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以及系列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安排,圍繞“邁上新臺階、建設新宿遷”的發展定位,突出“三抓三促”工作主線,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積極培育和壯大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區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努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譜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新篇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以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確定這樣的目標,是市委、市政府全面把握宏觀經濟新常態,審慎考慮宿遷發展實際,權衡各方因素決定的,既遵循了我市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律,又反映了現階段經濟增長潛力。完成這一目標,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需要充分挖掘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挖掘七個方面的新動能:
一、以轉型升級為關鍵,增添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動能
堅持做大規模與優化結構互動并進,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結構優化、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推進工業主導產業集聚升級。以總投資1000億元的100個新型工業化項目為重點,加快外引內培,強化集聚升級,打造宿遷工業經濟“升級版”。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立足全市“4+4”新特產業、縣區“2+1”產業發展定位,深入實施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計劃,加快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推動主導產業向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邁進。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產業鏈或產業樹,推動產業垂直整合、橫向合作、融合發展;鎖定產業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加以招引和培育,依托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建設印染服務中心和金屬表面處理中心,既滿足紡織服裝、家電等產業發展需求,又實現生產流程“去污化”、“清潔化”。轉變招商引資方式。強化“三位一體”招商,提高招商引資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精心籌辦第五屆宿遷經貿洽談會,支持行業組織以及市內外龍頭企業在宿舉辦產品洽談會、展銷會,辦好智能家電、綠色建材兩場博覽會;積極創建中德(宿遷)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示范區,力爭對德綠色建材產業招商實現更大突破;大力吸引臺灣成長型、創新型、科技型項目在宿集聚,爭創海峽兩岸(宿遷)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示范區。支持企業做精做強。以開展“三服務三促進”活動為抓手,組織實施“四大助企行動”,采取市場化的理念和手段,支持實體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以實施企業培育“511”工程為契機,支持企業綠色發展、創新技改、兼并重組、品牌創建、市場開拓,加快培育一批主業強、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行業領軍企業。增強園區支撐功能。按照“五有三轉”的要求,推動開發區產業集聚、創新發展,打造永不轉移的產業基地;加快綜保區申創工作;提升七大經濟園的建設水平,積極爭創省級工業園區。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遵循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加快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推進4個生態家庭農場集群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實施合作社發展質量、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質的職業農民隊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健全安全監管檢測體系,在規模生產基地試點農產品全程追溯管理,讓市民吃上放心糧油菜;健全市場銷售體系,鼓勵發展農產品連鎖配送、網上銷售等新型營銷方式;健全為農服務體系,重點在信息、科技、質量安全、維權護農等方面提供更完善的社會化服務。深化農村領域改革。加快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推進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設,實現農村產權交易的常態化、公開化、規范化;引導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適度規模經營方式。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聚力發展新型產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做強電子商務。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目標,按照電子商務“一區多點”總體框架,重點推進中國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四個中心”建設;完善“政府+知名網絡平臺+市場主體”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支持企業“觸電上網”,推動宿遷本地產品全網銷售;與京東集團等知名電商開展定制合作,發展壯大定制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精心籌辦電商大會。做精文化旅游。制定旅游業發展六年行動計劃,加快項王故里三期、三臺山風景名勝區等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駱馬湖旅游度假區、洪澤湖濕地公園等景區創建升級;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游、自然風光游等特色旅游資源,推進鄉村旅游開發,打造具有宿遷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做大健康養老。依托三臺山森林公園建設康復療養基地,發展康復保健、運動休閑等行業,創建國家級健康養老產業基地。做優現代物流。加快運河宿遷港二類口岸建設,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和物流信息平臺,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做活現代金融。積極引進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來宿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引導企業運用多種形式的直接融資工具,力爭全年新增融資中直接融資占比提升到40%;推動融資租賃業務集聚發展,搭建各類要素交易平臺,提升金融市場開放度,激發更多金融活力。
