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討論了民間投資下降的問題。民間投資下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行政審批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行政審批是現代國家管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事務的一種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在我國,受以往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行政審批被廣泛運用于行政管理領域,它對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家管理行政事務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但是,伴隨著的建立和完善,行政審批制度缺乏有效的法律規范,部分問題越來越突出,有些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因此迫切需要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
行政審批改革成果喜人,但依然存在問題
據媒體報道,某民營企業新建一個項目需要90項行政審批事項,日常經營中需要56項審批事項。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國家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入手,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力實施商事制度改革。經過不懈努力,國務院各部門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18項,占原有審批事項的36%,本屆政府承諾的目標提前超額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基本砍掉了大部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停征、減免一大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這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為企業“松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也為廉政“強了身”,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胡敏認為,目前政府仍然管了不少不該管的事,一些該管的卻沒有管或沒有管住、管好,轉職能、提效能還有很大空間,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該放的權有些還沒有放,一些已出臺的放權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地。比如,投資領域審批雖經壓縮,但各種審批“要件”、程序、環節等還是繁多,審批時間還是比較長,有的審批只是由“萬里長征”變成了“千里長征”。
第二,各種證照包括職業資格認定和行業準入證、上崗證仍有很多,可以說是五花八門。還有,在辦理一些證照時,有關部門的標準和要求互為前置,“蛋生雞、雞生蛋”,搞得群眾團團轉。
第三,有些權放得不對路,本該直接放給市場和社會的,卻由上級部門下放到下級部門,仍在政府內部打轉轉。
第四,有些權放得不配套,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事項,有的是這個部門放了、那個部門沒放,有的是大部分環節放了,但某個關鍵環節沒放等。
“‘放管服’改革實施以來,一些政府部門在工作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沒有作出相應轉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改革的成效。”胡敏表示。
“放管服”任務依然艱巨
2013年以來,我國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聯動,取得明顯成效。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把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持續推進此項改革。
數據顯示,三年多來,國務院各部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3以上,提前超額完成承諾的目標任務;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層面核準項目累計減少76%;95%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網上備案管理;工商登記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前置審批精簡了85%。這些改革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兩年來,中國內地營商便利度在全球的排名每年提升6個位次。
行政審批改革為什么難?胡敏認為,“放管服”改革實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放權于市場和社會,讓利于群眾和企業,F在,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將更多涉及長期形成的利益格局的調整、權責關系的重塑、管理模式的再造、工作方式的轉型。這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需要作出很大改變,其過程很多時候是艱難的、痛苦的。這就充分說明,“放管服”是一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深刻社會變革,意義重大,任務艱巨。
“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堅決把改革深入向前推進!焙舯硎尽
個人對照檢查材料(存
時間:2023-09-14 01:0:28精選機關黨員個人黨
時間:2023-09-16 23:0:06黨員個人黨性分析材
時間:2023-09-16 15:0:37機關普通黨員個人黨性分析
時間: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