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習計劃,我用兩天時間閱讀了《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此書通過當年與在插隊時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鄉親和知青面對面對話,向我們呈現了在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間在陜西延安梁家河插隊時的生活、學習、勞動時的點點滴滴。通讀全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時期的身上三個閃光點:
酷愛學習,甘于分享。
在去延安插隊時,給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書多、愛看書。在去延安插隊時就帶了滿滿一箱子的書籍,書籍種類繁多,涉及面廣,不管在窯洞、田間地頭,還是趕集出差,也不管白天黑夜,都書不離手,孜孜不倦地從書的海洋中汲取營養,而且長期堅持,這為年輕時期的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提供了豐富的知識積累,對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識,對梁家河大隊的社員,通過講故事、辦學習班以及和年輕人聊天的形式分享自己豐富的知識,幫助生活在封閉小山村的社員增長知識;對有閱讀能力的年輕人,通過借書,分享書本知識,開闊社員視野。
安心插隊,成為黃土地的一份子
當年插隊的知青從生活優越的大城市突然來到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極其艱苦的陜北延安,絕大部分都受不了這份罪,無法安心勞動,更無法在內心融入當地的生活、生產,一心想著如何盡快離開。能用心克服困難,順利過了“五關”,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參加勞動,多與社員交朋友,無私幫助有困難的社員,并發揮自己豐富的知識優勢,出謀劃策,迅速得到了社員們的認可,從一名“黑幫子弟”變成了社員眼中的“好后生”,黃土高坡的群眾不僅接納了,也磨礪了他堅定的意志品質。也忘記了自己的知青身份,將自己完成當成了梁家河的社員,成為了黃土地的一份子。
為民辦實事,當好黨支部書記
在梁家河大隊當黨支部書記,應該是從政的起步階段,在此階段,時時處處為民著想,不但帶領社員打了5片壩地,還根據實際需要,辦沼氣、打井、辦鐵業社、種烤煙、辦代銷店,大大方便了社員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贊揚,這一階段是治國理政思想初步實施階段。兩年多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工作經歷,是為民辦實事治國理政精神的萌芽階段,之后在縣委書記、市委書記、省委書記和黨的任上,無時無刻都在詮釋為民辦實事的執政理念。
本書語言樸實生動,形式新穎,使我們對一位大國領袖成長經歷的重要階段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接的了解,對各級群眾更加深入了解治國理政的思想的形成、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一本非常難得的黨建教育讀本。
《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部講人民領袖的書,是一部記錄人民領袖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成長經歷的書。這本書是中央黨校策劃組織的系列采訪實錄,通過29位受訪者講述自己當年親身經歷的往事,用真實的歷史細節再現了主席在陜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讀后對于青年時期的主席能吃苦、敢擔當、重實踐等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熱愛讀書方面,印象尤為深刻。
利用一切可能讀書。在梁家河插隊7年間,沒書可看了他就四處借書,哪怕要走十幾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隨身帶著書,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飯的點滴空閑讀;晚上則點起煤油燈挑燈夜讀……就是以這樣的毅力和堅持,習主席當年讀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書籍。反觀現在我們,讀書條件良好,書目齊全、借閱方便,但有多少人堅持讀書。有調查顯示,中國人均圖書閱讀量僅為4.58本。我們都應像習主席那樣,抓緊大好時光,見縫插針地多讀書,讀好書。
利用有效方法讀書。
“他看書經常是幾本書同時看,有所對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較幾種說法的同異,也推敲作者為什么這么說!崩缱x《共產黨宣言》時,習主席找到著作的不同譯本,分析其不盡相同的理解和各有側重的翻譯,在分析對比中真正學深悟透。我們只有像習主席那樣分析對比地去讀書,才能提高讀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掌握知識間的關聯,也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素質。
重點書目精讀細讀。習主席對一些重點書目,總是花功夫認真研讀。比如他在讀蘇聯軍事著作時,將《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重要戰役》圖冊攤開鋪在炕上,對照文章仔細尋找一個個文中涉及的不熟悉的地名,熟悉之后又進行“兵棋推演”復盤,力圖從紛繁雜亂的戰役經過中總結出兩軍對壘所展現的戰略思維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之處。這告訴我們,有些書,需要我們定下身來讀書,靜下心來鉆研,才能在讀書中提升自我。
廣泛閱讀各類書籍。習主席既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又讀中外歷史著作;既讀中國古代文學,又讀世界經典名著;既讀軍事理論,又讀國際政治。廣泛的閱讀不僅帶給習主席思維的拓展、視野的開闊和心靈的滋養,更帶給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驚人學識和兼容并包、胸懷天下的宏大格局。我們只有在平時涉獵廣泛,才不至于“書到用時方恨少”。
《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從“知青說”、“村民說”、“各界說”三個層面,用真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在知青時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當年在艱難困苦中經歷摔打、挫折、考驗,卻始終寵辱不驚、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成長歷程。讀完此書,知青歲月的整體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一是善學習。“近平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他碰到喜歡看的書,就要把書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細研究透徹”“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要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酷愛讀書,是書中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談到的對的深刻印象。
不僅喜歡讀書,還涉獵廣泛,研讀了歷史、政治、哲學、文學、外交、傳統文化等領域的大量書籍,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生動故事。此外,還善讀書,一方面會就一個觀點、一個史實“幾本書同時看,有所對比,有所分析”,
另一方面會形成不同的見解,與別人討論,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時,注重從實踐中求真知,指出“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眾結合,才能把水分蒸發掉,得到真正的知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書籍、信息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荒涼,始終堅持讀書,不曾懈怠。但是在物質生活、信息獲取手段都已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卻懶于學習、閱讀告急,值得深刻反思。我們應當結合讀書的事例,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中打牢自身成長的根基。
二是肯吃苦。人不同程度上都會經歷苦難。苦難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能吃苦者,就能經受苦難的考驗,使其成長。怕吃苦者,會整天處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就屬于前者。在七年知青歲月里,深深體味了最苦、最難的生活。從“扁擔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層一層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就不怕扁擔磨了”;從“被跳蚤咬,癢起來皮膚都抓破了”到“對跳蚤的毒素產生抵抗力”;從一開始勞動“一天只有6.5工分”到兩年后“拿到1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面對苦難,從不抱怨,反而頂住壓力,苦干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度過了每個難關。每過一關對于他來說都是一份磨礪,都有一份收獲,為他今后擔當大任,奠定了堅實的人格基礎。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必須要像學習,不怕吃苦、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在奮斗中綻放自己的青春。
三是敢擔當。當年,做事只要說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
他帶領干部、群眾打壩、挖井、辦縫紉社、代銷店、鐵業社、磨坊、辦沼氣。哪怕是遇到千難萬險,他總是千方百計去想辦法。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搞這些副業是很不容易的,還有一定風險。一般情況下,村干部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搞這些副業。但是,為了群眾,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完成艱巨復雜的任務,解決群眾最企盼的事情。這就是一種擔當。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處于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我們要向學習,在工作中做到有擔當、敢擔當、擔當好,直面困難,勇挑重擔。
通過學習
《的七年知情歲月》,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找到青春的答案,明確了奮斗的目標,受益匪淺。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