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言稿:1
解放思想關鍵在于解決問題
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是一場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頭腦風暴。在討論中應該堅持問題導向,對全省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出有效解決辦法,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在工作實踐上。
用科技創新統領戰略解決新動能不足的問題。充分認識形勢、市場、需求、資源條件變化的根本性影響,對傳統產業和舊的生產方式丟掉幻想,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帶動全省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把科技創新請上“帥”位。一是實施科技創新統領戰略,將其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用科技創新來“統”全局,形成具有強大功能的科技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路徑要重新梳理,政府資源要重新配置,推進措施要重新制定,一切資源要向科技創新傾斜,一切阻礙科技創新發展的規定要改革,一切都要服從服務于建設平臺、引進人才、成果轉化、建成項目、形成產業。二是推動優勢主導產業與科技創新的全面結合,重點在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醫藥、健康、養老、旅游、冰雪裝備等領域,加強人才引進,促進成果轉化。為科研平臺孵化的科技成果與傳統型企業牽線搭橋,讓科研成果迅速與成熟企業結合,快速實現轉化,帶動傳統型企業轉型升級。三是認真學習和復制廣東經驗,打消“差距大”“學不了”的心理抵觸,實施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完善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高水平大學、核心技術攻關、人才隊伍建設、科技金融結合等八項具體措施,加快構建運轉高效、功能完備的科技創新體系,讓各類資源在這個框架下高效率地轉化為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對宏觀經濟全局具有更大拉動力的新動能。
用積極的市場手段解決人才單向流出問題。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流動的資源。市場對人才資源的配置帶有規律性,應該順勢而為。留不住的不要超代價“強留”,該引進的一定要引進來,實現全省人才有進有出、總體平衡,讓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趨于匹配。一是用市場手段大力搭建引進人才的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即由政府、大學(或者科研院所)合作,政府出場所和啟動資金,大學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聯合成立體制外高新技術研究機構,無上級、無編制、無固定經費,企業化運作,靠市場生存,突破事業編制限制,為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業提供服務,徹底釋放平臺集聚人才的空間和能力。二是要圍繞我省優勢產業領域大力引進高層次有用人才,特別是在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冰雪產業、醫藥產業、健康養老等優勢領域,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可能。哈爾濱、大慶城市環境條件好,經濟實力比較強,應該發揮引進人才的龍頭和主體作用,多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吸引高層次人才。三要精準引進人才,叫響“靠創業吸引人才”的口號,積極引進高端人才來我省創業辦科技企業,并為他們提供創業必須的資源。
用新的工作路徑解決新項目生成不足問題。新項目少是由于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之后,我們抓項目的思路轉變沒有跟上、路徑沒有創新,導致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素吸引不強造成的。解決這個問題,要遵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突出創新創業條件的供給和配備,集聚創新要素然后生成項目。以往抓傳統產業項目的模式是:建設園區→招商引資→項目落地,F在抓高新技術產業的模式應該是:建設平臺→引進人才→孵化企業→項目落地。抓高新技術產業要根據各地吸引高端人才的條件確定,防止不顧客觀條件“一窩蜂”建平臺,造成浪費。哈爾濱、大慶具備一定實力,應采用新路徑抓科技創新項目生成,學習和復制廣東經驗,對全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發揮“雙龍頭”作用,搶占新興產業高地,為全省經濟轉型、總量擴張作出貢獻。不具備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整體條件的地市,應該以繼續沿用老的項目生成路徑為主,抓傳統優勢產業,在礦產資源加工、農產品加工、旅游康養、體育健身、對俄經貿以及種植業、養殖業等領域開展招商引資,把產業項目做優做精,做出競爭力。
用鮮明的管理導向解決干部干事愿望不強烈問題。干部干事業既要靠個人境界、修養,也要靠導向明確、管理科學的制度環境。要為干部干事營造適宜的改革創新環境。堅持市場導向、創新導向、發展導向,只要是對企業有利、對就業有利,對發展有利,就不輕易否定。鼓勵干部在推動發展的問題上破舊立新、先行先試。尤其是要加快體制創新,持續推動簡政放權,優化簡化審批流程,節省推進落實工作中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要把監督檢查的標準和重心確定在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上,堅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鼓勵干部開拓創新、先行先試,激發和保護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要降低對假把式、軟把式、歪把式的容忍度,對工作長期打不開局面,放任經濟下跌、束手無策,還心安理得的干部,要加大追責力度。
“解放思想 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言稿:2
