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社保制度更公平可持續
省政府近日出臺《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入貫徹國務院決策部署,改革現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獨立于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03月23日四川日報)
隨著的逐步建立,國有企業由原來的統收統支逐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被賦予用人和工資分配的充分自主權。在這一背景下,再延續企業自管職工退休的制度,難以適應市場平等競爭的需要,也無法為廣大職工提供穩定、可靠的養老保障,由“企業保險”轉向“社會保險”迫在眉睫。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逐步建立了統籌互濟的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均衡了企業之間的退休費用負擔,形成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后來,這一制度又擴大到各類所有制企業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到底,已覆蓋城鎮3.38億職工和退休人員。、
機關事業單位由于不像企業那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最前沿,改革的重點是建立規范的公務員制度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而養老保障改革的進程相對滯緩,總體仍維持單位退休制度。筆者認為,這就是形成“雙軌制”的歷史原因。但是,隨著的發展,機關事業單位現行退休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問題,比如,退休費用由財政或單位承擔,單位之間負擔畸輕畸重,一些地區和單位,特別是一些基層事業單位退休費不堪重負,甚至無法保證及時足額支付;退休費是按“最終工資”的一定比例分檔計算的,難以充分體現工作人員整個職業生涯的勞動貢獻。
依筆者之見,在這些的背景下,改革養老“雙軌制”已勢在必行。目前,四川已正式出臺《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見》,改革現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保障制度,并逐步建立獨立于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無疑,四川養老改革見證了改革的勇氣,體現了制度的公平。
細讀《四川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見》,我們不難看到意見對大家尤為關注繳費、退休費計發等問題都進行了明確規定。譬如,對如何繳費的問題,《意見》指出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繳納,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并由單位代扣。與此同時,《意見》還對如何計發離休費、如何養保轉移、如何繳納職業年金、如何管理統籌基金等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都進行具體規定,充分見證了四川在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四次全會中不回避難點,不拖延問題,讓人們感受到改革的勇氣和誠意,體會到了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對未來的改革更加充滿信心。
省委十屆四次全會明確指出,要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要逐步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統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加快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老年服務產業。
毋庸置疑,四川省改革機關養老制度是貫徹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具體實踐,也是四川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突破,此舉將讓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續。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你知道多少?
今年的全國兩會,“養老保險”仍然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如,職工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社;鸬陌踩\營等。當然,最值得欣慰的是,今年1月3日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文件已正式印發,滯后多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終于朝著大眾所期待的方向破冰前行,兩會的議題除了探討和剖析之外,更多的是期待和贊嘆。
今天,本報結合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關于該項改革的工作精神,與大家共同分享這一帶有根本性、制度性、漸近公平性的重大變革。
改革范圍:
三個主要對象
可以說,《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是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日漸成熟的結果,在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我國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啟動實施,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卻一直未能實施,企業退休人員和公務員的退休待遇實行兩個政策,企業干部職工參加養老保險,其退休金水平取決于繳費多少及繳費年限長短,由國家統籌發給基本養老金,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則按照其退休前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退休金,全部由財政負責。機關事業與企業養老保險的“雙軌制”就這樣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一直延續至今。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長達30年的時間內不繳納養老保險,而且退休金水平高于城鎮企業職工。而企業職工要想拿到更高的養老金,則需多繳養老保險費,因此“社會不公”等爭議如水如潮,嚴重影響社會和諧。
所以,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雙軌制”和“待遇差”成了推動本次變革的最大動因,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也就成了本次改革的重點對象。
改革思路:
一統一、五同步
1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詢問時提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這次改革,基本思路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
“一個統一”,是指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統一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單位和個人都開始繳費,并實行與繳費相掛鉤的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形成與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并行的制度平臺,可相互銜接,從而構建起完整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五個同步”:一是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避免單獨改革事業單位引發的攀比。二是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形成多層次的保障體系,在優化保障體系結構的同時保持待遇水平總體不降低。三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在增加工資的同時實行個人繳費。四是待遇確定機制與調整機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計發辦法突出體現多繳多得,今后待遇調整要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物價水平、工資增長等因素,并與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統籌安排,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五是改革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不再搞局部試點,防止地區之間出現先改與后改的矛盾。
