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確奮斗目標,把握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推進“三區”建設的關鍵一年。盡管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但新的有利支撐和積極因素也在逐漸增多。我們將堅持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堅持正確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打造三區、建設全面小康”的戰略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著力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確保經濟提質增效、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5%左右,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0萬人次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需要說明的是,今年適度下調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預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價格調控、城鄉居民收入、就業等民生指標相對穩定,體現了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要求,符合我省發展的客觀實際,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導到改革創新、提質增效、保護生態、改善民生上來。
實現上述目標要求,需要我們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吃透精神、把握關鍵。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就是要充分認識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以及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充分看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中央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效應不斷釋放,支持藏區跨越發展和集中連片地區扶貧攻堅的力度加大,特別是從戰略層面做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支持1億左右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實現城鎮化戰略決策的兩大歷史新機遇,進一步加強戰略謀劃,創新工作舉措,揚長補短,奮發有為,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好局面。吃透精神、把握關鍵,就是要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堅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不動搖,堅持追趕跨越、縮小差距不懈怠,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把握發展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必然趨勢,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把握生態在全局工作中的戰略地位,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建設和環境整治,進一步鞏固生態安全屏障;把握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的根本目標,優先保障基本民生,切實關注熱點民生,堅實改革發展穩定的群眾基礎;把握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共同營造充滿活力的發展環境。我們將在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和諧穩定的基礎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富集、生態脆弱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三、注重提質增效,奮力打造青海經濟升級版
實施創建全國循環經濟先行區行動方案,著力改善區域發展條件,提升特色優勢產業水平,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釋放內需潛力,努力在新一輪調整變革中搶占先機。
(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把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作為發揮投資拉動作用、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領域,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加快發展現代交通。實施道路通暢工程,建設覆蓋全省城鎮、延伸鄉村、內外暢通的公路運輸體系。重點完善東部城市群公路網絡,啟動建設沿黃公路,推進北連河西走廊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實施青南地區高速公路項目,實現玉樹州基本通高速化公路。建設黃河水運工程。全面建成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和西寧站改工程,使我省進入高鐵時代。打通關角隧道,提速青藏線。加快建設格敦鐵路,開工建設格庫鐵路,啟動魚卡至一里坪等兩條地方鐵路,推進西成、格成鐵路前期工作。實現德令哈機場通航,花土溝機場試飛,加快果洛、祁連機場建設進度。推進格爾木機場二期擴建和青海湖機場前期工作。增辟西寧、玉樹機場國內外客貨運航線,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400萬人次。強化能源資源保障。堅持水光火并舉、電源電網同步,加快水電站、光伏電站、火電廠建設進度,實施電網延伸工程,推進果洛、玉樹網外6縣聯網工程,總體實現國家電網全覆蓋。推行地質勘查新機制,力爭在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石墨和金屬礦產資源勘查上取得較大進展。增強水利支撐能力。力爭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湟水北干渠一期全線貫通,石頭峽水庫具備蓄水條件,盡快讓這個全省人民翹首以盼的重大工程發揮效益。加快黃河沿岸水庫灌區、蓄積峽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推進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整理,力爭早日啟動東部淺山干旱區水利綜合工程。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統籌推進大中小城市和主要城鎮道路、地下管網、園林綠化、救災避險等市政設施建設,推動西寧、海東軌道交通建設進程,盡早解決所有縣城污水處理設施配套問題。
(二)加快發展高原現代生態農牧業,進一步夯實“三農”工作基礎。毫不放松地抓好農牧業這個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和戰略產業,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爭一產增加值增長5%,推動農牧區發展再上新臺階。努力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技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全面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牧業物質裝備水平,促進農牧業十大特色產業持續發展。穩定糧食生產,種糧補貼每畝再增加25元,推廣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等實用技術,支持高產優良品種擴大覆蓋面,加快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實施牛羊肉產業發展規劃,打造一批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推進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繼續打造3—5個現代農業示范精品園區,實現規模、效益、質量新提升。在龍羊峽、李家峽等區域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現代冷水漁業產業帶。積極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和服務體系。支持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一體化發展,鼓勵大學生村官或農技人員領辦、創辦合作社,著力提升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帶動農牧業集約化、規;彤a業化經營,促進一產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實施“1020”生態農牧業重大科技支撐工程,推動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加快縣級綜合信息服務大廳和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實現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與省級平臺全面對接。努力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重中之重,點面結合,干在實處,確保年內減貧20萬人。堅持普惠性政策與特惠性政策相配套,用好集中連片扶貧政策機遇,全面落實國家“扶貧十項重點工作”,構建“四位一體”扶貧大格局。充分發揮縣級政府在扶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推行“一縣一策”、“一戶一式”,做好建檔立卡等基礎性工作,提高扶貧開發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果洛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大力支持青南、環湖、東部地區從各自實際出發推進扶貧開發,力爭在改善發展條件、產業扶貧、促進增收上取得更大進展。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把易地搬遷扶貧與生態保護、退耕還林、小城鎮建設、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扎實有序穩妥推進。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補齊教育短板,逐步消除家庭貧困代際傳遞。
