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當前,我市既面臨“三期疊加”的普遍矛盾,也面臨國家繼續支持中部地區崛起、中原經濟區建設和省加快推進皖北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等重大機遇。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上來,自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只要我們深刻領會新常態下做好政府工作的新要求,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就一定能實現穩中提質、穩中求好;只要我們緊密結合亳州實際,發揮比較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就一定能開創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加快科學發展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狠抓改革攻堅,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結構調整,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在活力亳州、美麗亳州、幸福亳州現代化建設征途上邁出新步伐。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堅持問題導向,以政府自身革命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
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市、縣區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盡快全面公布運行,并根據運行情況,進一步精簡和取消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大幅減少前置審批。繼續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探索試行企業登記注冊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深化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功能,逐步實現市、縣(區)、鄉(鎮)三級實體性行政辦事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遷移。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大力推廣“土地托管”、“一塊田”模式,力爭流轉土地面積達340萬畝。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鼓勵符合條件的縣區農商行互設分支機構,拓寬涉農信貸渠道。繼續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著力抓好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全面落實中央和省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有序推進“營改增”,認真清理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除涉密信息外都要公開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嚴格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債務風險。加快地方金融體系建設,支持村鎮銀行向鄉鎮延伸網點,積極引進域外銀行、保險、證券機構入駐亳州。推進廣印堂等企業上市進程,鼓勵引導更多企業在“新三板”和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做好亳州市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籌建工作。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鞏固基層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果,所有公立醫院實行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
(二)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快發展。
始終把民營經濟作為重要抓手,著力破解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破解資金難題。加強銀政擔險企合作,努力擴大信貸投放,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30億元以上。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確保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貸款貼息補助、提供融資擔保和貸款風險補償等多種形式,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節約集約用地。堅持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全面清理閑置低效用地,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出臺相關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標準化廠房建設,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對利用歷史遺留鄉鎮工業用地生產經營的民營企業,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指標,幫助其實現權證化。
促進公平發展。深入開展“千名干部聯系服務千家企業”活動,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為企服務網上平臺建設,清理不必要的證照和資質、資格審批,著力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障礙。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對民營企業在各方面與國有、集體企業一視同仁,支持民營企業以獨資、合資、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經營性基礎設施、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降低準入門檻,引導個體工商戶、家庭農場轉型為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等。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搭建產供銷平臺,加強品牌培育,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實施“小巨人”培育提升計劃,重點培育100家工業企業、50家商貿企業和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1.8萬戶、私營企業3000家。
(三)堅定不移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要求,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舉,以開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以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首要任務。積極應對國家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帶來的新挑戰,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提供標準化廠房、優化投資環境等,不斷改進招商引資方式。緊緊圍繞十大重點產業發展目標,堅持招大引強引新,堅持一、二、三產業一起上,國有、集體、民營一起引,大力實施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精準招商、借會招商,加強與外企、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對在手招商線索緊盯不放直至推動落地,力爭全年引進內資增長20%、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引資、引技與引智,堅決摒棄拼土地、拼資源、拼環境,堅決防止引進落后產能和污染企業。
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加大工業招商力度,引導企業采取資產重組、戰略合作、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引進一批關聯性強的工業項目,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180家。突出抓好現代中藥產業招商,努力在成藥制造、中醫醫療保健和醫療器械生產上實現突破,確保實現醫藥制造業產值200億元。推進古井配套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古井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全市食品制造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300億元。依托江淮安馳、中聯重機、怡科電子等骨干企業,著力推動汽車農機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勞動密集型裝備制造業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材料、3D打印等新興產業,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6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新培育民營科技企業10家。完成發明專利申請800件,新增省著名商標10件。
加快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等領域引資步伐。發揮亳州旅游資源優勢,吸引旅游產業戰略投資者來亳創業,著力打造“曹操運兵道—花戲樓—大寺閘”精品線路,全力推進曹操運兵道、蒙城博物館、利辛印象江南等4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引導發展鄉村旅游,全年創建3A級以上景區3家、3星級以上農家樂5家、3星級以上旅游飯店2家,力爭旅游總收入達100億元。積極推行多種形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吸引市外資金發展農業規;洜I和設施農業。加大企業總部招商力度,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在我市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采購中心、會展服務中心等。
