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那么阜新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每年農歷臘月最后一天的晚上,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于農歷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二十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
燃放爆竹,是“大年三十”最普遍的習俗。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除夕的午夜,各家各戶集中在一個時段燃放鞭炮,金花朵朵,萬炮轟鳴,一浪高過一浪,驚天動地,飛虹迭現,預示著一個吉祥、美好的春天開始了。
請祖宗,又叫接家堂。這是阜新漢族人民最神圣最莊重的祭祖儀式。人們在辭舊迎新之際,緬懷祖先,請列祖列宗回家過年,享受后人的祭祀,分享人間一年一度的歡樂。請祖宗不是家家都請,一般來說只有本族中持有家譜的或輩分較高的才有資格供家堂。其儀式:是從年三十的下午開始,吃完午飯后,把北墻撣掃干凈,擺上供桌,把家譜掛上,在供桌上備好香爐、蠟臺等物。到日落黃昏時,由一家之長領著男孩,帶上表紙(即燒紙)和香,到祖墳或祖墳方向的村頭,燒上3支香,一齊跪下,一邊燒紙一邊念叨:“請祖宗們回家過年了�!保ɑ蚪兄疤珷斕獭钡确Q謂),燒完紙后便起身回家。來到院門前,再燒表紙,并向門神跪下磕頭,念道:“請祖宗回家過年,門神讓路”。隨后才進到院里屋里。把祖宗請回來之后,在供桌上擺上供品,放上筷子。供品是大饅頭,每摞五個,底下放仨,上面放倆,饅頭尖要點上個紅點。還有果品、糕點、面炸的魚、粉條、飯等物。然后燒上香,點上蠟燭,徹夜燈火通明,香煙繚繞。在祖宗家譜前還要貼上對聯和掛簽。祖宗請回之后,為了讓祖先安靜,這時還要禁止小孩高聲喧嘩。
沒有家譜的人家,有的用祖宗的牌位來代替。還有一種就是用木板畫俗稱“神祃”來代替祖宗牌位(神祃,也稱神靈祃,是木板印制的各種宗教神像的總稱)。祭祖時不分貧富,都要燒香,這就是“繼承香火”一詞的意思。年五更吃餃子時,一定要先給祖宗供上一碗,然后自己才能吃。祖宗回家過年只呆兩天,初二的晚上就要送回去。
除了祭祖,“大年三十”這天還要迎神、敬神和驅鬼。阜新地區供奉的神主要有灶王、天地、財神、喜神、張仙、眼光娘娘等。上述神仙都是道家創造出來的。供奉的佛主要是觀世音。除此之外,有的人家還要供上自己的保家仙,常見的有常仙(蛇)、黃仙(黃鼠狼)和胡仙(狐貍),百姓們認為這3種動物有靈氣,可以修煉成仙,保佑家人平安。
“大年三十”上午,人們要把家里供的神像或牌位清掃一遍,重新擺好供板和香爐碗,并開始準備供品。供品主要是饅頭、餃子、水果和糕點,也有蔬菜。其中觀音的供品要用素食(餃子也用素餡)。從中午開始擺上供品,一直到過了初五才撤下來。這期間,所有的神位面前每天的早午晚都要各燒一次香,特別是除夕夜每個神位都要燒3次香。
阜新農村一般冬季只吃兩頓飯,“大年三十”的下午飯吃過之后,各家都要準備年夜飯,立燈籠桿。首先要打掃庭院,然后在院子里撒上谷草和芝麻桿,并準備好晚上發紙用的干柴。接著要在大門口旁立一個高約數米的燈籠桿,并把事先準備好的燈籠高高掛起來。燈籠上要貼上“吉星高照”,這之后每天晚上都要點亮,直到過了十五才撤掉。在燈籠桿上,有的掛上各種顏色的布條。有的在頂端用木頭做一個小風車,風一吹嘩嘩響。為什么立燈籠桿呢?當然是要讓燈籠高懸,院子亮堂。據說姜太公封神的時候,先人后己,最后沒有給自己留下位子,除夕之夜只好坐在燈籠桿上。立完燈籠桿后,緊接著要在大門口放一個橫木桿或撒一條灰線。這是因為除夕之夜各路神仙和祖宗都要到人間來過年,門神一時難以分清,為了防止小鬼們假冒神仙混進來而采取的一條措施。
“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是最隆重、最精美的團圓飯。開飯前要先放鞭炮,經過幾天準備的菜肴,都要擺到桌子上,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魚和丸子。魚和“余”同音,表示新的一年里有余錢、余糧,一切都很寬裕。圓圓的丸子則表示合家團圓。阜新人過除夕,向來有守歲的習俗,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在守歲時,親朋好友打牌娛樂。家庭主婦忙著包餃子,女孩子湊在一起玩“嘎拉哈”。男孩子提著燈籠到村頭和街上放鞭炮,有的還到河里和井邊去溜冰,分吃一些冰塊。據說年五更溜冰,吃冰,在新的一年里腰不疼,腿不酸,牙也不疼,干活有勁。在守歲時,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
