,兩只手上下翻飛,身子也隨著節奏舞動,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高蹺
在眾多的秧歌隊伍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七臺營子村的高蹺了。與普通的地秧歌不同,高蹺秧歌要求角色在表演時雙腳踩踏約60公分的木蹺,因而增加了秧歌的難度和觀賞性。
雖然站在60公分高的木蹺上,卻絲毫不影響演員們的表演。平日里莊稼院的干活能手,涂上油彩,穿上戲裝,綁上木蹺就搖身一變成了民間藝人,一顰一簇盡顯東北秧歌詼諧、豪放、潑辣、幽默的特點。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莊稼人,但是扭起秧歌來動作既哏又俏,既穩又浪(浪,即歡快俊俏之意),而且穩中有浪,浪中有穩,剛柔結合,卻不會顯得扭扭捏捏纏綿無力。
傘頭
“秧歌隊隊演村農,花鼓斑衣一路行,東社穿來西社去,入門先唱喜重重”,一陣急促的鑼鼓點過后,高蹺隊伍中的“傘頭”走到空場中央,開腔演唱到。傘頭是一支秧歌隊的統領,通常右手執花傘,左手搖響環。其主要職責是指揮全局,選派節目,帶領秧歌隊排街、串院,并代表秧歌隊即興編唱秧歌,向外界答謝致意。
秧歌匯演隨著太陽的落山也漸進尾聲,與比賽不同的是,匯演只是交流表演,并沒有根據表現分出名次,通過一下午的交流演出,各個秧歌隊伍既是演員又是評委,集百家之長于一身,取長補短,見賢思齊,力求將傳統的民間習俗繼續傳承下來,并發揚光大。
黃河燈會喜迎元宵
作為遼西地區的又一特色民俗,2月28日,農歷正月十三,建平縣朱碌科鎮的“黃河燈會”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小房身村黃河燈會
黃河燈會在當地俗稱“跑黃河”。據記載,這種習俗是在明末清初時傳入,當時陜西、河南大旱餓殍遍野,許多災民無法生存,只好闖關東某生,在災民遷徙過程中,就把當地的“跑黃河”習俗帶來并傳承下來,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
像往年一樣,一進入正月,會首楊占林便組織本村村民出資出力,在平日里買賣交易的集市上用秫秸、竹桿、木樁等布成12連城的“黃河陣”,28日下午正式完成。
黃河陣平面圖
為了不讓入陣者因迷途而亂竄亂跨欄桿,防止撞倒秫秸而引起火災,還指定了專人維持陣中秩序,確保“跑黃河”順利進行。 夜幕降臨,會首點燃燈火,宣布燈會開始,即刻鼓樂、鞭炮齊鳴。秧歌隊伍首先進入陣內,隨后是跑黃河的`居民。人們在黃河陣中沿著曲曲彎彎的跑道奔跑、起舞,形成一股人的河流、樂的海洋。
小房身村黃河燈會
在“跑黃河”時,還有“偷燈”和“偷旗”一說。人們在“跑黃河”的過程中,可以將放置在秫秸捆上的燈或者旗子取走,帶回家中讓沒有機會參加“跑黃河”的親友也共享快樂,又能祈求庇佑,祛除邪祟,表達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早年有這樣一種說法,黃河燈會不辦則已,欲辦必須連辦3年,中間不許間斷,否則均視為不祥。但是現在,“跑黃河”中的迷信色彩已十分淡薄,黃河陣早已不是斬妖除魔的陣法,而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丁興旺的場所,其有益于人們體力、智力鍛煉的娛樂形式仍被繼承下來,成為人類文明、和諧、進步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保護和傳承價值。黃河盛會現在已經成為當地人在元宵節中不可缺少的群眾性民俗活動。
除朝陽建平外,還有朝陽喀左、阜新縣都舉辦這一活動。
無論是秧歌匯演還是黃河燈會,都僅僅是遼西地區春節傳統民俗的一個剪影,還有更多豐富多彩的傳統習俗在一代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中不斷地推陳出新,同時,這些傳統習俗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朝陽,古稱龍城、柳城、興中,遼寧省轄地級市,位于遼寧西北部,地勢為北及北西、西南偏高,向東變低,處在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2個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9699.14平方千米。
朝陽是中國東北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是多民族的東北歷史名城和歷代塞外戰略要地。十六國時期慕容鮮卑始建龍城(朝陽城前身)為三燕都城,北魏至隋唐時期設營州,遼金時期置興中府,元代設興中州,明洪武年間置營州衛,清末置朝陽府。朝陽東連沈陽都市圈,南臨渤海之濱,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是東北地區重要門戶之一。
2021年,朝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4萬人。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