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月20日-21日,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
在傳統節氣中,大寒是極冷的時節,但根據我國的氣候特征和氣象資料顯示,61%的地區小寒更冷,32%的地區大寒更冷,另外的7%的地區小寒和大寒的寒冷程度基本持平。
大寒過后便是立春,人們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這便是大家常說的冬去春來。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覈糯鷮⒋蠛譃槿颍骸耙缓螂u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本褪钦f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
大寒節氣的習俗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
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歷四九前后,傳統的一九一只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于粘稠或清淡,又不過于咸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八岳媳本┑牧曀字写蠛@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除此之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大寒節氣到來,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村等老字號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消寒糕”,在稻香村翠微店里,“消寒糕”都擺在柜臺的最明顯的位置。
吃糯米飯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習俗,這項習俗雖聽來簡單,卻蘊涵著前人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為進入大寒天氣分外寒冷,糯米是熱量比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糯米飯的做法五花八門,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吃八寶飯
大寒節氣,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個節氣,同時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之后便是來年立春。因為已接近春天,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冷,但仍處于寒冷時期。民俗稱“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并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致。
八寶飯,大寒節氣習俗食物,是漢族食品,流行于全國各地,江南尤盛。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大寒節氣嚴寒之際吃八寶飯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于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祭灶送灶神祈求神明保佑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廚房)的鍋臺附近墻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像。。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令菩薩”或“灶君司令”,泉人一般稱“灶君公”。傳說他是負責管理各家灶火的,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
人們“送灶”時,會在灶王爺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襪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爺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開,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
迎新掃塵準備年貨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北方人冰嬉
冰嬉亦稱“冰戲”,是我國北方人民一項傳統的體育活動。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進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除了要多穿衣多保暖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開展滑冰運動啦。其實,滑冰在我國是一項歷史久遠的運動。冰嬉作為我國北方人民一項傳統的體育活動,其由來已早,但具體起源于何時,現無確切考證。
但至遲在宋代就有了“冰嬉”的明確記載。據《宋史·禮志》記載,當時的皇帝就喜歡冰上的娛樂活動,在后苑里“觀花,作冰嬉”。明朝時,冰嬉就被列為宮廷體育活動。而清朝更是中國古代冰嬉發展的黃金時代。
在清朝乾隆年間,每年冬天于冬至到“三九”期間,在太液池上進行“盛典”。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以簡武事而習國俗云。”乾隆皇帝還特令宮廷畫師繪制許多以此為主題的圖畫。
由當年畫師張為邦、姚文瀚、福隆安等人合繪的《冰嬉圖》是一幅極為珍貴的文物,其主要畫面所顯示的是花樣滑冰和冰上雜技,將當時花樣滑冰的高超技藝,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冰上健兒們姿態各異,各顯絕技,魚貫而行,組成一條巨龍,蜿蜒盤轉,非常壯觀。那時,花樣滑冰的動作有大蝎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雙飛燕、千觔墜等動作,雜技則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飛叉、耍刀、使棒、弄幡等,并在竿上、杠上、肩上、臂上表演倒立或扯旗等動作。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