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點工作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在經濟運行上下功夫,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堅持長短結合,穩定經濟運行,防控金融風險,搞好企業服務,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一要全力穩定經濟運行。加強要素協調供給,幫助優勢企業擴大生產,幫扶暫時困難的企業走出困境,推動過剩產業改造升級和兼并重組;對企業反映集中的資金、用工等問題,要一對一搞好服務。全面落實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各項措施,努力破解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難題,開工建設公村城中村改造等20個項目,建設安置房1.8萬套;優化房地產結構,促進房地產業與文化、旅游、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二要全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抓好農信社等不良貸款清收,打造誠信環境,增強銀企互信;全面加強對擔保理財投資類公司經營監管,依法依規、全力做好全順、騰飛等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工作,最大限度挽回群眾損失;建立完善銀企對接長效機制,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大直接融資比重,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10家以上。三要全面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揮駐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啟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行動計劃,完善校地對接機制,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施重大科技專項10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項,專利申請量突破3700件。加強企業家交流培訓,幫助企業提升發展戰略,提高管理水平和應對能力。把質量強市建設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深入實施名牌戰略,爭創省名牌產品10個,爭取通過“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驗收。
(二)在產業集群上下功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存量調整與增量提質并重,加快實施電池及電動車、生物與新醫藥等千億產業培育行動計劃,實施重點突破,加快轉型升級。一要爭取電池及電動車產業實現新突破。抓住被列入國家新能源材料及電池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的機遇,力爭通過富士康項目的引進與實施,整體盤活電池及電動車產業,打造國家級產業基地。抓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確保通過國家考核。二要爭取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實現新突破。抓住藥號轉移和創新藥審批的機遇,加快華蘭生物、雙鷺藥業兩個百億園區發展和單克隆抗體、重組人血白蛋白等新產品開發,推動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加快發展。三要爭取北斗產業實現新突破。抓住信息經濟特別是北斗產業發展機遇,外引杭州中導公司投資建設北斗產業園,內聯22所、新飛電子等企業,加快培育北斗產業集群。四要爭取服務業新業態實現新突破。發揮“兩區”的載體和引領作用,滾動實施8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依托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服務型制造、微電商等新業態,推動服務業擴量提質,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五要爭取大健康產業實現新突破。抓住國民消費升級的機遇,依托南太行旅游、全市醫療等資源優勢和封丘縣“中國長壽之鄉”等品牌優勢,加強與西部控股等企業的對接合作,努力打造河南省養老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管理水平,盡快把南太行建成國家一流的休閑度假區。全市接待游客人數增長10%,旅游總收入增長13%。同時,要抓好新鄉市云計算中心建設和運營,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以智能制造為切入點,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促進“兩化”深度融合。
(三)在整合提升上下功夫,提高區域經濟聚合度。把城鎮作為區域經濟整合提升的重要聚合點,強化基礎提升、交通先行、“兩區”帶動、產城融合,提升整體競爭力。一要謀劃推進重要經濟“帶”。按照“借勢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擔大功能、形成大合力”要求,加快鄭新融合發展。全力爭取我市與“米”字形快速鐵路相關項目納入國家盤子,推進鄭州地鐵與新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連接線前期工作,抓好平原示范區、金水(獲嘉)產業新城建設。編制以新鄉、鄭州黃河兩岸為主的生態經濟產業帶規劃,加強與沿黃城市對接,爭取將沿黃經濟產業帶建設納入全省戰略。逐步培育鄭新、沿黃“十”字經濟帶,在全省組合型大都市區建設中分擔更大功能,發揮更大作用。二要整合提升關鍵支撐“點”。強化規劃在城鄉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加快河湖渠水系連通規劃等各類規劃編制和完善,為建設靚麗城市打下基礎。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縣城發展建設,中心城區方面,推進道路互聯互通,新建和改造28條城市道路,加快推進平原路東延和牧野路北延,謀劃國道107新鄉段東移工程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為大東區整體建設、鐵西區域開發、鳳泉區與中心城區融合創造條件,提高城市聚合度;把市商務中心區作為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板塊,完成各類規劃編制,加大招商力度,培育發展金融服務、總部經濟等新業態。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大力開展市容環境重點整治,突出抓好占道經營、建筑垃圾、違法建設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和規范物業管理,全力推動城市管理工作步入長效化軌道?h城方面,要借助“兩區”建設,加快舊商業街區和城中村改造,完成拆遷235萬平方米,完成“兩區”建設投資60億元,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強化“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將縣城打造成為農業人口轉移的主要載體。三要擴大產業輻射帶動“面”。突出承接轉移、集群發展、完善配套、創新體制、產城互動,推動產業集聚區提檔升級,力爭超百億元產業集聚區達到8家以上,就近轉移就業50萬人以上。加快平原示范區副中心城市、高新區、經開區發展,打造我市區域經濟和長遠布局的重要支撐。支持靠近中心城區的專業園區調整發展方向,推動達到標準的專業園區晉升產業集聚區。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的重要機遇,優化各類用地布局,積極爭取上級用地指標,拓展發展空間。
(四)在三農工作上下功夫,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一穩兩轉”,通過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兩手”發力,推動農業發展走出新路子。一要促進穩糧轉型增效。深入實施高標準糧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和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三大”工程。做好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持續推進以小農水重點縣、灌區節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新增高標準糧田40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80億斤以上;新增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產業化集群3個;穩步推進都市農業生態圈建設,培育農業新業態。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新創建標準化養殖場50個。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6%以上。二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多種經營主體,逐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3家以上省級家庭農場;支持供銷、郵政系統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健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機制。三要強化科技支撐。抓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快農業科技聯盟創建,實施10個以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利用農業科技資源優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提升農業附加值。四要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五規合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類推進新農村綜合發展,重點抓好一類社區建設。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示范村創建工作,用兩年時間基本建立村莊保潔長效機制。加快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全市實現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加快引黃調蓄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解決20萬農村居民和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新改建農村道路350公里。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