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工業學院 - 學校介紹
-
1984
-
公辦
-
綜合
-
省政府
-
本科
-
黑龍江
-
0個
-
0個
學校簡介
黑龍江工業學院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1984年建校的雞西大學,1988年雞西市經委職工大學、雞西廣播電視大學并入;1999年雞西市師范學校并入。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學校并更名為黑龍江工業學院。2021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開啟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新征程。
扎根邊疆,沃土涵養。學校坐落在中俄邊境城市——雞西。雞西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區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向北開放的窗口和前沿,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雞西自然風光秀美,亞洲最大淡水界湖——興凱湖浩瀚如海,中俄界江——烏蘇里江漫江碧透;歷史文化悠久,是滿族先祖肅慎人的發祥地、百年煤炭開采歷史集結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人民空軍誕生地、“北大荒精神”發源地。扎根在這片富饒、神奇、美麗的沃土,學校砥礪求索,創業創新,開疆擴土,不斷壯大,現有占地面積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環境清新幽雅、花木繁盛,四季披綠、景色萬千;建筑群中西合璧、莊重典雅,是全國文化校園建設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學校,成為師生幸福家園。
敢為人先,晉位創優。學校堅守扎根龍江東部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黑工院精神,勵精圖治、至善日新,現已發展成為覆蓋工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7個學科門類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設施齊備,實驗實訓條件優越,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19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87個。固定資產總值6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圖書館藏書100萬冊,各類電子圖書190.6萬冊。率先在全國建立了“校政企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聯合體”,經驗被人社部推廣。是全國首批、全省首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成功素質訓練基地、全省大學生創業培訓示范基地。正在積極創建全省應用型本科示范校、就業創業示范校、心理健康示范校,影響力逐步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
工學領航,桃李芬芳。學校面向全國19個。ㄊ、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0285人;現有10個學院,開設29個本科專業(工學15個,文學4個,教育學2個、藝術學2個、管理學3個,法學2個,經濟學1個),采礦工程和財務管理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現有教職工63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386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由二級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教學名師和百名教授領銜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實現“經師”和“人師”的統一。2021年獲評2個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個二等獎。學校秉承“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人才培養理念,踐行“修德修能、成人成事”校訓精神,按照“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教育理念,緊密對接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專業認證,堅持新發展思路,構建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校企聯合共建了省級石墨現代產業學院和無人機學院、慶溢商學院等產業學院,實現了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5萬余名“能就業、敢創業、可創新”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榮獲全國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設在校內的“校政企”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聯合體、創業園、創新基地、技能培訓基地,以及校外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天地。近年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工商銀行杯”金融創意大賽全國直通就業獎勵、“四煤城”高校各類大賽捷報頻傳、師生200余項“雙創”成果,助力雞西創新型城市建設。
服務地方,融合發展。堅持“圍繞地方黨委政府轉、廠礦企業轉、田間地頭轉、老百姓的炕頭轉”的特色辦學之路,與域內多個企業和研發機構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年均開展社會培訓1萬余人次。建有等離子體生物質材料研發與檢測、大功率電牽引采煤機2個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龍江礦山破碎機等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稑嫿ㄐ聲r代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研究》《中國俄羅斯僑民的中華傳統文化認同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牽頭制定了《220KV及以下交流輸電線路電容補償融冰技術規范》《放電等離子體引發聚合制備打印機碳粉的方法》2項省級標準!笆濉币詠,承擔各級各類教科研項目700余項;獲各級各類獎項400余項;發表論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EI會議、CSSCI、CPCI、CSCD等收錄100余篇;出版專編著教材等140余部;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600余項,其中,3項發明專利填補空白,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平臺優秀分站稱號。放電等離子體石墨提純協同創新科研基地建設項目獲省專項資金400萬元。與龍煤集團等40余家域內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舉辦了兩屆“服務龍江煤企轉型發展”高端論壇,大巷軟巖治理技術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石墨新材料、生物質秸稈液化、智慧農業等領域10余項校企合作成果實現轉化。成立了學?茖W技術協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正在建設的石墨現代產業園區,將成為引企入校產教深度融合示范區、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區、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示范區。
文化傳承,潤心鑄魂。校園文化異彩紛呈、特色彰顯。肅慎文化、東安根據地、邊疆文化研究團隊連年承擔省級重點課題,《東安根據地研究》《東安根據地回憶錄》《雞西——中國石墨之都》等8部學術著作,被國家圖書館和部分高校圖書館永久館藏。北大荒版畫、鋁箔畫非遺傳承、滿族剪紙屢獲全國、全省大獎。北大荒版畫研究團隊應邀參加摩洛哥文化交流、葡萄牙全球版畫展和第九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全國第六個獲批的中共黨史專業凝練了“新中國工業史”特色研究方向,《新中國雞西工業史》填補區域黨史文化研究空白。獲評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
開放辦學,國際視野。堅持國際化特色辦學,先后與俄羅斯、韓國、日本、英國等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著力對接向北向東合作新引擎,積極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著重培養國際化人才,不斷提高人才交流層次,拓寬學術交流領域,與俄羅斯、韓國等高校開展“3+1+2”本碩連讀項目合作,開展本科生赴俄體驗游學、語言課程游學、專業實踐游學和學習交流,積極開展云端交流、線上合作,成果豐碩。
內涵強校,矢志一流。進入新時代,全校師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六個龍江”建設,堅守“立足雞西、服務煤城、助推工業強省建設”的發展定位和服務面向,矢志踐行“1146”發展思路,緊緊圍繞抓改革、創特色、提質量、促融合“十二字”工作方針,著力實施立德樹人、教學提質、精品塑造、特色培育、科研創新、產教融合、頭雁引領、改革賦能、民生保障、黨建強基“十大行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新篇章。
(數據截至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