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1
讀《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筆者深深為習主席青年時期如饑似渴讀書、孜孜不倦學習的精神所敬服。在回憶當年知青歲月中的讀書生活時,習主席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并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
習主席讀書,可謂“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在梁家河插隊7年間,沒書可看了他就四處借書,哪怕要走十幾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隨身帶著書,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飯的點滴空閑讀;晚上則點起煤油燈挑燈夜讀……就是以這樣的毅力和堅持,習主席當年讀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書籍。反觀現在我們的讀書條件,閱覽室,窗明幾凈;書架上,琳瑯滿目?梢惶嶙x書,一些學生卻總說沒時間。時間都去哪兒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一些學生把大把時間都空耗在閑聊中,浪費在游戲里,卻不愿靜下心來讀一本書。有調查顯示,中國國民年人均圖書閱讀量僅為4.58本,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叭鼰艋鹞甯u,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們都應像習主席那樣,抓緊大好時光,見縫插針地多讀書,讀好書。
習主席讀書十分注重方法,“他看書經常是幾本書同時看,有所對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較幾種說法的同異,也推敲作者為什么這么說。”習主席讀書,一方面,看一本書時就一個觀點、一個史實同時尋找相關書籍作為佐證,從不同側面了解分析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形成獨到見解和觀點,經過反復論證、消化吸收后歸納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讀《共產黨宣言》時,習主席找到著作的不同譯本,分析其不盡相同的理解和各有側重的翻譯,在分析對比中真正學深悟透。我們只有像習主席那樣分析對比地去讀書,才能提高讀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掌握知識間的關聯,也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素質。
習主席對一些重點書目,總是花功夫認真研讀。比如他在讀蘇聯軍事著作時,將《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重要戰役》圖冊攤開鋪在炕上,對照文章仔細尋找一個個文中涉及的不熟悉的地名,熟悉之后又進行“兵棋推演”復盤,力圖從紛繁雜亂的戰役經過中總結出兩軍對壘所展現的戰略思維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之處。這告訴我們,“非學無以成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不下功夫認真揣摩仔細研讀,就不可能深入領會書中的精髓要義,不可能深刻把握精神實質,不可能深度理解精華內涵。只有定下身來讀書,靜下心來鉆研,像習主席那樣聯系個人成長去讀書,聯系工作實際去讀書,聯系客觀規律去讀書,才能在讀書中提升自我,在鉆研中掌握真理,在提煉中升華認知。
習主席讀書涉獵極其廣泛,既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又讀中外歷史著作;既讀中國古代文學,又讀世界經典名著;既讀軍事理論,又讀國際政治。廣泛的閱讀不僅帶給習主席思維的拓展、視野的開闊和心靈的滋養,更帶給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驚人學識和兼容并包、胸懷天下的宏大格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讀書是一個不斷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讀書帶來的知識儲備讓我們受益終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孜孜不倦的精神、高效的方法和辯證的思維,更將伴隨我們的成長,產生愈來愈重要的影響。“學不可以已”,多讀書、讀好書,帶來的只有益處。
《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2
最近,我有幸閱讀了《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這是一部由29名采訪對象的口述匯集起來的一本采訪實錄,講述了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這本書既是一部青蔥少年的成長史,又是一部干事創業的奮斗史,還是一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從政史。
1969年,不到16歲的來到陜北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大隊插隊落戶。是當時下鄉隊伍中“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他戴著“黑幫子弟”的身份走進知青隊伍里的,被扣帽子、被歧視,忍受著各種各樣的不公。除了生活環境的惡劣和勞動強度的困難外,的父母當時還處于被迫害、審查中,他本人也背負著“黑幫子弟”的壓力,知青的兩大出路??征兵、招工,對他來說都幾乎不可能實現。七年知青歲月里,他從不會做飯、不會干農活的北京知青,成為鄉親們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10里山路不換肩、“有知識、點子多、吃苦耐勞的好后生”。
曾說過,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即使插隊生活艱苦,勞動強度大,始終沒有放棄過學習,在其他人都將精力專注于滿足口腹之欲時,他癡迷于閱讀和學習。
在繁重勞動之后,在低矮昏暗的窯洞里,他研讀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了大量軍事、國際政治著作以及歷史著作!昂脤W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些話正是他從自己讀書學習經歷中得出的深刻認識。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進,我們更應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努力學習,將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曾說過,青春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珍惜一切鍛煉自己的機會,遇到困難不害怕,不放棄,積極面對,勇于經受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成長。
把“老實做人,扎實做事,不事張揚,只求實際,勿忘人民,甘做奉獻,鞠躬盡瘁,奮發有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我會以為榜樣,更加自覺地向看齊,樹立正確價值觀、成長觀,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將來為建設更美好的中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3
《的七年知青歲月》用真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號召,全黨緊密同志的,之所以能夠帶領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全面開創新局面,很大程度上來自他扎實的實踐基礎、深厚的經驗積累和由此而來的深邃理論思考。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無疑是他人生經歷中十分重要的起點。
從治國理政的一系列舉措以及他自己對知青歲月的回憶來看,七年知青歲月為他治國理政思想樹立了“以人民為本”的方向。在陜北農村,與農民朝夕相處,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聯系,樹立了為人民辦實事的理想。人民是治國理政思想的立足點,為民、惠民、富民是治國理政思想的出發點。這絕非空談,也絕非易事。梁家河的經歷讓治國理政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國最廣闊的土地上,扎在最廣闊的人民群眾基礎上。在農村扎根七年,從來沒有忘記當年的農村朋友,他深深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農村的真實情況。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舉措都非常務實,著眼于解決一系列民生問題和發展問題。
梁家河的經歷是治國理政實踐的開端。曾經講道:“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彼钕忍岬降摹皩嶋H”“實事求是”都是實踐的具體體現。唯有實踐,才能認識到實際;唯有實踐,才能做到實事求是。
從最基層的村支書干起,從為人民辦好事的具體實踐做起,不斷擴大實踐范圍,不斷深化實踐層次,不斷在實踐中務實自信心,并把這種自信心提升為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發展為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們現在是一名學生,但應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青年不是某個年齡段,而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青春,是理想,是奮斗,是磨礪,更是成長。是不是青年,不能光看歲數,更要看走過的路,做過的事。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釗的一番話,是對青年人的勉勵。今天的青年,站在“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的歷史節點,更當努力思索,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樣,自己所參與建設的中國未來就是什么樣。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作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一起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一道,贏得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我們黨同人民群眾,在科學發展的指導下,正逐步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黨始終堅定不移的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實處。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的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的疾苦。
處在大學時期,我應以為榜樣,在工作方面應該多與同學溝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學習方面應該勤學廣識,將“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銘記心中,去充實、豐富自己的知識,學好專業技能,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用知識的風帆來鼓動心靈之舟,使自己邁向人生的成功之旅,時刻應該記得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中學生讀雷鋒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鋒故事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9 04:0:12小學生學習雷鋒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7 23:0:26五年級小學生守株待兔讀后
時間:2023-09-20 1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