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驅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大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加快把湖北的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現實生產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評價考核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和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推廣體系,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市場化。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實施科技企業創業培育工程,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快生快長,力爭全年新增科技創業企業2000家以上。加快實施關鍵技術培育、產業化推進、產業群聚集、應用示范、創業投資引導等“五大工程”,重點打造下一代信息網絡、軟件及信息服務等“千億元產業鏈”,力爭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增長16%以上。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需求主體、投入主體、研發主體和應用主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財稅政策,創新人才激勵機制,使發明者、創新者更多分享創新收益。下大力推進科技金融結合,推進融資模式創新,擴大創業投資規模。深入開展創新型試點省份建設,充分發揮武漢創新驅動的龍頭作用,加強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各級各類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
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兩計劃一工程”。加大支柱產業培育力度,加快高端裝備等6個重點行業調整升級;加快推進紡織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抓緊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技改項目和示范工程。支持東風、武鋼等中央企業在轉型中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持國防軍工企業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研究制定化解過剩產能總體方案,加大兼并重組力度,鼓勵向欠發達國家轉移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新材料的產業化,推進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突破性發展,支持北斗產業園等一批產業園區和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工業制造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轉變。推動建筑業加快轉型發展,力爭建筑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把突破性發展服務業作為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著力點,重點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消費、高新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工程設計、文化旅游、健康等現代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爭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增長12%以上。
加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深入實施和完善重大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以高層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高素質管理人才、高技能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統籌抓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等人才隊伍建設,讓各類人才都有脫穎而出、施展才華的舞臺,充分釋放人才紅利,充分發揮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轉型發展的核心作用。
調結構、轉方式是我省經濟行穩致遠、實現“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唯一出路。我們要充分發揮我省科教實力雄厚的比較優勢,加速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讓創新驅動成為打造湖北經濟升級版的主旋律!
。ㄎ澹┮愿母飫撔聫姸帱c支撐、促區域協調、建美麗城鎮
加快實施“兩圈兩帶”、“一主兩副”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經濟一體化建設,促進城市圈整體提升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開發建設,盡快實現旅游大通道的連接互通。加快推進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抓緊武漢新港等港口建設,提高通江達海運輸能力,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積極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加快制定漢江生態經濟帶綜合開發規劃。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完善長江-江漢運河-漢江高等級航道圈的通航設施。引導產業向沿江城市集中、項目向沿江園區集中、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集中,努力把湖北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打造成高科技產業走廊、先進制造業產業帶、新型城鎮帶、現代農業示范帶。支持“一主兩副”中心城市率先發展。充分發揮武漢龍頭作用,全力支持復興大武漢。充分發揮襄陽、宜昌在鄂北、鄂西地區城市融合發展中的牽引和支撐作用,做大做強兩個省域副中心,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抓好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及幕阜山等集中連片地區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加快推進恩施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和鐘祥市柴湖鎮振興發展,繼續做好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和庫區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堅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改革創新縣域經濟發展推進機制,依據功能分區、加強分類指導,促進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特色發展。繼續實施對縣域發展的支持政策,重點抓好105個縣域開發區和省級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產業支撐能力。用好產業集群專項資金,推動80個重點成長性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形成一批百億元級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產值過100億元、50億元的大企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做大做強,形成一批生產總值超500億元的經濟強縣。大力推進經濟強鎮建設。
扎實推進城鎮化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的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農村新社區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建設具有歷史記憶、區域特色、民族特點、記得住鄉愁、看得見山水的美麗城鎮和鄉村,提高城鎮化質量。對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抓緊修訂全省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管理。積極引導武漢城市圈、“宜荊荊”、“襄十隨”等城市群(帶)構建協調互動機制,支持“荊州-荊門-潛江-天門”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城鎮帶建設,推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特色發展。深化戶籍管理制度、公共服務等方面改革,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與城鎮化布局的銜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積極探索建立開放和可持續的市政建設投融資機制。扎實做好縣(市)“四化同步”示范和建制鎮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就地就近轉移農民。積極推進旅游中心城、旅游名鎮、旅游特色街區建設。抓好智慧城市建設試點。
構建多點支撐、競相發展的格局,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性、均衡性、協調性的關鍵。我們要不斷完善不同戰略層面的發展功能,讓不同戰略平臺和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更充分、更廣泛、更有力的調動和展示!
。┮愿母飫撔陆ㄉ鷳B文明、強保護機制、促綠色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等制度。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保設施“三同時”、限期治理、區域流域行業限批、掛牌督辦、環保后督察等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和流域水環境保護領域實行生態補償。加強環境監管,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繼續開展環境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嚴格執行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差別化的環境準入和環境管理政策,嚴禁不符合區域環境政策的開發活動,嚴格涉重金屬等環境敏感項目準入。抓緊編制湖北省生態建設規劃綱要,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國家生態紅線劃定試點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積極做好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籌備工作。深入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和漢江中下游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加大主要山脈生態修復與保護力度,促進生態脆弱地區生態恢復。實施藍天工程,構建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高度重視城市霧霾問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強化大氣重點污染源控制與整治,加大對重點污染排放企業的監控,確保達標排放。實施碧水工程,構建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加強“三江(長江、漢江、清江)、五湖(梁子湖、洪湖、東湖、龍感湖、網湖)、六庫(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漳河水庫、黃龍水庫、陸水水庫、浮橋河水庫)”等重點流域區域綜合治理。抓好咸寧、鄂州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保護,確保一庫清水送北方。實施凈土工程,建設優美整潔的農村環境。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加強全國縣域農村生活垃圾城鄉統籌治理試點建設,開展污染土壤生態修復試點。
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節能減排目標管理。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降耗。狠抓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強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煙氣脫硝脫硫建設等項目。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推廣使用先進技術和節能產品。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產業。繼續推進國家低碳省區試點,加快生態工業園區和再生資源基地建設。鼓勵減碳技術研發與應用。推進礦產資源合理開采與綜合利用。推進黃石等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綠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銀山。我們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和當代人的所謂“富足”,必須堅持生態立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盡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為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青山綠水長留、藍天白云常駐!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