在破除“三大詛咒”上聚焦發力主動作為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歷程,思想解放與深化改革總是相互激蕩,彼此成就。我省自改革開放開始,就開展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討論,后來被一些人詬病為“醒得早起得晚”,也因此坐失幾次發展良機。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對資源詛咒、體制詛咒、文化詛咒“三大詛咒”沒能真正破解。因此,黑龍江振興發展應在破除“三大詛咒”上聚焦發力,主動作為。
在破除“資源詛咒”上聚焦發力,主動作為。“資源詛咒”是基于越來越多資源豐裕國家比資源匱乏國家更易陷入增長陷阱建構的一個經濟學理論。黑龍江省也長期飽受“資源詛咒”之困,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艱難轉型近二十年仍未完全破解產業結構單一化的困局?因為對煤、油、木等資源的路徑依賴已深深滲透到黑龍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在聚焦多點多業多元的產業發展格局的同時,我們往往忽視“資源詛咒”背后的傳導機制帶來的對制造業、人力資本投入、企業家才能的擠出效應以及權力尋租和腐敗等,往往忽略從制度不合理、產權不保護、法律不完善等根源上治理。破除“資源詛咒”的關鍵,需要深入研究該領域的國際經驗和地方經驗,提高制度質量和治理能力。一是堅決摒棄資源依賴理念,加速新動能培育的系統制度安排。要實現鳳凰涅?、騰籠換鳥,應以增強創新能力作為根本途徑,以科技創新作為創新驅動的核心,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特別要充分借鑒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利用與廣東、深圳開展對口合作的機會,比差距找標桿,用他山之“石”攻龍江之“玉”。二是努力轉變簡單“招商引資”理念,構建“固巢留鳳”“筑巢引鳳”的系統制度安排。變片面引資為全面引志、引智,通過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開展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試行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等制度改革,讓“固巢留鳳”“筑巢引鳳”成為新動能培育的支點。三是拓寬遏制權力尋租的路徑,購買透明性社會組織監管服務。國際經驗表明,資源富集國家的腐敗預防與治理,可以通過世界銀行等開采資源透明國際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參與監督政府,進行卓有成效的治理。我國也可借鑒國際社會成熟經驗,采取購買透明性社會組織監管服務達到遏制尋租腐敗的目的。
在破除“體制詛咒”上聚焦發力,主動作為。為我們精準把脈,將體制機制問題列為東北振興“四個短板”之首。如何補齊黑龍江體制機制的短板?討論了很多年,仍沒有真正解決往哪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對照要求找差距、對照先進省份找差距,切實解決能借鑒什么,能創新什么的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兩個基本動力的煥發:一個是市場主體(企業家)空前活躍帶來的發展動力,一個是領導干部謀求高速增長帶來的發展動力。黑龍江振興發展,如何持續激發這兩個動力至關重要,必須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要敢動體制機制的“奶酪”,聚焦企業家內生動力的激發。應通過管住政府的“手”、放開企業的“腳”、堵住監管的“洞”、筑牢保障的“網”,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別要對標深圳大部制改革經驗,敢于在省與地市、地市與區縣權能、權責優化配置上“動真格”,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營造“一切圍繞基層轉”“一切圍著企業轉”的濃厚氛圍。二是敢動干部用人制度的“奶酪”,聚焦領導干部內生動力的激發。在落實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要求的同時,對干部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特別應按照提出“三個區分開來”原則,在選人用人導向和政策上,鼓勵和保護好想干事能干事、大膽創新的干部。
在破除“文化詛咒”上聚焦發力,主動作為。黑龍江有著豐富的歷史遺存,鮮卑、女真、蒙古、滿族等逐鹿中原的天之驕子,篳路藍縷的闖關東人,忠貞報國的愛國志士,新中國開發建設北大荒、大慶、大興安嶺中無私奉獻的創業者等,用青春、血汗乃至生命鑄就了獨具移民特質和崇高品格的黑龍江區域文化精神,成為龍江的血脈和根基,它以一種跨越時空、穿越心靈的強大精神動力,成為黑龍江振興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然而,反觀黑龍江人的文化基因,作為占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和移民的后代,不能否認我們深受儒家文化“重農抑商”“重義輕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等思想觀念的影響,如果不進行深刻反思和文化基因改造,將成為我們輕商抑商、依“罰”治商、市場經濟意識薄弱、市場化程度低的“文化詛咒”。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曾感嘆浙江人在文化上敢于創新的傳統。他認為現代浙商文化的基因充分借鑒了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以溫州的永嘉學派和金華的永康學派為代表,在“舍利取義、以農為本”的農耕社會中就開始強調“義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觀念。因此,我們在弘揚新時期龍江精神的過程中,如何對原有的文化基因進行適度改造,消除“文化墮距”,讓“義利并重、工商皆本”的文化落地生根,重塑尊商、重商、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將成為黑龍江破解“文化詛咒”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最新版預備黨員轉正決議(
時間:2024-04-23 08:0:25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
時間:2024-04-23 08:0:282021年兩會精神學習心得體
時間:2024-04-17 03:0:59兩會精神發言材料集
時間:2024-04-17 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