(三)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升級。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圍繞壯大十大工業特色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支持企業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完善促進工業增長的政策措施,發揮政府扶持資金的引導作用,主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強化水電氣運要素保障和金融信貸支持。繼續推進千家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啟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成長型企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引導企業向市場、管理、質量和品牌要效益,進一步鞏固企穩回升態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繼續實施工業“雙百”行動,延伸循環產業鏈,著力在新材料、新能源、鹽湖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加快打造產業集群。加強全國重要光伏產業基地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優化布局,確保新增并網100萬千瓦,力爭分布式電站建設有較大突破,帶動形成完整產業鏈。支持數控機床、專用汽車等行業擴大規模。持續打造高原千萬噸級油氣基地。推動食品飲料、特色紡織、生物制品等輕工業加快發展,制定促進蟲草、玉石、唐卡等獨特資源和產品高端化、基地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多措并舉化解產能過剩。認真貫徹國家化解產能過剩的部署,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企業通過股權并購、資產重組等方式優化結構,提高電解鋁、水泥、鐵合金等產業集中度,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力爭年內淘汰32.5標號水泥50%的產能,鐵合金產業集中度達到90%,電解鋁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70%。著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加強公共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園區和基地的產業支撐能力,加快建設15個重大產業基地,啟動節能環保和信息產業園建設。注重錯位發展、產城融合,打造10個中小企業集中區和2個創新型產業集群,力爭一年上一個新臺階,三年形成多個增長極。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資本緊密融合,繼續實施“123”科技支撐工程,以100個重大技術進步項目為龍頭,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同時帶動招商引資模式創新,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積極培育和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完善產學研一體化機制,著力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力爭全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7%。
(四)拓展服務業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把服務業作為擴內需、調結構的新引擎,推動十大服務業加快發展,形成服務業與制造業、現代農牧業深度融合、相互支撐的新格局。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著力增強消費拉動作用。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優化市場消費環境。調整完善財政資金支持擴大消費的政策,制定消費帶動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扶持成長性消費品企業,擴大節能環保產品、信息產品、新能源汽車等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溫升級。力爭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加快建設高原旅游名省。深度開發生態、休閑、體育、文化等復合型產品和冬春季旅游市場,培育獨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業態,促進旅游業由數量推動向質量提升轉變。加快重點景區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和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建立西寧游客集散中心,兩年內再創建3個5A級景區。力爭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200億元。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以構建大流通體系為目標,完善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西寧市成為國家共同配送試點城市,加快建設海東青藏高原東部國際物流商貿中心,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物流企業。完善城鄉物流網絡,新建一批規范化商品物流配送和商貿中心,兩年內農家店覆蓋所有鄉鎮和85%的行政村。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實施“寬帶青!睉鹇孕袆,加快三網融合和光纖入戶步伐,擴大城市4G網絡覆蓋面,建設智慧城市。出臺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和網絡購物平臺建設。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支持開發公益性信息資源。力爭信息產業投資達到100億元,信息消費達到140億元,基本實現全省行政村通寬帶。促進中介服務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咨詢評估、會計事務、人力資源、律師等中介服務,建立政府公共服務外包制度,培育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公平競爭、運作規范的中介服務市場體系。
(五)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帶動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牢牢把握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科學布局、綠色發展、傳承文化的方向,堅持城鄉互動、區域協調、創新體制、集約發展、體現特色的原則,在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引領下,積極穩妥、有力有序推進城鎮化。有序推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有序放開西寧市戶籍限制,著力提高高校、職校畢業生和技工等常住人口的城鎮落戶率。完善轉移人口養老、醫療、教育等保障辦法,做好異地銜接。圍繞解決“四個一部分人”的問題,對近三年已轉為城鎮戶口的78萬人,進一步細化分類,完善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牧民既能進得來、又能留得住、更能發展好。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統籌推動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鎮合理布局、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連接中心城市、新興城市和重點城鎮的交通、能源和信息通道。推進東部城市群建設,增強西寧中心城市的支撐力和影響力,提升海東、格爾木、德令哈、玉樹等區域中心城市的承載力和發展力。支持有條件的縣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為撤縣設市打好基礎。集中打造一批美麗城鎮。堅持連片式與串聯式、衛星式發展并舉,注重體現時代風貌、歷史記憶、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分年度在縣城和重點旅游交通沿線,集中打造80個生態環保、設施配套、宜居宜業的美麗城鎮,努力彰顯獨特魅力。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黨政軍企共建為基礎,整合相關項目和資金,統籌住房建設、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鞏固已有成果,每年打造300個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美麗鄉村,力爭到2020年美麗鄉村實現全覆蓋。進一步帶動區域協調和集約發展。建立完善與主體功能區定位相一致的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著力打造東部城市群和海西城鄉一體化先行區,促進青南和環湖地區生態與生計共進,努力實現“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目標。堅守耕地數量和質量雙紅線,嚴格保護湟水流域和黃河谷地的優良耕地,推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上,我們決心充分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科學謀劃,順勢而為,努力建設自己的幸福家園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