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理工學院 - 學校介紹
-
2003
-
民辦
-
綜合
-
省教育廳
-
本科
-
山東
-
0個
-
0個
煙臺理工學院原名煙臺大學文經學院,位于山東省煙臺市。學校創建于2003年,2021年經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轉設為獨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F有在校生16624人,其中本科生14520人、?粕2104人(截止2024.3.12)。2005年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獨立學院辦學條件和教學工作專項檢查;2006年在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21號令)落實情況的檢查中得到專家一致好評;2012年順利通過山東省獨立學院綜合檢查和山東省學士學位授予考察評審。學校榮獲“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院校”“山東省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普通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優秀單位”“山東省高校后勤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校校園綠化與管理先進單位”“山東最佳社會聲譽高!薄罢猩麄髯罹吖帕Ω咝!钡葮s譽稱號;入選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第三批支持高校、第二批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節水型高校、煙臺市第三屆市級文明校園;先后8次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山東賽區優秀組織獎”。
學校東臨黃海,西依青山,環境優雅,氣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場所。具有獨立的、設施齊全的辦學條件和完善的學生綜合服務設施,已建成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宿舍樓、餐廳等建筑;擁有多媒體教室、大型計算機網絡教室、語音室、各類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學基礎設施;還有大學生文體中心及完備的體育場、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體育活動場地及設施;圖書資料、實驗室儀器設備等均能滿足教學需求,F有館藏紙質圖書百余萬冊,收錄電子圖書370余萬種。
學校設經濟管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等13個教學院(部)。開設43個本科專業及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中德合作辦學)本科,13個?茖I,涵蓋七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學和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F有省級一流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示范性基層教學組織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3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省級教學改革項目23項,省級優秀教材5部。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經驗、較強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作為教學發展的引擎和教師成長的樂園,在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方面發揮了特殊功能,F有教職工930人,其中專任教師71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90.15%,高級職稱占比37.56%。擁有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泰山學者1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煙臺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競賽中獲獎項70項。
學校著力打造應用型科研,積極搭建政產學研平臺,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服務地方能力明顯增強,科研經費逐年增加。構建了以產業研究院、產業學院為平臺的科研與社會服務體系,擁有省級平臺黃河流域美麗鄉村振興協同創新中心,煙臺市特醫食品重點實驗室、機器人應用研究院、金融投資研究院,數字媒體產業學院等。近年來,立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9項,省部級以上課題21項,發表高層次論文756篇。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以師興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促發展,以服務社會為己任”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基于職業勝任力目標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臺,構建綜合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近五年來,學校人才培養成果顯著。有1448名學子考取了研究生,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類學科競賽,合計獲得獎勵2242項。
學校積極探索校企定制、雙師共導的深度合作辦學新模式。成立校企協作理事會,以校企合作促就業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實現企業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近年來,學校與校外企業、研究所建立了195個成熟穩定的實習基地。大學生就業創業試驗園作為特色鮮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充分融入地方經濟支柱產業與新興行業發展,為在校生提供“雙創”平臺。
學校大力倡導“和合”文化,每年組織開展“讀書節”“記者節”“大學生科技節”“大學生電影節”“宿舍文化節”“魯班文化節”等特色品牌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和合”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幸福成長,“和而不同”“和而奮進”“和而有為”“和合共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隨著教育改革與開放的不斷深入,學校成立國際教育學院,加快了對外交流、開放辦學的步伐,整合校內中德合作辦學項目、工商管理國際班項目和留學生教育等資源,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國際化發展空間。目前已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4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為在校生創造了到合作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專升本、本升碩等機會。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雙六”發展思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創新的視角,把握時代脈搏,探尋教育規律,建設有靈魂、有溫度、有責任、有特色的國內同類院校水平領先的地方性應用型大學。(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