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班數學買粽子(學習9、10的組成)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9、10 的組成,探索9、10的不同分法。
2、能根據一定的規律進行合理地推測。
3、在與同伴共同活動中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8以內個數的組成
物質準備:教具:7、8、9三個數的組成記錄。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只筆,《心靈手巧》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推測10 的分法
1、教師(出示6、7、8三個數的組成記錄):把6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8呢?你發現什么?
2、師幼概括:把一個數分成不同的兩份,它的分法比這個數本身少一。
3、教師引導幼兒推測:如果把9分成不同的兩份,你們猜有幾種不同的分法?10呢?
二、包粽子
1、教師:端午節媽媽要買10個粽子,有白粽子和紅豆粽子,媽媽可以買幾個白粽子幾個紅豆粽子呢?
2、請幼兒討論并介紹,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引導幼兒檢查白粽子和紅豆粽子合起來是不是10個。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買粽子。觀察畫面,用分合式記錄媽媽買的兩種粽子數。
2、看分合式填空格。觀察9以內的分合式,寫數字填空格。
3、給小旗體色。觀察每排小旗的數量,用紅黃兩種顏色給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類,并在分合式上記錄數量。
4、花兒多多。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別將圖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導幼兒找出一個不同點列出兩道分合式。
5、《心靈手巧》——觀察紅花的數量以及排列規律,依樣接著給花朵涂色,并填寫9的分合式。
四、活動評價
1、請幼兒將操作結果介紹給大家,引導幼兒觀察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 。
2、師幼共同觀察記錄結果,表揚采用互補或互換方法進行記錄的幼兒,鼓勵大家在每次活動中遷移以前的操作經驗。
活動反思:
幼兒學習掌握數的組成使數群概念得以發展,進一步理解數之間關系的標志,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上數的組成經驗。并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第2篇、大班數學活動我的小鬧鐘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了解鐘面的主要結構。
2.辨認整點與半點,了解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運轉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指針式時鐘(實物)
2.師幼收集的各種計時器若干,筆,幼兒用書第5頁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察各種不同類型的時鐘及計時器,知道時鐘的用途。
1、展示收集到的各種計時器。
2、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介紹。
3、教師簡單小結:時間可以提醒我們按時做事、休息、也可以讓我們知道做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也是不同的……。
二、認識時鐘。
1、教師出示指針式的時鐘后,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數字的位置以及三根指針的長短。
2、觀察時鐘指針的運轉方向及其相互關系。
三、認識整點與半點。
1、師幼討論:時針是怎么表示整點的?怎么表示半點的?
2、教師:撥一整點(半點),引導幼兒觀察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3、教師請部分幼兒輪流試著撥出下列時間:6:00、8:30、9:00、10:30、12:00、1:30、3:00
四、幼兒操作活動--制作鐘面。
1、制作青蛙鬧鐘。
2、采用教師撥鐘幼兒辨認、教師報時間幼兒撥針的形式,鞏固對整點與半點的認識。
3、幼兒與同伴之間一個報時間,另一個撥鐘,檢查后相互交換。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我的小鬧鐘》是本學期的一節活動。其目的旨在使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和用途,使幼兒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幼兒探究能力;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愛惜時間,珍惜生命。
第3篇、大班數學認識長方體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與長方形的比較,了解形與體的異同
2.探索與發現長方體有六個面,8個角,12條邊,知道正方體是最特殊的長方體。
3.學習有效點數的多種方法。
二、活動準備
1.記錄單,不同長方體盒子三個,各種長方體小盒子每個幼兒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已有經驗導入,復習長方形的特征
師:(出示長方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什么特征?
2.根據幼兒的回答記錄
師: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面?
(二)初步感知長方體
3.出示長方體,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長方形和長方體的異同
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它和長方形有什么不一樣?(厚。┧麄冇惺裁吹胤绞且粯拥模浚ㄓ忻,有邊,有角)
(三)仔細觀察,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4.提出啟發性問題,幼兒自由猜測
師:它有幾個面呢?
