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步推進擴容提質,著力提升城市形象
高質量建設中心城區。1、全速推進中心城昌南拓展區建設;窘ǔ赡掀瑓^路網并投入使用,全面啟動北片區路網和西河防洪堤建設,基本建成學校、社會養老服務中心、新成大廈等公建項目,開工建設綠地瓷展會館、博能藝術城等產業項目。2、有序實施老城區保護和利用工程。編制老城區“三舊”改造提升五年規劃。完成老街區房屋修繕、落馬橋“三紅一光”項目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修復一批古窯業遺址,建設明清窯作群陶瓷文化遺存展示館,陶溪川項目核心區建成開園。3、加快建設贛東北綜合物流園。完善園區洪源一路、長安大道往南延伸等路網,加快向南擴園,開工建設集長途客運、公交、旅游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并加大物流企業招商力度,盡快形成規模。4、全面推開高鐵商務區核心區建設。開工建設站前廣場、高鐵大道、站前一路等項目。同時,陸續啟動景東、韭菜園、西瓜洲片區建設。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開通月亮湖景南高速出口,拓寬206國道月亮湖至昌南大道段、景德大道豪德至白鷺大橋段,創造條件爭取啟動景德大道延伸至湘湖段工程,完成景東大道二期建設,形成城市外圍快速路網,并打通一批城市斷頭路。完成中心城區部分主次干道人行道改造。繼續實施已立項的城區排水改造工程,完成老南河疏通改造。對人民廣場、昌江廣場進行改造。實施省級(陶瓷創意)商貿示范街改造工程。編制城區排水專項規劃,完成第二污水處理廠截污管網、宋家山垃圾處理廠擴容等工程。爭取垃圾焚燒發電廠早日運行。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編制完成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并加快實施,抓緊編制老城區保護利用規劃,啟動電力、通訊、地下空間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實現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全覆蓋。同時,積極開展“多規合一”試點。2、著力解決“臟亂堵”問題。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開展環境衛生、戶外廣告、占道經營、渣土運輸、陶瓷市場、機動車停放等專項整治。繼續嚴厲打擊“兩違”,完善控違長效機制。加強“青山白化”整治,引導市民文明喪葬,革除亂埋亂葬陋習。3、深入開展“五城同創”。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推進創建工作,力爭完成國家衛生城市申報,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八大工程,重點打造以珠山中路的文明創建示范區。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務和城市管理監督員等長效機制。4、規范房地產和建筑市場秩序。開展規劃專項整頓,完成房地產市場清查和直管公房清理整頓。
(四)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縣域經濟升級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成規劃內9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新出險37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實施8座中小河流治理鄉鎮防洪工程。切實做好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加強耕地保護。繼續推進農業三大體系建設,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9.2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穩定在139萬畝和12億公斤以上,完成造林4.2萬畝。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引導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引導龍頭企業向蔬菜、茶葉等優勢產業集聚,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加快樂平市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新增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5億元。爭創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建設標準化菜園基地、蔬菜集約化育苗場,實現蔬菜播面49.5萬畝、產量115萬噸。壯大提升浮梁茶產業,作響茶葉品牌,實現茶園面積15萬畝、產量6500噸。
建設和諧秀美鄉村。把鎮村聯動作為城鄉一體化的關鍵環節,重點抓好中心鎮、特色鎮、中心村、特色村、城中村建設,繼續抓好3條美麗鄉村綜合示范帶聯動建設。新農村建設重點由基礎村轉向中心村,著力提升新農村建設點品質。加快浯溪口水庫移民搬遷,妥善安置移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逐步實現垃圾處理城鄉一體化。浮梁縣要按照國家生態縣的建設要求,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發展特色縣域經濟。樂平市重點打造精細化工和醫藥、機械電子、蔬菜及食品加工產業鏈,走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少的高效生態產業發展之路。浮梁縣要創新綠色發展模式,在精心打造茶葉和旅游品牌的同時,緊緊依托昌河汽車新基地,圍繞延伸汽車產業鏈發展機械電子等配套產業。昌江區要主動承接城市輻射,加快發展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特色農業,在深化與高新區的合作中壯大工業實力。珠山區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樓宇總部經濟兩大支柱產業,并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電子商務,促進城市經濟繁榮。
(五)拓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發展結構
推進旅游強市建設。圍繞打造國際旅游名城的目標,促進旅游與陶瓷、文化、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旅游產業集群,力爭旅游總收入240億元,增長20%。1、加強旅游景區創建。按照“城市即景區、景區即城市”的思路,打造城市旅游新業態。支持高嶺·瑤里創建5A級景區,將陶瓷工業園、陶溪川、三寶瓷谷等建成陶瓷文化旅游新景區,創建一批陶瓷文化A級景區。推進嚴臺、滄溪等歷史文化名村建設。2、擴大旅游營銷。利用贛東北旅游區域聯盟、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等平臺,加強旅游區域合作。加快智慧旅游建設,打造數字綜合服務平臺,充分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推介。3、改革旅游投融資體制。積極整合旅游資源,著手組建旅游集團。
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引進招商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全力支持市商業銀行推進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組建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融資擔保等新型金融機構,著力發展普惠金融。健全政銀企對接機制,鼓勵銀行業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信貸投放。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全力支持世龍實業、富祥藥業上市。加快宏柏化工、開門子肥業、昌興航空、紅葉陶瓷改制上市步伐,力爭至少1家企業在主板首發上市。鼓勵海能燃氣、國信節能、江隆汽車消聲器等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積極發展其他現代服務業。以獲評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為契機,充分挖掘豐厚的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以陶溪川、名坊園、建國創意園等為重點,加快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深化文化領域市場化改革,完善市演藝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制改造,加快御窯管理處等經營性文化單位市場化步伐。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技術研發、融資租賃、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助推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積極引進實力較強的專業性會展企業,提升瓷博會辦展效益和水平。依托重點產業和優勢產品,普及深化電子商務,力爭打造一家規模較大的陶瓷電子商務企業。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商貿、教育、娛樂、保健、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編制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六)加快各項改革步伐,不斷釋放市場活力