增強科技創新引領發展能力。以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為總領,進一步提升產業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強化載體平臺建設。統籌推進省市級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年內新建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以上,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30家。強化產學研合作。鼓勵境內外高校院所在宿設立技術轉移機構和成果產業化基地,辦好第十二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暨第三屆江蘇•宿遷生態科技博覽會與產學研合作洽談會,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向宿遷集聚、成果在宿遷轉化。強化產品質量提升。積極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深入開展技術標準提升工程和名牌培育集聚工程,年內新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2個。強化科技人才建設。實施“人才引培四大工程”,年內引進國家“”和入選省“雙創人才”各10名以上。
二、以文明創建為統領,增添城鎮建設管理新動能
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實施“多規融合”為契機,按照規劃講統籌、建設出精品、管理重標準的要求,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精品工程,加快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
打造個性城市。全面推進總投資586億元的中心城市139項重大項目和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讓城市更新、更凈、更美,一步步把“最美的生態、永遠的時尚”化為現實。提升六類設施,打造功能配套完善的中心城市。交通設施上,繼續推進道路銜接貫通,完善路網結構,加快環城北路、青海湖路、三臺山大道等項目建設,同時依托高鐵宿遷站規劃建設高鐵綜合樞紐,堅持公交優先,研究推進快速公交系統,再投放1000輛公共自行車,構建更加順暢、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教育設施上,啟動“八!苯ㄔO,優化教育布局,讓更多孩子就近入學;醫療衛生設施上,支持市人民醫院創三甲,市第一人民醫院下半年投入運營;環衛設施上,新(改)建公廁45座,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1座、建筑垃圾轉運站3座;供排水設施上,加快推進城東自來水廠、核心區雨污水管網以及城區3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核心區雨污分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能源設施上,加快推進燃氣設施、分布式能源點及CNG加氣站、LNG應急氣源儲配站等項目建設,保障城市能源供應。加快會展中心建設,確保上半年建成投用。建設“四城一山”,打造個性特色鮮明的中心城市。圍繞建設“林蔭城市、彩色城市、花園城市、海綿城市”,實施104項園林綠化項目,打造一批彩色道路、花墻花廊花瀑,改造一批小游園、小廣場,建設一批城市“生態水泡”、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讓城市環境更美麗、生活更宜居;加快推進三臺山森林公園擴面提質工程,精雕細琢衲田、鏡湖、相思湖等景區,將衲田村、曬米臺打造成為城市建設新亮點,確保以衲田為代表的一期項目“五一”開門迎賓。繁榮核心商圈,打造人氣商氣集聚的中心城市。在繁榮已有商業項目的同時,加快雨潤廣場、宿遷1897等項目建設,高品位規劃建設宿遷記憶廣場,年內中豪國際廣場、水韻城等項目建成運營,更好地集聚和服務群眾。完善市民公約,打造文明規范有序的中心城市。豐富“宿遷規矩”內涵,提升“五城同創”成果,年內創成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加大對店外經營、流動攤販、三輪車營運、噪音擾民等整治力度,年內完成213個住宅小區物業整治;大力弘揚,鑄強社會文明“主心骨”;在全社會倡導“善待家人、善待他人、善待客人”的良好風尚,加快形成具有宿遷特色的文明習慣。
建設美麗縣城。實施市縣聯動、互補融合、統籌推進,加快建設各具特色、各有亮點的美麗縣城。沭陽縣按照區域次中心的定位,爭創國家衛生縣城,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城市。泗陽縣發揮鐵路、運河等交通優勢,爭創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生態縣,打造生態精致宜居的蘇北最美縣城。泗洪縣做足做活大湖濕地文章,啟動實施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打造蘇皖邊界最美濱湖水韻之城。
培育特色鄉村。堅持尊重歷史、順應自然,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建設,讓農村居民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享受到優質便捷的生活服務。推進鄉鎮特色化發展。圍繞一鄉一色、一鎮一品,挖掘文化內涵,培育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突出抓好重點中心鎮建設,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特色彰顯、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產業重鎮、風情小鎮、旅游名鎮。推進村莊特色化建設。加快村莊布局優化,力爭一季度完成規劃編制報批備案;立足“民富、村美、風氣正”,梳理挑選一批具有一定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產業特色的村莊,科學制定村莊規劃,大力推進環境整治、改廁等工作,打造一批環境優美宜居、村容景致獨特、鄉風文明和諧的魅力田園鄉村;選擇有基礎、有條件的村莊,再啟動一批鄉里中心和公租農莊建設。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牢固樹立“四!币庾R,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提升宿遷區域聯通、對外開放的水平。突破重大交通工程項目。統籌做好徐宿淮鹽高鐵項目開工準備工作,為上半年開工創造良好條件;加快通用機場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同步推進跑道、氣象觀測站等建設;繼續推進徐宿連航道項目前期和爭取工作;宿豫陸運河項目船閘和一期航道工程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新一輪高等級公路建設。重點推進宿揚高速宿遷段、省道330宿遷段、省道326沭陽段、省道204雙溝至靳橋段續建工程,啟動省道329沭陽段、省道267泗陽段、省道347等建設。加強項目包裝策劃。加大對上溝通協調力度,開展宿遷至南京城際鐵路規劃研究,爭取連宿蚌鐵路、新長鐵路新沂至淮安段復線電氣化改造等項目編入《國家“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