“大年三十”之夜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是接財神。臨近半夜各家各戶房門洞開,男主人提著燈籠出大門,按當年財神的方位去接財神。具體做法是朝財神的方向走一段路,放下燈籠,點燃供香跪拜,迎請財神�;氐郊依锖�,要把院子里供桌上的香燭一起點燃,放鞭炮。進屋之后,屋里的人齊聲問:“財神接回來了嗎?”男人回答說:“接回來了!”
經過大半夜的企盼,到丑時(半夜一點到三點)家家戶戶開始“發紙”,即人們焚香燒紙祭天祭祖。這時女主人要燒火煮餃子,屋子里開始給祖宗和各路神仙燒香上供。男人和孩子們一齊到院子里的供桌前,點起一堆火,把供品擺好,把一疊疊燒紙點燃,然后開始放鞭炮和禮花,全家人要對供桌跪拜磕頭。這是對社稷神、對天地諸神的祭祀,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感謝和祈求新的一年里獲得豐收。此時,夜空中禮花綻放,鞭炮聲震天動地,把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拜完神之后,要拜祖先,家里的晚輩給長輩拜年。然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餃子。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完餃子之后,孩子們就開始興高采烈地提著燈籠去給左鄰右舍的親屬拜年,男人們則到院子里觀察風向和夜空中哪邊明亮些,以預測年景的豐欠。
在阜新農村,有些信佛的老年人還有吃素的習俗,即從“大年三十”到初二要連吃3天素食,直到初二送走了家堂才開齋吃葷。在“大年三十”乃至正月里,民俗中還有很多禁忌。比如在“大年三十”夜里要把剪子藏起來,不說不吉利的話,正月里婦女不做針線活等等。
正月初一,現在叫 “春節”,為了在新的一年里能萬事如意,人們爭相起早,首先要拜神、祭祖,然后到院子里放三個高升炮(雙響),以求發達、大吉大利。接著要迎喜神,根據歷書指示的方向走一段路,燒上香,放幾個雙響,跪拜迎喜神。回家吃完早飯之后,要到親屬家和鄰里之間拜年。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初二要祭財神,送家堂,也就是送祖宗。各家都要準備一桌同年夜飯一樣的豐盛晚餐。
初三晚上,民間傳說為老鼠的結婚日,在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點燈,每個人都要早點入睡,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與老鼠共享。舊時,農民相信這一天與老鼠結緣可減少鼠害造成的損失。
阜新,遼寧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遼寧西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裝備制造業配套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阜新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西北部的內蒙古高原和遼河平原的中間過渡帶,全境呈現長矩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南高,東北低,全市總面積10355平方千米,轄5個區和2個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阜新市常住人口為1647280人。
阜新歷史文化悠久,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被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阜新是契丹民族的搖籃、武當宗師張三豐的故里、藏傳佛教的東方傳播中心。阜新是全國首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也是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市之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國籃球城和省級園林城市。
2021年,阜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