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何時何地,工資都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關于最低工資標準基本每一年都會有所調整,那么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呢?身在上海的你最低工資上調了嗎?高考升學網為你整理以下內容,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從4月1日起,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300元調整到2420元,增加120元,上調幅度約為5.2%;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0元調整到21元。
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的勞動者。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不含勞動者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費,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及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下的崗位津貼,伙食補貼、上下班交通補貼、住房補貼也不作為月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
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的勞動者,即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24小時,不包含勞動者個人和單位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每年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都會引發職工與企業的集體關注,或多或少,今年又有哪些變化?
1、調整幅度“少”了增值多了
隨著今年3月21日上海公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今年明確要調整最低工資的省市已經增至6個,而在此之前,江西、西藏、遼寧已經自今年1月1日起完成了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2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下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全區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明確即日起調整全區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一類工資由此前的每月1400元調整為1680元,每月上漲280元,調整增幅為20%,為目前調整幅度最大的省市。
乍一看,上海5.2%的上調幅度與廣西20%的上調幅度有一定的差距,但事實上,上海對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反而增值更多。勞動報記者從上海市總工會保障部了解到,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去年,甚至包括2016年,全國多地區沒有調整最低工資標準,31個省市中只有約三分之二的省市進行了調整,另有多個省市直至目前尚未明確進行調整。近年來,上海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水平,其余時間都延續著一年一調的基本規律,還有一年甚至調整了兩次。由此看來,大幅度的調整可能是幾年未調的存量累積,“小步快跑”式的延續增長能給職工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此外,就數值上來看,上海2017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為2300元,位居全國各省市榜首,由于基數大,即使是百分之五的增長,上調金額也已經超過了百元,以百元以上的幅度增長,在全國范圍內,應該也屬于漲幅前列。
最低工資的調整是在物價上漲的大環境下,保障職工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種應對,就此次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與上海物價上漲幅度的比對情況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去年的物價指數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6%,上海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了1.7%。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指數增長1.2,衣著類價格指數增長0.5%,生活用品及服務價值指數增長1.5%,交通和通信價格指數增長0.7%,居住類價格指數增長1.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指數增長0.9%,醫療保健類價格指數為6.6%,上述數據中,除醫療保健類價格指數,其余各項指數增長均遠低于此次最低工資標準的提升幅度。
“基于以上幾點,最低工資水平的上漲不能簡單地就數值進行區域橫向比較,應該綜合全面地看待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上海市總工會保障部相關人員介紹。
2、個體議價的少了行業集體協商的多了
最低工資標準是考慮到弱勢群體受學歷、就業能力等影響,缺乏議價能力時發揮效用的兜底機制,是企業無法逾越的法律底線,也是低收入人群滿足基本生活最直接的保障。
有一項調查顯示,按最近工資標準領取工資的人數比重與文化層次成反比,隨著文化層次的提高,人數比重逐步下降;此外勞務派遣職工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勞動報酬的人數比重明顯高于合同制職工;就行業和崗位角度來看,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工資的職工大多集中在制造業、服務業、批發零售和餐飲住宿業的生產一線及輔助崗位。上述這些職工,或是因為在單位的身份特殊,或是因為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自身文化程度受限,通常在企業中人微言輕,沒有選舉權,與企業的工資議價能力十分有限。
2016年,上海市政府下發《關于深化本市養護行業市場化改革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平的意見》,針對環境衛生行業、綠化養護行業、河道養護行業、道路養護行業和管道養護行業等幾大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服務行業一線職工收入提出明確要求,在養護行業建立行業最低工資制度。根據本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情況,結合行業實際,逐年提高本市養護行業最低工資標準,在2018年前,使行業最低工資標準逐步達到不低于全市最低標準的120%。
“這幾個行業的業務開展大多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展開,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一線職工的收入很難通過市場調節手段實現,因此,政府部門希望通過下發指導意見、推動集體協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一線職工的權益。”上海市總工會保障部相關人員介紹,探索并逐步建立行業最低工資制度,不僅能從根本上改變工資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企業單方面決定的狀況,使勞資雙方共同決定成為一種制度安排,還能兼顧行業差異,保障不同行業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獲得與本市經濟和行業發展相適應的工資收入。這在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職工群體中,優勢更為明顯。
3、招聘啟事上出現得少了合同上出現得多了
