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學校介紹
-
1965
-
公辦
-
語言
-
省政府
-
本科
-
廣東
-
89個
-
27個
學校簡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是華南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外國語言文學、全球經濟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基地。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683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652人,外國留學生797人,各類成人本專科生、進修及培訓生10000多人。
歷史沿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前身是1964年11月設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的廣州外國語學院(1970年10月至1977年11月曾稱“廣東外國語學院”)和1980年12月成立的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和廣州外國語學院先后分別于1994年9月和1995年1月由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劃轉廣東省管理。1995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兩校合并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10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1996年4月成立的廣東財經職業學院(1996年4月至2001年7月曾稱“廣東財稅高等?茖W!保﹦澣霃V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區情況
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華南地區經濟中心廣州,現有4個校區,總面積2442畝(含規劃),其中白云山校區位于廣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畝;大學城校區位于廣州大學城,占地1095畝;大朗校區位于廣州市大朗,占地258畝;知識城校區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占地約150畝。校園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環境幽雅。
白云山校區位于廣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畝
大學城校區位于廣州大學城,占地1095畝
知識城校區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占地約150畝
師資隊伍
建校以來,梁宗岱、桂詩春、李筱菊、黃建華等名師大家薈萃學校,執教治學,為學校積累了豐厚的精神文化財富。學,F有教職工總數2192人,專任教師140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比例為55.32%,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比例為96.86%。教師隊伍中,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0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38人次,獲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資助1人、國家科技部“外國青年計劃”項目資助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0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0人。入選廣東省省級人才計劃95人次;先后聘用“云山學者”477人,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29人。此外,學校還聘有22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長期外教。學科發展
學校形成了外語學科與非外語學科“雙輪驅動”、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學科格局,現有26個教學單位,1個獨立學院(南國商學院)。設有74個本科專業,分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其中有3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11個專業),2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27個專業),6個省級重點專業。共有33個外語語種,是華南地區外語語種最多的學校。學校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中國恢復研究生制度后較早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學,F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含1個交叉學科),1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設有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和中新廣州知識城管理委員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分站。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8個省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幾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21年學校入選廣東省“沖補強”提升計劃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5個學科入選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社會科學總論、工程學學科位居ESI全球前1%。
personnel training 人才培養
學校以培養全球化高素質公民為使命,著力推進專業教學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過硬本領、創新能力、擔當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學校是聯合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大學外延計劃的中國合作院校,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和國際譯聯(FIT)聯席會員,列入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學校名錄(AIIC),教育部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學協作組秘書處所在單位,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首創單位,是入選中日韓三國首腦倡導的“亞洲校園”計劃唯一一所外語類院校,入選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涉外法律、國際仲裁)研究生項目,擁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非通用語種教學與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際化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同聲傳譯實驗教學中心、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協同育人基地和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協同育人基地,“基礎韓國語課程群虛擬教研室” “日語專業虛擬教研室”(日語專業建設系列全國唯一)入選全國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41門次在線開放課程入選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就業競爭力強,深受用人單位廣泛好評,就業質量持續向好,就業滿意度繼續保持高位。學校面向全國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招生,招生批次均為重點本科批。
科學研究
學校面向學術理論前沿、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高層次科研平臺和高水平科研團隊,F有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科技委戰略研究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區域創新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加拿大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等7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和備案中心,“全球治理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重點實驗室”“大灣區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實驗室”等24個省級科研平臺,“廣州高水平對外開放研究中心”等8個市級科研平臺,合作共建黃埔研究院、國際灣區研究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聚焦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法治中國建設、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領域,組建了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闡釋學研究院、廣東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院)、外國文學文化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等多個科研大平臺和高水平科研團隊。 學校開展有組織科研,承接國家級科研任務能力顯著增強,科研成果產出與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笆奈濉币詠,獲立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18項,其中文科類國家級重大項目17項,排名并列全國第17,廣東省第3,獲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64項。在SSCI、SCIE、A&HCI等國外權威索引期刊和國內頂級期刊發表論文2000余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外語教學與研究》《文學評論》《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法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30余篇。 學校公開發行《現代外語》《國際經貿探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戰略決策研究》等學術期刊,為學校外語學科“沖一流”、實現學科高效能“雙輪驅動”提供有力支撐。其中,《國際經貿探索》《現代外語》持續多年入選CSSCI來源期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分別獲得“全國高校權威社科期刊”“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等榮譽稱號。 學校牽頭組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廣東省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規劃項目。
國(境)外合作與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實施“國際交流合作PRIME”計劃,推進國際化高端合作平臺構建、國際化科研及社會服務提速、國際化影響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國際化師資隊伍優化等五大任務,促進教育國際化卓越發展。 學校加強全方位國(境)外教育合作與交流。已與64個國家和地區的496所大學和學術文化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建有7所海外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日本札幌大學孔子學院、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孔子學院、秘魯圣瑪利亞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佛得角大學孔子學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孔子學院、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孔子學院以及澳大利亞紫薇孔子課堂)。與英國利茲大學合作舉辦英語教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與英國雷丁大學合作舉辦英語教育碩士學位教育項目,與澳門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翻譯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進“亞洲校園”“灣區校園”“歐亞校園”建設;開展粵港澳聯合培養研究生專項計劃,著力打造國家留基委“國際治理創新研究生項目”“OECD人才培養項目”“高端傳譯人才培養項目”等國際組織后備人才項目、“歐洲文化研究項目”國別區域研究人才支持計劃以及“粵東西北地區鄉村治理人才國際化培養”項目;首倡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葡語教育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孔子學院合作大學聯盟”,推動大灣區葡語教育及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注重提升管理國際化水平,實施海外高校掛職學習項目,已共派出8批合計40多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掛職。
辦學條件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先進,有著便捷快速的校園網絡和完善的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總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的各類語言語音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圖書館總面積5.42萬平方米,提供閱覽座位5778個,實行藏、借、閱、研一體化的開放式管理模式,周開放時間達119小時。館藏圖書資源總量為504.97萬冊,其中紙質書刊302.98萬冊,生均圖書133.17冊,文獻語種達35種,F有固定資產總值約32.60億元。
發展愿景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秉持“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踐行“卓越、誠信、包容、自信”的價值觀,弘揚“進德、修業、務實、致遠”的學風,矢志追求卓越,奮力爭創一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入推進教育國際化戰略,將學校建設成為黨和國家滿意、人民滿意、社會滿意的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努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數據更新至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