三、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增添民生保障改善新動能
從群眾最期盼、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下大力氣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總投資225億元的30個民生實事項目,讓群眾分享到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
扎實做好基礎性民生。滿足基本需求。加快推進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探索創新城鄉供水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年內全市區域供水覆蓋率達85%以上;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接通“斷頭路”,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拓展基本服務。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工程,年內城市公交分擔率、鎮村公交開通率分別達23%和80%;推進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年內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4.9萬戶,入戶率提高到95%以上。
扎實做好增長性民生。在提高就業中安民。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推動穩定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讓更多群眾提高工資性收入。在促進創業中富民。鼓勵圍繞工業配套,實施精準化創業;加快網絡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設,年內實現網絡創業載體市縣鄉全覆蓋;辦活辦好“金種子”網絡創業大賽,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在加強保障中利民。落實城鄉低保自然增長機制,推進社保擴面“幸福行動”,年內新增企業職工“五險”擴面28萬人次,三大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優化拆遷安置和征地補償方式,推動拆遷實物安置為主向貨幣化安置為主轉變、征地貨幣化補償向全面保障轉變,保障性安居工程從“補磚頭”轉向“補人頭”。
扎實做好普惠性民生。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探索支持學前教育發展機制;實施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工程,優化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專業和學歷結構,縮小城鄉間、校際間辦學差距;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特色化發展、品牌化打造;制定深化民辦教育改革與發展意見,支持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圍繞構建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通過購買服務、契約管理,進一步優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有效落實11大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市1309個村全部建成標準化衛生室,新建5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鄉鎮醫院試點實施、在社區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更好地滿足群眾就近就醫和基本用藥需求;加快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升中心城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制定出臺支持民營醫院發展政策,促進民營醫院更好更快發展。推進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進街道文化“三個一”和社區文化“五個一”建設;舉辦宿遷書畫家晉京展、全國書法蘭亭獎名家邀請展等,促進書畫藝術對外交流;加快引培高層次藝術人才,集聚一批名師名家;啟動三臺山文創基地建設,打造高端文化藝術交流平臺;實施“全民閱讀”工程,打造“書香宿遷”;創新一批新民俗,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精心組織駱馬湖國際生態四項賽,辦好第三屆市運會。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檔升級,擴大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覆蓋面,建成運營“12349”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或參與養老機構建設,加快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年內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50%的農村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
扎實做好特殊性民生。深度推進扶貧開發。強化精準式扶貧,抓好項目實施,確保完成年度扶貧開發任務;加大三大集中連片地區、黃河故道地區和淮沭河沿線地區開發推進力度,落實整體幫扶規劃和扶貧菜單,年內泗洪西南崗、成子湖周邊和黃墩湖滯洪區整體脫貧。兜底做好社會救助。全面提高各類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繼續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比例,織密織好社會保障安全網;落實好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對重度無勞動能力殘疾人實施兜底保障;扎實開展“救急難”工作,建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四、以四大工程為抓手,增添生態文明建設新動能
以最高標準、最大力度和最嚴格的考核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點抓好總投資146億元的20個生態文明工程項目,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圍繞天藍氣爽深呼吸的目標,推進大氣質量提升工程。抓揚塵。全面加強工地監管、道路保潔和渣土車輛管理,加大揚塵排污費征收力度,倒逼排放單位減少揚塵排放。限尾氣。對農用車、過境貨車及無環保綠色標志車輛實行市區全面限行,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拆解改造一批老舊船舶。治廢氣。加快實施企業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提標改造、燃煤鍋爐改造,積極推進重點污染企業搬遷。用秸稈。強化全面禁燒,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推進全量還田,年內綜合利用率達90%。