馬凱認為,“五個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統性和協調性,綜合平衡前后左右的各種關系,有助于形成社會共識,保證改革順利推進。
改革辦法:老人老辦法、
新人新制度、中人先過渡
10月1日是個分水嶺,即,以10月1日為界,在這一天之前退休的被視為“老人”,這一天之后參加工作的被視為“新人”,而在這一天之前參加工作且這一天之后退休的被視為“中人”。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辦法,是近年來我國涉及到個人利益重大改革得出的成功經驗。因此,本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也采用了該辦法。
對于10月1日前已經退休的“老人”,維持原待遇不變,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對10月1日后參加工作的“新人”,無論是國家公務員,還是參公人員,或者帶著編制進事業單位參加工作的人員、或者事業單位的聘用人員一律按照企業職工的標準繳納社會保險費,將來退休后,也和企業職工一樣按同標準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其基本養老金同樣是由兩部分組成,即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而對于在10月1日前參加工作且于10月1日后退休的“中人”,由于個人賬戶為零,體現不出參加工作以來所作出的勞動貢獻,因此,政府會給與“視同繳費年限”的優待,在發放養老金時,會依據“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等因素,計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為更好地保持“中人”的待遇銜接,這次改革還設定了10年的過渡期。即在過渡期內實行新老辦法對比,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如低于老辦法的,按老辦法補齊;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于老辦法的,平均、限高。總之,其原有的待遇水平不會降低。但這樣一改,不僅能夠體現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整個職業生涯的勞動貢獻,還能保持與企業職工同等的待遇,即繳費年限越長,待遇水平越高;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同步完善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
2006年,機關事業單位進行了工資制度改革,即公務員或參公人員實行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而事業單位實行的是基本工資加績效考核工資制度。
改革實施9年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分配領域逐步出現了結構不合理、調整機制不健全、基層或一線職工工資偏低的怪現象,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
如某省級黨報,一名專業記者的基本工資僅有800元,加上績效工資也相當于一名餐廳服務員。記者的招聘要求是“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而餐廳服務員的招聘要求是“長得端正、會寫字即可”,所以,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也要同步優化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結構(不包括已退休人員),即提高基本工資,建立職業年金,讓專業技術人員與高級知識分子得到心理上的平衡,讓時代彰顯出文化與創造的魅力。
職業年金由兩個資金來源:單位按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養老保險繳費工資的4%繳費,這兩部分資金就構成了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職業年金,實行個人賬戶管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退休后,依據其職業年金累積的情況和相關約定,可按月領取到職業年金待遇。對于鄉鎮一級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將逐步建立鄉鎮工作補貼制度,以提高基層或一線工作者的待遇。
關于養老保險關系的
轉移與接續
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如在單位同一統籌范圍內轉移,只需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即可,不用轉移社;。如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內跨統籌范圍轉移,或者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轉移,由于涉及不同地區的財政平衡或者不同制度的基金平衡,轉移接續時既要轉移個人賬戶的累計存儲額,還需轉移基金部分。但無論是哪一種轉移與接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轉移前后的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都連續計算,不會使之利益受損。
我區城鄉居民
養老保險繳費檔次
增至13個
我區新近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規定,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由過去的10個增加至13個。凡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內蒙古城鄉居民,均可在戶籍所在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標準分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13個檔次。參保人可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多繳多得。其中,參保人選擇200元及以上檔次并且累計繳費超過15年的,每多繳1年,基礎養老金提高2元。
同時,政府將按照13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給予相應的補貼,即對選擇100元至400元繳費檔次的分別補貼30元、35元、40元、45元;對選擇500元至1000元繳費檔次的分別補貼60元、65元、70元、75元、80元、85元;對選擇1500元、2000元、3000元繳費檔次的均補貼85元。
另《意見》規定,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基金構成,支付終身。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基金余額(包括政府補貼部分)可以依法繼承。
二連浩特市
城鄉居民養老金
每月調至710元
近日,二連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提高,標準從每人每月705元調整為每人每月710元,并自1月起補發。
據介紹,二連浩特市人口較少,城鎮人口大于農牧民,大部分城鄉居民已于2010年就納入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范疇。城鄉養老保險合并實施后,該市因“體輕行動快”的優勢一直走在政策制度的前沿。,該市又充分利用自治區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努力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提高到了每人每月710元,共有510名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受益。同時,為了確保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能夠足額享受到所規定的養老保險待遇,二連浩特市政府還從財政撥付了專項資金。目前,510人的養老待遇已經全部發放到位,補發總額30600元。
“真是趕上好社會啦!以前看著人家企業退休人員年年漲工資,我們城鎮居民眼饞的不得了,F如今,我們的養老錢也漲了,看來,國家是不會厚此薄彼的!倍B浩特市北疆社區居民王老先生微顫著雙手,捧著工資折子,笑容滿面,見人就叨叨。
霍林郭勒市
社會保險“五險合一”
醫療保險市級統籌
,霍林郭勒市醫療保險開始實行市級統籌,涉及企事業單位300余家、參保居民近6萬人。
據介紹,市級統籌后,霍林郭勒將按照“五險合一”即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五項保險合辦的形式,在通遼市范圍內實行“統一標準繳費、統一水平待遇、統一流程經辦、統一信息系統、統一基金管理”的“五統一”政策。
目前,統籌數據正在傳送階段,上傳任務已經完成了1/3。而且,,霍林郭勒還將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37萬元,將城鎮職工的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由12種增加到19種。低保戶也不用每年到民政局開取低保證明,除首次參保由本人辦理外,續保則由民政局每年年初統一將免費低保人員的名單報至醫保局,醫保局統一做續保征繳即可