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地理+生物
這個組合是浙江選考中最受歡迎的組合之一,因為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而同時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也就是說這兩科都是相對來說容易好學的科目。
另外,選了物理也就能報很多專業,學生們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物理。這樣選課學生壓力不會很大,學習情況以及以后專業的可選取情況也都是不錯的。
物理+化學+地理
這個組合的優點在于99.5%的專業都能報考,可選面廣。這個組合也是適合理科思維比較靈活,喜歡做題的同學,可以讓同學們沉浸在題海里。
歷史+政治+物理
這個組合也是比較好拿分的。物理這門學科是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只選了它可報考的專業就比較多了,而政治和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這個組合就是能文能武,選擇面寬。而且對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學起來就是很好玩的感覺,簡直就像是在翻一本故事書。
一、成績最大化原則
關于這一點相信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已經關注了,并且選科時也都是考慮哪科能爭取較高分數才最終選擇,以保證高考成績優勢。從報考的角度來講成績最大化原則是基于兩點考慮:
第一,目前全國各省報考均都基于平行志愿投檔規則,無論具體實施是投檔到高校還是投檔到高校的具體專業中,平行志愿都是以“分數優先”的方式進行的。優先以成績高低來決定檢索投檔順序。所以,分數高勢必帶來投檔順序上的優勢。
第二,最近甚囂塵上的兩種說法“必選物理”和“逃離物理”其本質都和高校投放的招生計劃有關,“必選物理”是因為很多高校的專業招生都把“物理”作為其中之一的選項。而“逃離物理”則是觀察到了“物理”并不是一些高校招生專業的必選項。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高校的專業招生限定是物理,化學,生物的副科選擇,那么我完全可以放棄弱勢學科物理,只要保證在副科選擇中有一門化學或者生物,同樣也可以滿足該專業的要求。
我們暫且不去理會這兩種說法有怎樣的偏頗,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關注到,就是副科選擇的差異似乎并不會如想象中那么影響未來我在高校以及專業上的選擇。(關于這一點可以用招生計劃的實際情況加以說明,在本篇文章中暫且不舉實際例子。)
當然,保證成績最大化還要基于發展的眼光來衡量,選科之前要想好一個問題:你現在這科可以拿高分,到高三整合知識的時候是否還能拿到高分?
二、機會最大化原則
所謂機會最大化,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保證未來院校與專業在可選的類別以及招生數量總和上能夠有一定優勢,這條原則是當我們在幾門副科之中選擇徘徊不定時考慮的。如果,你感覺副科中并沒有哪科具有絕對的成績優勢或者成績優勢的預期,也不存在學科偏好,那么這個時候你需要考慮的就是選哪科能夠讓將來報考時候面對的招生計劃最多,招生專業類別最全。機會最大化原則的本質原因有點類似于“必選物理”的說法,是在比較招生計劃以后發現大部分院校專業的副科需求,再進行選科的決定。
這條原則一般要基于成績最大化原則之后進行考慮。直接考慮的話會在高考成績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無法感受到機會增加帶來的正面影響,反而會出現可選很多但競爭不過的尷尬局面。
三、專業傾向性原則
報考志愿最終的落點是專業錄取,提出高考改革的初衷也是要將專業選擇變的更有針對性,強化專業選擇的目的性,這個過程需要高中生提前去理解大學專業,盡早確立自身的發展方向。
雖然政策落實也需要在方式方法上逐漸完善,但“喜歡什么去學什么去做什么”的整體思路無疑是正確的。舉個例子,如果考生提早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未來想從事文史哲教學類的工作,那么考生完全就可以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的組合,雖然專業選擇面很小,但是對考生不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