圍繞河清湖秀能游泳的目標,推進水體整治工程。治理水環境。推進污染物協同控制,著力解決城鄉河道黑臭等污染問題,年內確保馬陵河整治取得實質性成效。保護水源地。強化水源地建設和風險防范,完善水源地保護機制,實施取水口封閉式保護工程,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修復水生態。通過生態補水、截污、去圩壩、生態修復等方式,年內完成西民便河、古黃河等重點河流生態修復工程;加快編制駱馬湖、洪澤湖保護與生態修復規劃;實施中運河綜合整治,提升運河沿線生態環境。
圍繞平原林海好生態的目標,推進植綠護綠工程。美化城市生態。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載體,加快城市河岸、湖岸和主干道兩側綠化帶建設,對閑置土地和待開發裸露地實施過渡性綠化,千方百計增加城市綠量。改善鄉村生態。深入開展綠化造林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繼續實施村莊綠化、綠色通道建設等工程;進一步豐富林相,更新優化樹種,逐步解決楊花“七年之癢”。構建區域生態。推進五大生態走廊建設,通過實施綠化提檔升級、生態修復、景觀改造等工程,打造區域性大型綠色生態屏障。
圍繞清潔降耗少排放的目標,推進節能減排工程。實施工程、結構和管理減排,推進城市、鄉鎮、農民集中居住點污水處理廠(設施)和管網建設,加強畜禽規;B殖場和養殖小區污染防治;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有序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確保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五、以減權去利,增添市場主體發展新動能
按照市場化、便利化、法治化的原則,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改革的思維和手段破解瓶頸、激發活力、推動發展、造福百姓。
推進行政管理領域改革。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三證合一”改革試點,上半年推開至所有縣區和基層市場監管分局(所);積極探索“一企一碼”改革、個人網店全程電子化登記,創新市場主體簡易注銷程序,最大程度提高市場準入便利化水平;充分發揮證照聯動監管平臺基礎支撐作用,全面構建縱橫一體、完整緊密的審批監管鏈條。深化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加強與有影響力的培訓機構合作,年內引進承接“兩資”項目的行業協會組織不少于30家;引導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主動對接“兩資”培訓項目,全年開展相關社會化培訓不少于11萬人次。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開展集中綜合審批、集中分類評估評審試點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盡快出臺權力責任清單,堅決打破“玻璃門”、“彈簧門”,徹底拆除“旋轉門”;以實施注冊建筑師制度為突破口,推進施工圖審查市場化,深化建設領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做好公車改革工作。
推進放活市場領域改革。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研究制定“負面清單”,除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務事項外,其他逐步通過購買服務實現,全年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比例達到公共服務項目資金的30%左右。實施非國有資源交易改革。探索非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人自行選擇招標方式,或申請辦理直接發包手續,切實提升交易效率。實施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改革。全面推行行業主管部門信用考核結果、第三方信用產品在招標采購中應用,優化評標辦法,力爭在招標采購信用管理上實現新突破;將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擴大到所有行業,強化環境資源有價理念。
推進政府投融資領域改革。理順管理體制。對土地收入、存量資產等有形資源,特許經營權、公共產品定價權等無形資源,公益性、非公益性和介于二者之間的第三類資產,全面進行整合,統一管理使用。轉變投資方向。分類制定五大平臺公司戰略規劃,逐步退出競爭市場和擔保業務,重點投向民生、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實現平臺公司轉型升級。轉換融資機制。推動融資模式從市財政主導、“借用還”分離、統籌統支向企業主導、“借用還”一體化轉型;探索推進市本級國有平臺資產資源整合重組,實現資產管理和融資的集約化、企業化、專業化。
推進其他領域改革。全面落實好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項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扎實推進七大類30項改革,力爭在資源要素配置、財政體制機制、產權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支持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進行改革實踐探索,實現改革紅利最大化、持久化。
六、以民主法治為基石,增添政府依法行政新動能
堅持將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履職的基本準繩,加快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臺階。
增強法治意識。按照“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建立機關普法責任制,切實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落實各項學法制度,強化各級干部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完善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倒逼各級領導干部敬畏法律、遵從法律。
推進依法決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對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政策,引入無利害關系、無利益關聯的第三方機構擬訂草案;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風險性和廉潔性審查評估機制,未經審查評估或審查評估未通過的,不提交集體討論決定;建立決策事項實施情況評估制度,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動態調整;探索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網上公開運行系統,規范決策過程和決策事項實施,提高行政效能、提升督查效果、增強決策透明度。
