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學院 - 學校介紹
-
1984
-
公辦
-
綜合
-
省政府
-
本科
-
山西
-
0個
-
0個
太原學院前身為2002年12月由原太原大學、太原師范學校、太原市教育學院合并而成的新太原大學。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全日制綜合類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太原學院。學院于2017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22年成為首批山西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學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領導,太原市人民政府管理,山西省教育廳進行業務指導。
學院地處三晉文脈聚集地——有著2500年建城史的三晉古都——山西省省會太原。學院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由汾東校區、濱河校區、府東校區三個校區組成,汾東校區位于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都市圈以及山西省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的核心,信息暢達、交通便利。
學院占地面積1658畝,校舍建筑面積44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1.18 億元,館藏紙質圖書 164.66 萬冊,電子圖書 126.27 萬冊。學院面向全國 25個。ㄊ小⒆灾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5504人。
紅色基因,鑄就太院特色文化
太原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成立的“山西官立師范學堂”、1910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女子師范學堂”和1919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這幾所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人才的搖籃”“革命的熔爐”。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李雪峰、王世英和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石評梅等曾在此就讀,在這里接受馬列主義啟蒙,走上了革命道路。傳承和弘揚優良傳統和革命文化。經過長期文化積淀與升華,學院孕育了“博學、弘毅、力行、至善”的校訓,形成了“端品、勵學、實干、擔當”的校風,在強化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文化引領的社會職責。
引育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院現有教職工1191人,其中自有專任教師73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272人,占37.2%;具有博士、 碩士學位655人,占89.5%;“雙師雙能型”教師270人,占36.9%。師資隊伍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省教學名師2名,省級學科帶頭人 5名,已初步建成專家名師引領、骨干教師支撐、校企協同培養的多元化師資隊伍。近三年,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26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獲得授權專利116項。獲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立項23項,教育部新農科項目1項。
以工為主,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
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秉承“崇德尚能,博知力行”的育人理念,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應用能力突出、創新能力較強,作風樸實、積極進取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目前,學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為主,文、理、經、農、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支撐的學科專業體系。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智能與自動化系、機電與車輛工程系、材料與化學工程系、建筑與環境工程系、藝術設計系、文化與旅游系、財經系、管理系、教育系、數學系、外語系、音樂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體育教學部15個教學系(院、部),2個教學中心(公共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和繼續教育學院,開設本科專業37個。
學院現有實驗實訓室175個、實驗實訓樓2棟,實驗實訓場所使用面積2.54萬平方米。學院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職業資格考試等活動。2021年學院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46項,共獲得209個獎項,省級以上獎勵602人次,國家級獎勵72人次。2022年1-5月,學院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全國高等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共計申請202項,立項13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立項20項,省級項目立項47項。
立足地方,推進產學研融合
學院立足太原,面向山西,輻射全國,緊緊圍繞“新技術、新經濟、新管理”,重點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和地方轉型發展。學院堅持多元結合、產教融合道路,先后與 155 家企業開展合作共建育人基地,大力推進應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并注重科研發展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學院獲批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項目、山西省工信廳省級平臺“山西省健康大數據AI聯合實驗室”、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大數據智能診療產業學院提質增效計劃建設項目”、山西省首批產教融合重大平臺載體和實訓基地試點建設培育單位。學院著力打造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師資培訓基地,形成對應用型品牌專業和應用技術特色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
面向未來,開創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進入新時代,太原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對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按照“城校共生”發展模式,扎根并州大地,主動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和“錦繡太原城”等省市重大發展戰略,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投身省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