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體育學院 - 學校介紹
-
1953
-
公辦
-
體育
-
省政府
-
本科
-
湖北
-
11個
-
1個
武漢體育學院原名中南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院校,2001年調整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F有東湖(卓刀泉)校區、藏龍島校區、東湖高新區(豹澥)和武當山校區,占地面積1820畝,本科生、碩博生、留學生14000余人。舉辦一所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擁有一所三甲直屬附屬醫院、一所三甲附屬醫院。學校秉承“公勇誠毅,學思辨行”校訓,堅持“融體育、科技、人文教育為一體,集道德、文化、專業素質于一身”的辦學理念,辦學70年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15萬余名優秀人才。
學科專業建設成績顯著。體育學一級學科優勢突出,入選湖北省省屬高校一流學科培育建設學科,在教育部歷輪學科評估中均位居前列,F有25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其中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3個,涵蓋教育學、文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藝術學、醫學等7個學科門類。國家級、省部級一流本科課程41門;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團隊、優秀基層教學組織26個,F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體育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特種醫學和工商管理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體育碩士、應用心理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舞蹈碩士、戲劇與影視碩士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建有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科研實力強勁,F有省部級科研平臺12個。近5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5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50余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重點等項目10余項,獲得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30余項,獲批國家體育科普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高端智庫1個!段錆h體育學院學報》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入選四大核心期刊方陣;《體育教育學刊》為湖北省優秀期刊,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和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期刊評價報告擴展版;創辦英文刊《Advanced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運動與健康科學前沿)》。
師資隊伍力量雄厚,F有教職工9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占比60%,形成了一支以國家級人才為引領、省部級人才為中堅、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競技體育特色鮮明。學生張香花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獲得賽艇項目1枚銀牌和1枚銅牌,實現中國劃船項目在奧運會獎牌上歷史性突破,開創了體育院校學生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先河。近四十年來,培養和輸送了孟關良、楊威、程菲、管晨辰、王宗源、汪周雨、呂會會、孫悅雯、王子鳳等一大批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累計在世界三大賽獲得金牌217枚(其中東京奧運會上取得3金5銀1銅);在亞運會獲得金牌112枚(其中杭州亞運會上取得27金7銀3銅);在全運會獲得金牌127枚(其中陜西全運會上取得22金15銀19銅)。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體育事業貢獻獎”、獲批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堅持開放辦學。目前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高校、體育教育科研機構和世界知名體育組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全國多個。ㄊ小⒆灾螀^)地方政府、體育局、行業體協和企業在科技服務、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育產業等領域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建有中國鐵人三項學院、中國水上運動學院、中國拳擊學院、中國健美健身學院、中國龍獅運動學院及亞洲體操培訓中心和國際體操聯合會授牌成立的國際體操學院。
面向未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勢新要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對接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奮力建設中國前列、世界一流應用研究型體育大學!
(2024年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