經常接觸招聘市場,或是瀏覽招聘網站的人或許會發現,近年來,以最低工資水平招募人員的企業越來越少,甚至基本看不到。勞動報記者在搜索保潔、保安、普工、餐飲服務員等過去工資常年貼著最低工資“低飛”的工種時發現,月薪基本都以2500元起步,且月薪區間在2500元-3000元之間的崗位數在總崗位提供數中占比極低,月薪區間在3000元-4500元之間的崗位數最多,4500元-6000元的崗位數次之。該調查結果也與去年人力資源市場的統計數據相匹配。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8月,上海人力資源市場各類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崗位,平均招聘月薪為4630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8%,總體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即便漲幅不小,從增長速度來看,當前招聘月薪與去年同期相比8.8%的增幅,還是略低于近年來上海人力資源市場年均增長9.6%的平均水平。
“去年市場內的工資起步價早就漲到了每月3500元,這指的是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普通工種,比如服務員、保安等。像電焊工之類的技術工種一般月薪都在6000元以上,還得包吃住?爝f和外送員就更不用說了,工資更高。”承接了多項勞務外包項目的翁先生介紹,如果招聘啟事上,貼的月薪是最低工資,應聘者看都不看一眼,如果招的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即使開4000元/月的工資也很難招到人,因此,有些企業為吸引人打擦邊球,索性把稅前工資貼在招聘啟事上,實際工人到手的收入并不一定高。在這樣的環境下,近兩年翁先生的業務重心不得不從原來的環衛、保安等市場向快遞、外賣市場轉移。
翁先生的說法有一定的依據,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8月,上海人力資源市場求職者的平均期望月薪為4474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8%,與五年前同期相比增長33.6%,年均增長5.9%。許多職工反映,房屋租賃價格和物價的上漲,讓他們拿著最低工資生活壓力巨大,這也迫使他們在擇業時更看重企業是否提供食宿條件。
雖然,在招聘啟事上,最低工資的出現率低了,但并不意味著最低工資標準從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種中徹底消失,它更多地出現在了勞動合同的“基本工資”一欄里。從近年來到本報信訪窗口的職工情況來看,保安、技術普工等崗位的基本工資都是最低工資標準水平,他們的收入構成除基本工資外,還包括各類津貼,以及“不菲”的加班費,例如一個產線工人每月的收入6000多元,其中近4000元可能都是加班費,由于經濟補償的基數不包括加班費,這種工資與加班費倒掛的現象使得近幾年來,在解除勞動關系時,企業和職工就經濟補償的金額始終無法達成一致,也迫使職工為得更高收入,不得不主動要求加班。
4、拿最低工資的人少了企業關注度多了
雖然,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勞動報酬的人員逐步減少,但這并不妨礙企業及HR們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保持持續的高關注度。
在傳統制造企業摸爬滾打近二十年的資深HR總監林女士透露,過去,每次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她都會要求具體負責薪資績效、社保繳納的相關人員及時跟進,排查公司里薪資為最低工資水平的職工人數,及時調整工資的發放,同時,核算薪資略高于最低工資水平的職工情況,了解其調整社;鶖岛,稅后工資是否高于新的標準,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產生。近兩年,隨著人力市場薪酬標準的提升,企業里實際拿最低工資的職工基本已經沒有了,但每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了沒,調整了多少,幅度多大,林女士仍然會時刻“盯著”:“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是綜合考慮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費用支出、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企業人工成本等因素計算出來的。因此,最低工資標準為整個社會提供了一個參照,標準提高了,社會整體薪酬水平也會隨之提高,企業的職工便會提出漲薪要求,即使我們公司不漲,其他企業的同崗位薪資上漲了,市場也會倒逼我們上調職工薪資。在這個過程中,怎么漲,漲多少,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可以作為一個參照和依據,當然,這也是進行工資集體協商時確定工資漲幅的重要參數!
某快消企業HR總監薛先生就個人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關注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闡述。他介紹,在很多企業中都設有銷售或推銷等崗位,從事這些職業的員工的基本工資往往就是參照當地的最低工資,大部分收入是由銷售提成構成的,如果銷售業績不理想,那么有可能就只能拿到最低工資。因此,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對這些銷售崗位人員來說也有較大影響。這也是企業要時刻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保持高敏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林女士和薛先生的說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據上海市總工會的調查印證,近八成職工認為,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對提高勞動者工資水平有作用;近四成職工認為,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是推動自己工資增長的最大因素。
5、硬性侵權爭議少誤解引發爭議多
每年,本報信訪室都會針對各類投訴案件數量進行整理,根據近三年的數據反饋,直接涉及最低工資問題的投訴數為零,但與最低工資問題關聯的隱性侵權事件雖然不多,仍時而有之。
例如,不久前,一名保安到訪本報反映,其月收入按天計算,每天到手工資為150元,但公司不僅要求他們每天工作的時間滿12個小時,還休假甚少。這名職工給自己算過一筆賬,他按照綜合工時制計算,一個月到手工資雖然有4500元,但工作時間卻要比規定時間多出一倍,即使不算加班費,他每月的工資也應當高于4600元;诂F實情況,他認為自己的實際收入是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于是便來本報咨詢。
還有一名職工因為在2月期間,除去春節休假,企業因人員受限,索性停掉了幾條生產線,這直接導致該職工當月工作時間不足半個月。當他3月月初拿到2月的工資時傻眼了,原本就不高的工資被“切”去了一半,具體數額直接“掉”到了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以下,為此,他認為企業的做法不僅侵犯了他的權益,也違反了上海對最低工資的相關規定。
針對最低工資問題,《勞動合同法》中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能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倘若用人單位違反了最低工資規定,勞動者可以通過勞動監察及仲裁部門,要求用人單位補發差額部分。勞動報記者向上海市勞動監察總隊了解到,全市最低工資規定的執行情況大抵與本報信訪窗口統計的情況相近:因用人單位惡意違反最低工資規定的投訴、舉報甚少,涉及違反最低工資規定的投訴大多緣起于政策上的誤解。
上海市勞動監察總隊嚴波透露,隨著媒體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宣傳力度加大,用人單位在具體落實中配合度也越來越高,很少有企業會惡意突破那道底線。就目前積累的投訴案件來看,有的小微企業因為不具備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可能出現忘記調整、遺漏調整等情形;另外,有些職工對于最低工資包含的內容也可能存在誤解:“有的企業工資構成分類很多,包括基本工資、工齡工資、崗位津貼等多項內容,職工誤以為基本工資低于當年最低工資標準,企業就屬違法,繼而向我部門投訴,但其每月實際到手的工資一直穩定在最低工資線以上,這種因理解偏差造成的投訴占據了最低工資類投訴的大部分!币虼耍獜母旧舷祟悹幾h,除了在每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時,下發通知予以告知,還應當在日常加大政策的解讀力度,讓更多人正確理解最低工資標準;其次,企業也應當提升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在每年幾個關鍵的時間點前后,保持較高的關注和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