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醫科大學 - 學校介紹
-
1947
-
公辦
-
醫藥
-
省政府
-
本科
-
貴州
-
57個
-
1個
遵義醫科大學創建于1947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曾用關東醫學院、大連大學醫學院、大連醫學院等名稱。1969年為支援“三線”建設,學校整體搬遷至貴州省遵義市,更名為遵義醫學院。2018年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經過70余年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以醫學為主、多學科支撐、辦學特色鮮明、辦學實力雄厚的省屬重點高校,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國家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由新蒲校區、大連路校區及珠海校區3個校區組成,占地面積2515畝,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實體藏書204萬余冊,電子館藏133萬余冊。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下設29個教學院系、5所直屬附屬醫院、6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建校以來,學校群英薈萃、專家云集,生理學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學與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微生物學家魏曦院士、藥理學家張毅教授、生理學家吳襄教授、生物學家伍律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曾執教講壇,為學校人才培養和醫療衛生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10559人,其中正高485人,副高1219人。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3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5人,國家衛生健康突出貢獻專家4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國家級優秀教師、模范教師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委員6人,省管專家Ⅰ類、Ⅱ類共29人,二級教授26人,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省部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共26個,185人入選省級各類人才項目。
現有本科專業34個,本科教育涵蓋醫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等6個學科門類。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各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3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獲7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醫學專業認證以來的最好成績,護理學專業認證獲6年有效期,口腔醫學專業高質量通過認證,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0年開設南山班,全力推進以“臨床醫學專業南山班綜合改革”為引領的全類型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2.0。
學校從195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1981年恢復高考后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起與重慶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F有臨床醫學專業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6個,研究生教育涵蓋醫學、理學、工學、法學等4個學科門類。藥理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是貴州省首個進入ESI全球前1%醫學學科;2018年以來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貴州省本科生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貴州省研究生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大健康醫藥學科群”入選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Ⅰ類學科群,臨床醫學和藥學是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學校自然指數綜合排名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87位。在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藥學進入全國前40%,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均進入全國前50%,25個專業進入2021軟科中國最好專業榜單,附屬醫院12個學科進入2020年度中國醫科院科技量值前100位;在“2023軟科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第39位,首次躋身排名前50%。
學校現有國家級生物樣本庫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貴州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9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個!笆濉币詠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5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獲2022年度貴州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1項;獲貴州省科學技術獎41項,其中一等獎4項,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8項。
學校各附屬醫院現有國家臨床重點?6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學科)37個,國家級培訓基地15個,省級醫療控制中心11個,省級?婆嘤柣14個,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3個。國家?漆t師規范化培訓基地3個,國家住培專業基地25個,其中,全國住培重點專業基地3個。學校附屬醫院是貴州首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方向)建設單位。以穿支皮瓣技術、頸椎微創技術等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消化道內鏡早癌篩查、神經內鏡等技術在西南處于領先水平,是貴州省唯一一家具備心臟移植資質的三甲醫院。附屬口腔醫院是貴州省首家三級甲等口腔?漆t院,也是貴州省首家中國“微笑列車”行動A級合作醫院。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合作與國際化教育,與遵義市、珠海市簽訂合作協議,合作建設大學科技園、貴州醫藥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珠海金灣醫藥產業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地方發展;與浙江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國(境)內外高水平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推進協同育人;與茅臺集團等大型企業開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校企共贏。2015年成立國際教育學院(貴州-東盟醫學教育學院),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加入中國-東盟高校醫學聯盟、南亞東南亞醫學教育與醫療衛生聯盟、中國智慧教育聯盟,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立遵義教育與衛生紅色文化交流中心(原遵義教育與衛生干部學院),加入“紅醫聯盟”并成為副理事長單位,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發展。
長期以來,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76年的本科教育、66年的碩士培養和22年的博士聯合培養,為國家輸送了近8萬名醫學人才,分布在醫療衛生各個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共派出50余名干部赴正安縣擔任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選派60余名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扶貧,助力赤水市成為貴州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推動遵義率先實現全省整市脫貧,為貴州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簽貢獻了遵醫力量。學校附屬醫院八年來通過人才培養、技術支持等方式積極支持大方縣人民醫院建設,精準幫扶大方縣全面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的高度肯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學校承擔和參與了貴州、湖北和廣東三省疫情防控工作,參與抗疫人數達6200余人次,3人分別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榮譽稱號,共有22人、7個集體榮獲貴州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表彰,1名同志獲廣東省抗疫先進個人稱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大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秉承“明德篤學,求是致用”的校訓,發揚“信念堅定、顧全大局、頑強拼搏、嚴謹治學、開拓創新”的遵醫精神,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立足“一體兩翼六中心”發展藍圖,持續深化改革,著力凝聚高水平人才團隊,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學科核心競爭力,奮力推進學校教育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高水平醫科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