實施規范執法。制定針對一般性程序的行政執法程序指引和分條線的執法程序細則,構建“一總多合”的規范性程序體系。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規范文明執法;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行使司法權;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對行政裁量權進行規范性約束,減少自由裁量的主觀操控,破除權力尋租的空間;探索綜合執法改革,構建專業、高效、精簡的行政執法體系。
強化法治監督。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和部門的層級監督,綜合運用審計監督、行政監察、行政復議等有效手段,形成嚴密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加大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力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七、以預算管理為支撐,增添財政改革發展新動能
按照新《預算法》及中央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相關要求,強化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執行的約束性和管理的規范性,加快構建科學、規范、透明的財政管理體系。
深化預算改革。完善預算體系。將政府全部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完整編制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賬”;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在義務教育、衛生、社保就業、環保等重點領域開展三年滾動預算試點。推進透明預算。政府“四本賬”以及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全口徑對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逐步公開政策制定、項目評審、資金分配、績效評價、財政監督等決策過程和依據。硬化預算約束。按照“先有預算、后有支出,沒有預算不支出”的原則,維護預算嚴肅性和約束力,除預算確定的支出事項外,原則上不再追加預算;加強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和支出審核管理,強化重點支出項目跟蹤管理,嚴格按制度規定支付資金。優化支出結構。落實厲行節約各項規定,完善各類經費管理制度,嚴控政府性樓堂館所、財政供養人員及“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保障各類重點支出,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社會事業發展,著力解決制度碎片化問題,增強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規范債務管理。厘清政府債務與企業債務,將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企業債務自行化解,做到誰借誰還、風險自擔;健全政府債務扎口管理機制,公益性項目融資須經債務風險評定和規范性審核,堅決制止非法集資、違規擔保和以BT方式舉借政府債務;嚴格在規模限額內舉債,合理控制債務余額的規模和增長速度,健全債務風險預警機制,推動融資平臺公司符合條件的存量項目轉化為PPP模式,減輕政府資金壓力;完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完整反映政府資產負債及運行情況;加強考核問責,把政府債務作為硬指標納入政績考核,對脫離實際過度舉債、違法違規舉債或擔保、違規使用債務資金、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全面提高新常態下政府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當前經濟發展已步入新常態,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層次的嬗變。為此,我們將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具體部署上來,堅持好的傳統、好的經驗、好的做法,走出思維慣性、行為慣性的困境,與時俱進轉變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真正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把握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努力克服越來越多“既不又不、既要又要”的挑戰,取得一個又一個“既能又能”的佳績。
以思維方式的轉變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發展。在發展模式上樹立集約思維。加快改變簡單粗放的發展模式,更多地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工藝改進、勞動力素質提高、管理能力提升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生產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發展速度上樹立底線思維?茖W確定經濟增長容忍度,擺脫傳統的“速度情結”,既不好高騖遠,追求不切實際的增長;又時刻警惕輕視增長的危險,牢牢把握宿遷階段性特征,推動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內取上限,始終保持高于全省、快于周邊的發展態勢。在發展目的上樹立為民思維。不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從最小的事、最具體的事、最實在的事和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教育、優質的醫療、優美的環境、舒適的居住、穩定的工作、滿意的收入、可靠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改革發展中更多更好地得益受惠。
以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新格局、激發新活力。明晰政府與市場行為邊界,促進市場主體在自由競爭下自我調節和發展。在產業培育上突出市場導向。清理各類違反規定的優惠政策,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定向扶持特定產業及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對具體企業則按市場規律優勝劣汰;優化科技扶持政策,集聚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采用風險補償方式撬動金融資本加大對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在項目建設上吸收市場資源。深化投資領域審批制度改革,減少投資辦理環節,拓寬社會投資領域,創新投資合作方式,通過市場換投資、設備換投資等模式,吸引更多項目落戶宿遷;在交通物流、園區建設、污廢處理、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推廣PPP模式,構建合理的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把政府的政策導向和社會資本的運營效率結合起來,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宿遷建設發展。在要素配置上發揮市場作用。深化水氣熱等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年內實現全市水氣熱價格市場主導;繼續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探索建立土地先租后讓彈性出讓機制、企業用地畝均效益評價機制和開發區建設導則,推進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