5.幼兒使用長方體盒子自由探索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它有幾個面呢?請你們數一數。(提醒幼兒數的過程中既不重復數,又不漏數)
6. 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討論,找出有效的數面的方法,數出面的個數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數給大家看?有沒有人用不一樣的方法數的?數一數。(記錄)
7.探索面的形狀,發現特殊的長方體
師:長方體的面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一起來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形狀?(請幼兒觀察自己的盒子)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講述,教師總結)有兩個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長方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長方體,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方體。
8.探索長方體的邊和角
師:長方體除了有面還有什么?那有幾個角幾條邊呢?數一數。(幼兒探索并交流,教師記錄,引導幼兒使用有效的點數的方法)
(四)總結交流
9.師幼一同小結,梳理所得經驗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它有(6個面,12條邊,8個角),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也叫(正方體)。我們今天觀察的小盒子是(長方體),建筑工地的積木有長方體的嗎?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長方體的呢,以后你們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中,環節處理較清晰,符合數學活動的基本流程。我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回答問題的語言不夠清楚準確,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影響了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樂趣;顒又形野l現很多幼兒已經有了一些長方體的具體經驗,這需要教師加以利用和引導,讓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究,激發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也是科學領域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地。
第4篇、大班數學活動誰輕誰重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問題情境中探索出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并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物體的輕重關系。
2、能根據三個物體在天平上的輕重關系示意圖進行簡單的推理,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蘋果、桔子、黑布林、剪刀 、橡皮、膠水 ,天平稱一臺,記錄表等。
2.操作材料若干。
3:PPT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1、情景導入: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它們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大家歡迎。喜羊羊好,美羊羊好?墒墙裉焖鼈優榱艘患鲁车貌婚_心,喜羊羊說它帶來的東西重,美羊羊說它帶來的東西重。
2、提問:出示一個橘子和一個黑布林,請幼兒說說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知道誰輕誰重。(大的重,小的輕。用手掂一掂,用稱來稱一稱。)
二、比較輕重,理解關系
1、認識天平: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老師也想到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既準確又省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儀器嗎?這個儀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測得某一物體的重量?梢员容^物體的重量。
2、用天平進行秤橘子和黑布林,得出橘子重,黑布林輕。
3、美羊羊很不服氣的取走了黑布林又拿出了一個蘋果放到了天平上。
提問:讓我們再來稱下看看哪個重些。我們看見蘋果那邊往下沉,所以我們通過天平稱得蘋果重些。所以蘋果比橘子要重。
4、提問:現在小朋友們說說這三個水果哪個最重呢?
5、小結:蘋果最重,黑布林最輕。
6、師:剛才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賽誰的水果重。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在我們的教室里找些東西出來也比比看哪個重,哪個輕,并把結果記錄下來好嗎?師出示剪刀和橡皮。
(1)小朋友們你們來猜猜看哪個重些,哪個輕些?讓我們用天平來稱稱看
(2)師:通過天平稱得剪刀比橡皮重。(記錄在重的后面打勾)
(3)師:取走橡皮,再出示膠水。讓我們看看膠水和剪刀哪個重呢?
(4)幼:膠水比剪刀重。(記錄在重的后面打勾)
(5)師:剪刀、橡皮、膠水,三個東西哪個最重呢?(記錄在重的后面打勾)
7、總結:三個物體進行比較輕重時,先進行兩者之間比較輕重,然后再拿重的物品和另一個物體進行比較。小朋友們你們記住了嗎?
8、討論:下面老師要來考考大家了,老師準備了一些積木和鐵,請小朋友們來幫我稱一下哪個重哪個輕好嗎?
9、請一位幼兒到前面演示,先各放一塊積木和鐵在天平的兩端。發現鐵的一端重些,老師指導要怎樣就能使兩端一樣重呢?在積木的一端不停的加積木,到兩端平衡為止。
10、總結:看了積木和鐵的稱重,我們發現體積大的物體不一定就重,體積小的物體不一定就輕。
三、作業練習、小結講評
1、講解作業練習上的要求。
2、組織小朋友進行作業練習。
3、進行作業講評
4、生活中比較輕重的例子很多,我們可以用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方法來進行比較。星期天和爸爸、媽媽一起在我們身邊找一些自己喜歡的物體比比輕重,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好嗎?
教學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采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第5篇、大班數學我們去購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練習8以內的減法算式,學習用算式記錄自己購買物品的過程。
2、鞏固對人民幣及其兌換關系的認識。
3、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過人民幣,有跟父母去購物的經驗。請五位能力強的幼兒當超市老板
物質準備:
教具:利用班級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布置成超市(五個貨架),猴子頭飾8個、超市貨柜的圖片(標有價格)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橡皮、錢幣若干(放在每桌的籮筐里),記錄單
活動過程:
1、小猴子的新鋪子開張了
(1)教師:小猴子開了一個新鋪子,邀請我們去購物,F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鋪子里有些什么?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觀察圖片上的商品)
(2)請幼兒每人取8元錢,想一想、說一說可以怎樣取錢?