加快推進園區轉型升級。繼續推進道路、電力、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類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園區配套功能,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加快現代中藥、勞動密集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農產品加工等特色園區建設,形成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強的園中園。把項目落地作為開發區建設的重中之重,運用政策、法律等多種手段,強力推進征地拆遷,集中力量保開工、快建設、早投產。嚴格執行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建設容積率等政策規定,著力提高投入產出效益。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培育外貿主體隊伍,積極支持中藥材、農副產品、汽車微卡等優勢產品出口,鼓勵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原材料等產品進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境外營銷機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重點選擇與我市經濟互補性強、產業關聯度高的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好城市;深化與蕪湖等市的結對合作,提高合作成效。加強對外開放窗口建設,推進貿易便利化,全面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加大城市品牌推廣力度,辦好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第31屆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
(四)不斷提高內需拉動力。
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我們必須堅持投資、消費兩手抓,更好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
多管齊下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堅持以資源換項目、以市場換項目,重點謀劃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謀劃一批惠民生、促和諧的生態環保和社會事業項目,全年謀劃儲備項目投資額3000億元以上。加強項目申報、推介和招商工作,形成滾動增加、梯次實施的良性循環。加快建設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商杭高鐵亳州段、濟祁高速利辛至淮南段、利辛夏湖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亳州機場、渦河航道整治、引江濟淮亳州段等項目前期工作,確保濟祁高速永城至利辛段、省道307線西陽至蒙城段、繞城快速通道西線主體工程順利推進。重視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城建、教育、體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領域。
多方配合加快項目建設。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完善落實政府投資城建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變更管理制、竣工驗收管理制和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制、審計監督制等6項制度,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和地方在項目前期工作、征地拆遷、招標投標、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責任。堅持“定責任主體、定工作目標、定完成時限”,加強部門聯動配合,堅決破除項目實施中的各種障礙。堅持以項目看實績、以項目看水平、以項目看擔當,修訂完善項目建設考核辦法,嚴格兌現獎懲,積極推動126個未投產項目、52個未達產項目盡快投產達效。
多措并舉促進大眾消費。著力擴大城鄉居民收入,落實分配制度改革政策,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積極推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夯實居民消費基礎。抓住國家放開服務業準入限制和“營改增”擴圍的有利時機,積極發展健康養老、旅游休閑、體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不斷改善消費環境。加強市場調控,保持價格總體水平基本穩定。深入實施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加快商貿市場建設。著力推進亳州萬達廣場、大唐國際城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華潤蘇果等企業在市區和三縣擴大布點,力爭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50家。加強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年內建成社區菜市場、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務點等商業網點100家。扶持發展電子商務,引導電子商務產業園擴容升級,支持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物聯網示范點帶動作用,力爭阿里巴巴亳州館銷售額突破3億元。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旅游、綠色、大眾餐飲等新型消費。
(五)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堅定不移走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集約發展、可持續發展。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定不移地抓好糧食生產,大力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糧食總產穩定在90億斤以上,努力實現“噸糧市”創建目標。加快推進中儲糧亳州直屬庫新建20萬噸糧食倉儲及配套設施項目,抓好市級5萬噸儲糧糧庫項目建設。新增設施蔬菜8萬畝,力爭蔬菜面積穩定在19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規模養殖,新增各類規模養殖場(戶)1000家。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5個,新增農業“三品一標”認證產品30個。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力爭全市農機裝備總動力達850萬千瓦。建成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城市工商資本重組、改造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引領家庭農場,家庭農場帶動千家萬戶。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力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00家。扎實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每個縣區確保規劃建設1個農產品(食品)加工園區。深入推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規范發展,力爭年內家庭農場發展到1500家、農民合作社發展到5400家。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八小”水利工程和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改造泵站1415千瓦,新建加固小型水閘103座,整治河溝587條,新建、修復機電井3115眼。實施阜蒙河、武家河、北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做好西淝河、北淝河洼地治理工作。加快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鎮和示范村建設。鞏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成果,新解決96.6萬農村居民和2.6萬學校師生安全飲水問題。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
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認真抓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項目區儲備庫建設,確保全年完成組卷2萬畝,實施1萬畝拆舊項目區工作;編制完成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規劃,抓好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實施工作,確保復墾利用土地不少于3000畝;全面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強力推進省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土地整治示范項目村莊拆遷復墾工作;力爭全年補充耕地1.2萬畝。
大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堅持群眾的事自己議、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緊密結合群眾實際需求,科學確定村莊布局和規模,全面完成第二批28個省級重點示范村建設任務,加快推進第三批31個省級重點示范村建設。把保障農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放在首要位置,計劃投資6.6億元,建設項目460個,重點抓好垃圾污水處理、村莊道路、危房改造、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返鄉創業,引導發展特色產業,按照“一村一品”要求,著力培育59個特色產業村。
