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 - 學校介紹
-
1956
-
公辦
-
理工
-
省政府
-
本科
-
四川
-
59個
-
8個
成都理工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其前身是創辦于1956年的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是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三所地質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校先后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2000年劃轉地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辦學體制。2010年學校成為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為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學校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成都理工大學矢志報國、上下求索,風雨兼程、耕耘不輟,為社會培養了近30萬名優秀人才,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當中涌現出一批知名學者、專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兩院院士5人。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訓、“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優良傳統、“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
成都理工大學現有成都和宜賓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487畝,校舍建筑面積134.6萬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是讀書治學的美好園地。學校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著力培養具有人文情懷、科學素養、責任擔當、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F有全日制在校生38373人,其中本科生30161人、研究生8065人。學校設有20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1個產業發展研究院、1個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另有1所獨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學校先后入選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強、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強。
成都理工大學學科優勢特色鮮明,以理工為主,地質、石油、資源、核技術、環境為優勢,土木、化工、材料、電子、機械、信息、管理為特色,經管、文法、外語、藝術、體育等協調發展,F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學校有1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進入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有5個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化學、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暗厍蚩茖W”和“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進入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成都理工大學有67個本科招生專業(類),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2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省級一流專業48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有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學校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高校。擁有各類國家級一流課程17門,各類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92門。獲得8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成都理工大學名師薈萃,英才云集,F有教職員工3031人,其中教授(級)511人、副教授(級)799人。獲國家級人才項目、稱號和榮譽224人次,其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IEEE Fellow入選者1人、其他國家院士2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全國創新爭先獎2人、光華工程科技獎1人、何梁何利基金獎2人、科學探索獎1人、李四光地質科學獎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5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人、全國優秀教師7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獲省部級人才項目、稱號和榮譽541人次,其中四川省“塔尖”人才培養工程人選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獎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12人次、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6人、天府學者3人、地礦部優秀教師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9人、四川省優秀教師4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3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師1人、四川省勞動模范2人,四川省先進工作者2人,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劉寶珺院士擔任學校名譽校長。以柔性引進等方式聘請王成善院士、多吉院士、崔鵬院士、胡瑞忠院士等兩院院士35名。學,F有4個院士工作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5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創新研究群體)、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
成都理工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勇攀科技創新高峰,F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有教育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級科技平臺33個。學校參與天府永興實驗室建設,成功獲批碳匯與地質固碳研究部。牽頭成立國際大型滑坡研究協會(iRALL)等國際學術組織,承擔深時數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簡稱DDE)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論文發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學校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地調計劃、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等一大批重要項目。學校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等獎項共計1087項(次),其中國家級獎項有: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
成都理工大學與成都市在校內共建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館藏世界知名“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等6萬余件標本。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299萬冊,擁有數字資源數據庫96個、電子圖書263萬冊、電子期刊137萬冊。檔案管理達到“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一級”標準。學校主辦公開出版發行學術期刊6種,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種、CSCD收錄期刊2種、科技核心4種,并與Elsevier合辦國際期刊《Ore and Energy Resource Geology》。學校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院、四川省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館”等平臺。
成都理工大學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筑、軍工和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學校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項目等多個國家公派項目實施單位,先后與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意大利等國家的18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獲批實施英國牛頓基金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英合作項目等國際項目。學校舉辦四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四川省屬高校中首個獲得教育部批準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成都理工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學院。
學校始終秉持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情懷,堅守開拓創新、科技報國的本色,彰顯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擔當,為國家、行業、地方建設發展積極貢獻智慧與力量。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構筑大平臺,組建大團隊,產出大成果,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積極參與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川藏鐵路、油氣勘探、能源開發、礦產勘探、大型水電、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新能源和新材料應用等工程建設,并在旅游與城鄉規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化藝術繁榮、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積極作為。成理人始終用滿腔熱情和實際行動,為國家強盛、社會繁榮、人民幸福貢獻著成理力量。
當前,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在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成都理工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平臺上,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優勢特色更加顯著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斗!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