(3)指導幼兒回自己一桌的籮筐里取錢,教師指導。
2、游戲:買東西
(1)幼兒想好要買什么物品,并看清楚該物品的價格,在記錄紙上列出相應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記錄單,向朋友介紹自己想買的物品、價格以及還剩多少錢,朋友之間相互檢查是否正確。
(3)請個別幼兒上來交流自己的記錄單,大家一起檢查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4)幼兒各自去店鋪買東西,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做猴子老板。
3、幼兒操作
(1)怎樣取錢觀察小動物想要取錢的數字,想一想怎樣取錢,請你圈出來。
(2)可以買什么仔細觀察小朋友手上的錢幣,算一算這些錢能買哪兩樣東西,并且不用找錢,請把這些物品圈出來。
4、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價值。
第6篇、大班數學認識大于號小于號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用兒歌去引導幼兒用身體去感知大于號和小于號比較形象的特點。
2、通過表演游戲這一環節,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記住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方向,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3、用大于號和小于號表述出積木的大小關系。
活動準備:
1、圖片4張,從圖一到圖四的圖案分別是8只小兔、6只小鴨、4朵花和9個娃娃;水果2盤;玩具2盒。
2、數字卡片7張(數字分別是8、6、5、7、4、3、10);">"、"<"、"="卡片若干。數字花頭飾、一套錄音機、磁帶、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動畫城》的金龜子姐姐請小朋友到聰明屋做客為引子,放《火車開來了》的音樂,導入課題。
二、認識">"。
(1)、出示兩幅圖片(圖一、圖二),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8和6),并引導幼兒對這兩個數字進行比較,說出8大6小。
(2)、教師:我們可以在8和6之間放一個符號,這樣大家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能放"="嗎?引導幼兒認識">"。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表示前邊的數字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的含義,說出"8大于6"。
(3)、出示兩盤水果,讓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7和5),啟發、引導幼兒說出"7大于5"。
三、認識"<" 。
(1)、出示兩幅圖片(圖三、圖四),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4和9),引出"<",重點觀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給小數瞧,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9"。
(2)、出示兩組玩具,讓幼兒說出其數量,貼上相應的數字卡(3和10),引導幼兒說出"3小于10"。
(3)、啟發幼兒找出">"和"<"的內在規律。">"和"<"都有一個開口,長的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辦法呢?小朋友們可以看一下,無論是">"還是"<",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
(4)、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四、表演游戲:學做">"和"<"。
請兩名幼兒做數字花,戴上數字頭飾,一名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教師在黑板上做記錄,并請幼兒讀出來。
五、幼兒堆疊積木,并進行計數。
1、教師隨意拿幾個積木進行組合堆疊。教師:剛才我們用了幾個形狀的積木?每種積木各有幾個?
2、引導幼兒發現隱藏著沒數到的積木。然后再請幼兒計數。六、放《火車開來了》的音樂走出教室,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第7篇、大班數學活動圈里有幾個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寶寶10只,幼兒操作用的小兔、圓圈等。
三、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老鼠籠",數數圍住了幾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標記記錄
1、出示瓶寶寶,引導幼兒數出瓶寶寶的數量,請幼兒玩套圈。
2、出示標記圖,請幼兒說說標記圖的含義,并記錄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3、請幾名幼兒和教師同時套圈,設置兩個圈同時套中一個瓶寶寶的情境,引發幼兒討論:藍圈和紅圈套中了同一個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
(三)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中瓶寶寶的數量
1、白板上演示兩圈套中同一個瓶寶寶的過程,帶領幼兒分析交叉部分瓶寶寶的特征:既在紅圈也在藍圈,計數兩個圈內瓶寶寶數量時都要將它算進去。
出示圖一(見光盤錄像,下同),教師邊在白板上演示邊講解:紅圈套中一個瓶寶寶,藍圈過來了,和紅圈怎么樣了?(交叉在一起)現在瓶寶寶在什么地方?(中間)你們說的"中間"是不是這個地方?(帶幼兒徒手畫一畫公共地方)這是紅圈和藍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們仔細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寶寶在紅圈里嗎?(將藍色變淺)在藍圈里嗎?(將紅色變淺)這個瓶寶寶既在紅圈里,也在藍圈里,我們數紅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寶寶算進去,數藍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寶寶算進去,記住了嗎?
2、分別出示圖二、圖三、圖四、圖五,改變交叉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藍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
(借助白板的拖動、變色、移動等功能,讓幼兒直觀地看到兩圈如何交叉形成一個公共部分,明確所要計數對象的范圍,從而讓幼兒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體的特征,這是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所在。)
(四)操作活動:兔寶寶站圈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2只藍圈2只,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3只兔寶寶站圈。
教師設疑:紅圈里要站兩只,藍圈里也要站兩只,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確答案,組織幼兒表揚自己。
2、出示標記圖二:紅圈3只藍圈2只,幼兒看標記操作,重點引導幼兒思考兩圈交叉部分站幾只兔寶寶。
3、出示標記圖三:紅圈1只藍圈3只,怎樣站圈?
(五)合作游戲:站圈樂
1、幼兒分組自由站圈,說說自己一組是怎樣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結果)
小結:原來4個小朋友站兩個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別出示圖一(紅圈里2人,藍圈里3人)、圖二(紅圈里2人,藍圈里4人)、圖三(紅圈里4人,藍圈里4人),幼兒看標記玩站圈游戲,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樂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務對幼兒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注意語言提示的變化。)
師:你們太厲害啦,這么難的任務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覺?那我們一起慶祝一下吧!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延伸
1、為每組幼兒提供一個可隨意翻動、組合的標記牌,讓幼兒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戲。
2、鼓勵幼兒嘗試5人一組玩站圈游戲。
活動反思: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游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 “小球鉆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范動作后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 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里,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后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里,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后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里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著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后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后,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后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動前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里。
如果現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盡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游戲活動前把游戲規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顒忧岸嗤魄没顒臃桨傅目尚行裕贪高M行說課,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教案及
時間:2023-09-14 05:0:27小學生消防安全教育內容及
時間:2023-09-13 04:0:59小學生防洪防汛安全知識教
時間:2023-09-20 12:0:04小學生消防安全小知識四懂
時間:2023-09-21 0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