(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亳州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建設中心城區和三縣縣城。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完善城市整體功能,加快推進供電、教育、衛生、環衛、綠地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棚戶區、城中村改造步伐,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26388套。推進南部新區綜合交通樞紐站前期工作,建設中心城區周邊汽車客運站,適當增加市區公交車,千方百計增加中心城區停車泊位。堅持安置優先,依法做好土地房屋征遷工作,確保城市建設順利進行。深入開展縣城“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動,全面加強道路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社會資本采取PPP模式等多種形式參與城市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和運營,著力完善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努力提升縣城功能。支持蒙城縣做好撤縣設市相關工作。
增強城鎮承載能力。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并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解決進城農民留得下、住得穩、生活得好的問題。統籌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促使城鎮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堅持以就業促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確保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5萬個,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萬人。引導各縣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
加強城鎮規劃和管理。堅持“規劃一張圖、城鄉全覆蓋”,探索“多規合一”模式,做到一個市(縣、區)一張圖、一張藍圖干到底。根據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完成中心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完善鄉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落實規劃管理責任。全市所有未實施的行政村都要完成中心村布點規劃,啟動一期占地至少10畝的新村建設,并根據需要滾動發展,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引導農民規范建房,著力清除違法用地。把依法拆違控違作為中心城區和三縣縣城加強城市管理的首要任務,堅決制止私搭亂建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七)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我們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抓好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更好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
解決城鄉環境問題。緊緊圍繞“九城同創”工作目標,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環境問題,切實回應群眾關切。深入開展“千名干部進網格”工作,強化文明創建“隨手拍”平臺推廣運用,進一步完善問題發現交辦、銷號管理和檢查考核機制。深入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和“三線三邊”治理,加大增綠、增彩、增果工作力度,著力改善城鄉環境。
提升中心城區品位。實施“地凈”工程,以城區道路清潔為重點,加大清掃監管力度,推進道路清潔治理全域覆蓋。實施“路暢”工程,積極開展“文明交通,人人有責”主題活動,實施以互聯網為技術基礎的“智慧交通”工程,強化道路交通科學管理,啟動城區物流企業綜合整治,完成渦河人民大橋維修加固工程,加快推進渦河建安大橋建設前期工作,打通利辛路、人民路西段、湯王大道北段等“斷頭路”。實施“水活”工程,加快貫通渦河城區段、宋湯河、鳳尾溝、亳城河水系,讓渦河水在城區活起來。實施“天藍”工程,加大霧霾監測預警和治理力度,強化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施工揚塵、城市道路揚塵等專項整治,抓好燃煤鍋爐、油氣回收、垃圾焚燒、秸稈焚燒、餐廚油煙污染等治理工作,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實施“林擁城”工程,圍繞主城區200平方公里規劃邊界和京九鐵路城區控制區,啟動建設高標準林帶,著力構筑城市綠色城墻;加強城市主干道和街頭游園綠地建設,做到見縫插綠、按需補綠、拆墻透綠、應綠盡綠,著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景觀;深入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萬畝,建設綠色長廊480公里。開工建設市植物園。加大噪聲污染治理力度,為城鄉居民營造寧靜的生活環境。
抓好節能和生態保護工作。完善節能預警調控機制,切實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和居民生活等領域的節能工作。積極探索現代農業與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結合,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加快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和賠償制度,大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生態環境建設。
(八)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困難群體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切實加強社會保障。繼續做好省安排的民生工程各項工作。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老農保與城鄉居民保險制度銜接工作,推動企業全員足額參保,全面實施城鎮醫療保險省內雙向異地聯網結算,實現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加快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持續加強和改進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清理和規范城鄉低保,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城市、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分別提高10%以上;認真落實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敬老院14所,新增床位1000張以上。
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布局,制定并實施中心城區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布點專項規劃。實施學前教育三年提升計劃,努力解決城鎮幼兒“入園難”問題。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千所村級小學提升工程,完成200所學校提升任務。落實困難學生就學扶助政策,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全市中小學深入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探索建立城鄉教師常態化互動交流機制。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力支持亳州師專升本工作,大力支持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創建省示范骨干高職技術院校。加快推進新農合醫保體系建設,深入實施中醫藥能力提升工程,大力發展社會辦醫,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新院二期工程、華佗中醫院新院建設。切實抓好人口計生工作,穩妥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積極發展婦幼衛生事業,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做好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工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基層延伸。繁榮地方文藝創作,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開展送戲下鄉、送戲到敬老院和城市文化廣場活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群眾體育向社區和鄉鎮延伸,推廣普及五禽戲。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實施精準扶貧,著力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加強統計、外事、僑務、對臺、防震減災、無線電管理和機關事務管理工作,推動廣播電視、檔案、地方志、紅十字事業健康發展。持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機構和能力建設,提升雙擁共建水平,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積極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入開展評選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活動,大力培育文明新風。啟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認真開展第五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積極推動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抓好法治宣傳教育,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做好“六五”普法驗收工作,著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提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基層監管組織,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認真落實“三位一體”工作責任機制,實施信訪積案攻堅,依法及時就地化解矛盾。深入推進“平安亳州”建設,加大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設力度,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