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加快改革步伐,為發展升級注入強大動能。重點推進下列改革:1、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確保無縫對接、平穩過渡。2、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三單一網”,啟動權責總清單編制工作。3、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搭建覆蓋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4、完善數字化綜合辦公平臺,加快推進無紙化辦公,上半年市本級全面投入使用。5、進一步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兼并重組步伐,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成市公交公司改革重組,啟動紅葉陶瓷、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物流、房地產、建工、商貿等集團公司的組建;加大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統一經營管理力度,增強市國資公司融資能力。6、整合資源培育壯大投資運營公司,組建完成國有資產經營投資控股公司、園區建設開發投資公司、農業產業投資運營公司,壯大城建開發投資公司。7、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堅持責權利相統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推進市政、園林管理政企分離,下放環衛等職能,完成區級環衛市場化改革,在市政、園林領域逐步實行服務外包。8、加快陶瓷科研體制改革。整合陶瓷科研資源,創造條件爭取興建“產學研用”實驗中心,促進科研成果轉化。9、全面啟動警務機制改革,力爭取得階段性成果。10、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全面完成第一批行政及參公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11、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開展農村宅基地登記工作。12、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和林地流轉改革試點。
(七)切實保障民生,統籌社會事業發展
著力改善民生狀況。加大民生資金投入,實施民生工程。重點為民辦好10件實事:1、為困難群眾購買公益性就業崗位2100個,新增發放小額貸款3.85億元;2、新農合省、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提高到55%,啟動城鄉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3、開工建設1座老城區跨江大橋;4、規劃建設4個停車場,實施10條老城區道路建設和改造;5、購置100輛新能源空調公交車,新建(改造)100座公交候車亭;6、開工建設1995套公租房,改造棚戶區5428套(戶);7、新建官莊農貿市場,改造黃泥頭、中華北路等3個農貿市場;8、新建5個城市公園(街心花園);9、建成8座站廁合一垃圾中轉站,改造15座中心城區旱廁;10、實施衛星直播戶戶通工程,讓7.2萬戶邊遠群眾接收到廣播電視。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決策、投入、成果轉化的主體地位,提高科技協同創新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申報國家級產學研產業聯盟試點,支持樂平工業園區申報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城鄉中小學布局,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擴充工程,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整頓醫療市場秩序。整合食品安全監管資源,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群眾健康安全。全面落實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協議,積極開展各項合作活動。加強館藏文物管理。積極備戰十五屆省運會,加快場館設施建設改造步伐。加快實施“數字化檔案館”項目。把國防動員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繼續做好民兵預備役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法治景德鎮”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從政府單向管理向政府主導、社會多元主體共同治理轉變。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夯實防控基層基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資源,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有效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促進市民生活更加智能便捷。完善網上信訪、視頻接訪系統,全面推進市直部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和基層“百姓說事中心”建設,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加大網絡監管力度,及時引導網絡輿論,凝聚網絡正能量。深化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和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增強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技術支撐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奠基的承前啟后之年,也是我市“三大戰役”的質量提升之年。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沖破舊思想舊觀念的障礙,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政務環境大改善,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我們將提高政府法治化水平。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履行政府職能,依法規范行政行為,推動改革發展。我們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大力簡政放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拓展服務內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我們將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強化大局觀念、擔當意識、進取精神,切實增強執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難題的能力,確保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我們將強化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努力打造高效政府、務實政府、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實現“五年決戰同步小康”奠定堅實的基礎,作出更大的貢獻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