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選學校還是優先選專業,這一問題需結合個人需求進行辯證分析,關鍵要看考生具備什么樣的實力。比如,學習成績優異或畢業后想繼續深造者可優先考慮院校為主;成績沒有明顯優勢但希望就讀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離和分數”的關系,就可以選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院校或考慮偏冷門專業沖沖看;有明確專業取向或畢業后先考慮就業或所選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時,可優先考慮專業。下面提供選擇志愿的一些參考思路:
1.根據專業選報。若考生對專業有明確要求,可首先選擇幾個比較心儀的專業,然后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專業辦學能力較強的學校。
考生在初選專業時,首先可以考慮的是自己有興趣、特長、優勢的專業,然后看當下熱點,以及就業率高的專業。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主干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了解專業內涵可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和學校招生網關于專業的介紹)。同時,要對專業的學習難易程度、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薪酬待遇、學科實力、考研情況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綜合考慮選擇擬報考的專業后,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專業辦學能力較強的學校。
2.根據學校選報。若考生比較看重學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選定幾個目標院校,然后在院校內選擇心儀的專業。
考生在初選院校時,應詳細了解擬報考院校的基本情況,在全面了解學校的基礎上,選定自己感興趣又符合報考條件的專業?梢酝ㄟ^瀏覽高校的網站、參加高校舉辦的校園開放日、參加招生咨詢會、在線咨詢、電話咨詢以及閱讀《招生章程》等各種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綜合實力、學科優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升學就業、國際合作、學費標準、入校后轉專業政策等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顧學校和專業?忌紫葢獙ψ陨韺嶋H情況(總分、位次、單科成績、身體條件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知曉自己在全體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儀高校和專業的基礎上,在院校和專業間找個平衡點,綜合定位學校和專業。既考慮高校品牌,又考慮專業的合適性。
上述思路僅供參考,高考志愿填報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奪,無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就好。在專業(類)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報的志愿數量相對充足,所以考生在選擇志愿時,可以將一定數量的志愿用于“保專業”、一定數量的志愿用于“保學校”,不必墨守成規只采取一種思路選報志愿,多種思路有機結合方能更好地確?忌孀畲蠡。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開適當的梯度,以增加錄取幾率。從“沖一沖、穩一穩、保一!比荻热胧、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篩選。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選擇足量的“專業(類)+院!敝驹,分別放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三個梯度備用。“沖”是沖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將自己成績優勢不明顯但希望就讀的院校、專業放在沖的層次;“穩”是相對穩健的志愿,一般將自己成績優勢較大且比較喜歡的院校、專業放在穩的層次;“保”是錄取幾率大的志愿,一般將自己成績有明顯優勢的志愿放在保的層次。
第二步,綜合優化。從前面選定的批量志愿中,結合往年院校、專業錄取等各方面情況綜合分析,將其中不喜歡的專業或錄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專業刪除,優化選擇出擬報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對合適的高校、專業。
第三步,最終排序。結合本人實際和意向確定具體志愿的先后順序,對所有經篩選優化后的備用志愿逐一比對,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將喜歡的專業及院校盡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錄取希望比較大的專業及志愿,志愿的填報適當拉開梯度。如普通類平行志愿填報時,可將自己成績優勢不大卻很喜歡的志愿放在前20-30個,將具有一定優勢也較喜歡的志愿放在中間50-30個,將優勢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個。
考生應對自身有較為客觀的判斷,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要結合自身實際選報適合自己的志愿。所選志愿首先要對照高校招生章程,確保符合報考條件。所選擇志愿應該與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應該與自己成績位次及身體條件相符合,有利于實現理想抱負和發揮自身潛能;應該與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去向相吻合、與家庭意愿及經濟條件相結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減緩志愿填報風險,但風險不會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冷靜分析,客觀比較,規避以下誤區產生的風險。
誤區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報。從往年平行志愿投檔看,局限于單一層次或性質的志愿,或所選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達不到所報志愿的投檔條件,導致所報志愿成為無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檔;也有考生只考慮分數使用最大化、忽視興趣特長等,入學后卻發現就讀專業自己并不喜歡或不適合這個專業;有些考生沒看清院校性質、學歷層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誤區二:認為每輪平行志愿多次投檔。有不少初次接觸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檢索當作多次投檔機會,誤讀前面某志愿退檔后還可對后續志愿繼續投檔。實際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順序依次檢索,對每位考生來說每輪只能投檔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檔,意味著前面志愿都投不進而后續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體條件限制(比如醫學專業對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單科成績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檔后也可能還會被退檔,而一旦退檔就意味著一輪一次投檔機會已被使用,將失去本段(次)錄取機會,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誤區三:非中心城市或熱門院校專業不選報。經濟發達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顯“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等特征。過分在意大學的排名或專業熱度,將導致填報志愿風險放大。高考成績一旦不夠名校的投檔線,就失去了就讀其他高校的機會,浪費了志愿資源。名校資源稀缺,考生要客觀判斷自己的競爭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專業也不乏有很強的實力。專業冷熱門是相對的,前幾年招生熱門的專業,畢業就業時可能變成了冷門。一心想進熱門專業者,需綜合評估進相應專業的可能性以及專業的未來發展冷熱度,然后慎重定奪。
重點提醒:選報志愿是道多選題,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僅為眾多思路中的可選項,無論如何選擇,考生均需冷靜客觀分析,綜合科學定位,方能將自身條件發揮到極致,獲得最佳答案。
1、老高考志愿是5個大學志愿加每所大學6個專業志愿,如果全部填滿共30個志愿空格。新高考設計了比老高考一倍還多的80個志愿,考慮到文理不分科,比翻一倍也的60個志愿還多20,理論上只要不“亂填”,即使沒如老高考般具體的歷史數據參照,就絕不會掉檔。
2、不分文理,按總分排名對志愿填報的影響?
老高考分數名次和大學的對應關系,經過幾年平行志愿的實施,都基本固化,如全省500名報什么大學,2000名報什么大學?都很清晰,盡管其中不少人是被歷史數據、名次所綁架,并無仔細去想、去思考、去分析,自己小孩的興趣愛好、未來目標是否和所報大學匹配?
3、新高考按“專業+大學填報”希望能對此有所改變,一定程度上,新高考會消除大學提檔分給大學,中學,家長三者及之間的面子,因一所大學存在多個提檔分,大學的比拼會轉到專業,考生的面子和不浪費分數的心理也會向專業提檔分傾斜,但會淡化許多。
對家長來說,要做的功課是:如何根據文理不分科的總名次重新定位“專業+大學”?
4、選考科目對志愿填報的影響?
幾乎所有大學的全部或部分專業對選考科目有要求,如理工科,要求物理或化學,傳統文科,社科要求歷史,政治或不要求等。這樣家長在填報時,一定要看所填報專業+大學的選考要求。如果填報系統能設計處科目要求,甚好,不符合的,就不能填寫,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對高考志愿完全不了解的家長或考生的誤填。對其他家長考生,則需考慮選考科目限制后,對自己名次的影響,如何準確定位最想去的專業+大學?盡管所有人都采取廣布局,廣撒網去博弈自己的錄取專業,但每個人多少都有一個最想去的“專業+大學”(目標,理想)。如填報順序完全正確,則無論最后被哪個專業錄取都皆大歡喜,不覺遺憾,就怕順序倒錯,等結果出來,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