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時期。禮崩樂壞:禮,指“周禮”,即五經里面的《禮》;樂,指廟堂之樂;原為孔夫子感嘆西周森嚴等級的分邦建國制度遭受諸侯征戰日漸崩壞而引起的社會秩序混亂,現可釋義為倫理道德文化的日漸散失導致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現象。
清?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論語?陽貨》“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釋義:指周代封建制度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寓意社會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變局,亟需內圣外王之人改進。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
1、現實依據就是荀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的混亂迫使人們重新思考禮樂的價值,由此也引起對與禮樂密切相關的文藝的重視。
2、唐末五代時期禮崩樂壞,綱常掃地以盡,中國封建社會的新階段在舊秩序的大動亂中到來。
3、春秋是先秦禮制最健全之時期,認為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傳統觀點應得到修正。
4、它讓我們看到,在春秋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掩映下的溫柔敦厚與尊禮重義。
5、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