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開始,大中專畢業生全部以國家指令性計劃方式安排就業,可以成為“統包統分”的時代。
1993年開始,國家任務計劃招收的學生,由國家負責在一定范圍內就業,初步開展學校與用人單位供需見面會,逐步推行雙向選擇,自費生自主擇業。但由于當時的年代,大學畢業生相對于社會發展來說還是精英教育階段,大學生還是緊缺資源,不存在就業的問題。
1996年開始,除軍事院校外,絕大多數大學生實行自費上學、自主擇業,逐步將大學生推向人才市場,開始市場化就業。進入21世紀后,我國現行的就業政策,可以描述為“市場就業、雙向選擇、擇業自由、競爭就業”。
三、職業規劃課的由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用人機制的市場化、經濟體制的改革轉軌、產業結構的調整等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整體就業壓力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或焦點問題。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大學生的就業環境和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加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007年,教育部推出新政,在全國各高校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明確提出要將職業規劃課納入選修課或者必修課,總學時不得少于38學時。具體到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的政策落實情況如何呢?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自2007年開始增設《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大學生職業素養》兩門公共選修課。其中,《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設置16學時,課程類別為公共選修課,學分為1個學分,面向大學一年級全體學生授課。,根據教育部、教育廳的政策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調整為公共必修課,總學分為2學分,總學時為20學時,分為授課環節16學時和實踐環節4學時。
四、近幾年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
從近幾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與就業狀況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1.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從2001年的100多萬激增到的600多萬;2.待業人數逐年增多,從2001年的30多萬激增到的200多萬;3.就業率是先升后降,從2001年到2006年是穩步小幅上升,從2006年開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