以治理模式的完善適應新情況、凝聚新共識。更加注重社會自身調節和自我管理,讓各種社會力量共同發揮作用。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從制度層面解決行業協會、商會法律地位和權責關系,理順管理機制,促進職能重構;以購買服務等方式,培育發展一批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更好地助推產業發展。健全信用管理體系。擴大信用產品應用范圍,年內市域范圍實現在重點部門和重點領域全面推行第三方信用報告制度,加快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政社聯建”。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推行“一家雙聯三議事”民主管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與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協同聯建。
以政府職能的強化落實新舉措、滿足新需求。認真履行政府職能,把該做的事做實、做好、做出成效。優化公共服務。加強公用基礎設施、教育衛生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嚴肅行政執法。圍繞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城市管理等行政執法重點領域,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堅持嚴厲、公平、公正執法,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罰。維護市場秩序。健全完善監管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推動執法力量重心下移;加強市場監督管理,持續開展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營造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強化安全生產。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措施,嚴防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促進社會和諧。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構建立體化、現代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平安宿遷”、“法治宿遷”建設,優化社會治安環境,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加強信訪穩定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進一步提高合理合法解決群眾訴求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作風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鞏固提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不斷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注重學習調研。適應新形勢、新使命、新要求,從重要講話中獲取強大思想武器,從基層和群眾中汲取智慧和營養,從實踐中找到破解難題的鑰匙,使政府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遵循規律性、富有創造性。大力倡導學習調研之風,創設“星期三論壇”,完善政府領導集體學習制度、專家授課制度,健全公務員任前和任中培訓等制度,加強對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的研究,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情商和“警商”,增強業務素質和能力,成為引領新常態下各項工作的行家里手。
堅持勤政為民。時刻牢記肩負的歷史重任,始終保持忘我的工作激情,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以抓落實的“快”來保證發展速度的“快”,以抓落實的“好”來保證發展質量的“好”。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嚴厲查處在貫徹中央、省、市要求和政策上搞選擇性執行、象征性落實的行為,嚴厲查處對群眾、企業和基層組織的正當訴求不作為、慢作為的行為;繼續做好“四風”突出問題整改工作,逐一解決“群眾不滿意”事項;加強行政效能監察,以更嚴格的目標管理和監察問責,推動政務服務提速、提質、提效。
永葆清正廉潔。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和市委十條禁令,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強化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以領導干部為重點,以理想教育,加強道德信念、廉政警示、法規法紀教育,讓廣大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廉潔從政作為自覺追求。完善“不能腐”的制約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推動公共資金、國有資產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審計全覆蓋,進一步發揮好審計監督作用。強化“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始終保持嚴懲腐敗高壓態勢,讓頂風違紀者得不償失,讓心存僥幸者望而生畏,加快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我們深知,全市人民對宿遷發展充滿著企盼和期待,對美好明天有著更多的憧憬和向往;我們也深知,千里之遠需跬步以至,發展大業在日積月累。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宿遷,需要我們從改革發展的一點一滴做起,從群眾期盼的一情一事做起,從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做起。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同心同德,開拓創新,務實奮進,為推動宿遷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譜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